古时候,宦官(俗称太监)作为中国官僚政治的一个特殊存在,虽然在名义上并无实权,但凭借着与皇帝的亲密关系,时常能做到影响皇帝决策的事情。

宦官制度设立之初,还不至于人人喊打,皇帝处处提防。直到宦官乱政的事情多了,后世皇帝有了前车之鉴,才对这个群体提防几分,而赵高作为乱政的代表人物,就不得不提一下了。

秦始皇37年,也就是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天下的路上病倒了。在弥留之际,他召集来自己非常信任的赵高:“公子扶苏,为人刚毅正直,有追求知上进,让他回来主持朕的丧事吧”。

但秦始皇万万没想到赵高会暗中扣下诏书,并与李斯商量好,以始皇帝的名义赐死公子扶苏及大将蒙恬。

然后扶持公子胡亥上位,胡亥上位后,不理朝政,整日莺歌燕舞,导致秦王朝实力日渐衰落,国家祸乱横生,直至灭亡。

那么,赵高为什么要乱秦呢?

国仇家恨,不共戴天

据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陔余丛考》记载,赵高本为赵国公子,后与父母兄弟被秦军俘虏,父亲被抓进了蚕室处以极刑,母亲也被残害致死。国仇家恨,不共戴天之仇已经深深的印在其脑海里。

为报国仇家恨,赵高毅然残毁肢体,入秦为宦,忍辱负重等待报仇机会。

他从最低等的仆役做起,因力气大,善书法,通晓狱法,被秦始皇看中,任用为中车府令,兼掌符玺令事。

赵高凭着自己的勤勉工作和过人才识,一步步得到秦始皇和胡亥父子的信任,掌握秦帝国中枢纪要二十余年。

指鹿为马,开启杀戮

秦始皇死时,赵高利用丞相李斯与皇长子扶苏的矛盾,诱使胁迫李斯,篡改遗诏,赐死扶苏和大将蒙恬、重臣蒙毅,拥立胡亥为秦二世。借着胡亥的信任,将秦始皇的其他九个儿子尽数诛杀。

同时又利用自己掌控的帝国国家机器,变本加厉行使苛政,让秦朝民心尽失,关东六国故地皆反。

赵高以平乱不力为罪名,逼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自杀,将左丞相李斯五马分尸,将秦国的王室贵族、忠臣良将杀戮一空。

等秦国的统治支柱皆被砍伐后,已是丞相的赵高当着秦二世的面,“指鹿为马”,朝中群臣皆惧赵高,无一直言。不久,赵高就将已无利用价值的胡亥杀死,完成了对秦帝国的彻底复仇,

利欲熏心,妄想称帝

秦二世死后,赵高仰仗着自己也有嬴姓赵氏的血统,欲称帝,但群臣都不服气,赵高这才感到自己的罪恶达到了“天弗与,群臣弗与”的程度。

皇帝梦被粉碎了,赵高不得已只能改变主意,将玉玺传给了王室成员子婴,然后自己把持朝政,但是子婴却不甘心做傀儡,于是便与自己的贴身宦官韩谈商议铲除赵高的计划。

子婴借由自己斋戒五日正式即王位时联合韩谈砍了赵高的头,并灭其三族。

赵高,作为秦帝国的终结者,历史对其褒贬不一。有诗歌赞美其为国复仇之举,认为他是秦帝国宫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人才;有人认为赵高制造的多起秦朝宫廷政变,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然是褒是贬,时代不同看法不同,人的身份不同,看的想的也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