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考研届的段子手张雪峰老师在微博大火之后,志愿填报规划也顺势成了一个细分赛道。

遥想我自己高三那会,为了填志愿方便,还未雨绸缪专门跟同学合伙定了一年的《求学》杂志。毕竟,求人不如求己。

现在这些所谓的志愿规划师到底几斤几两,咱也不懂,也懒得问。

志愿填报结束,接下来是漫长的期待;收到录取通知书,接下来依然是漫长的期待。等待大学四年或闪亮或黯淡的绝版青春。

扯远了,说回正题。

读大学到底读什么,或者说关于大学生活,作为过来人的我们,能给后来人提供哪些建议?

这个话题,没有设立校外培训监管司那么高的话题性,更没有高考这种全国性事件所带来影响的广泛性。但其实,大学四年怎么过,远比在哪座城市读大学以及读什么专业,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大更深远。

你觉得呢?

以下几条小建议,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一定得要照做。

1、少上网,多读书。

信息碎片化娱乐化的当下,深度阅读早已成了一种奢侈。拥有大段可以用来心无旁骛读书的时光,要珍惜。至于读书有什么用,在毕业后几十年的职场生涯里,自然会慢慢显现。

2、不一定非要进学生会。

锻炼交际能力和拓展人脉的手段很多,比如兼职、社团。所谓学生会就是职场人的训练场,等你毕业后工作一段时间,会发现这就是个笑话。

3、认真谈几次恋爱。

虽说谈恋爱这种事,本质在精不在多。但毕竟跟任何事情一样,也都有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女孩子们注意做好保护措施就好。哪怕毕业后天各一方,能留下几段美好回忆也不错。

4、干兼职。

不单纯为了赚钱,亲身体验下赚钱的艰辛,更能理解父母养家的不易。但,兼职这种事,必须有所干有所不干,毕竟,大学还是应该以学习为主(这里指的并不局限于专业课的学习)。

5、规划未来。

最晚大一下学期,就必须想好自己未来是要读研 & 找工作 & 出国,大二开始朝目标方向努力。如果准备毕业后直接找工作,那么大学期间的兼职和实习,就应该尽量往这个方向靠拢。钱不钱的无所谓,主要是积累经验。

暂时就想到这几点,余不一一。

再强调一遍,纯个人观点,不一定适合所有人。

比如你要是那种高考总分71分,但因为王者荣耀打得好,结果一不小心混到头部的游戏主播,那么以上观点全错。

毕竟,这位17岁的朋友,凭一己之力拿出200万全款买房,走的就不是普通人的路子。作为普通人,自然也没法复制这种成功路径。

作为高考过来人,大家有哪些针对后来人的补充建议或者说教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