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难临头
2021年9月11日,今年以来的第二场台风正在距离上海不远的洋面上徘徊。
柯水昌坐在轮椅上,看窗外风雨如晦,感受到双腿的神经如针刺般隐隐作痛,只要变天,吃这番苦头是免不了的。他忍耐着身体的疼痛,陪一双儿女在桌前玩乐高玩具。
儿女双全,事业有成,眼前的这番其乐融融的场面,十年前的柯水昌不敢想。

柯水昌与儿女在一起。
2011年5月1日,从深圳来到上海创业八年的柯水昌,靠着自己维修电子产品的手艺在圈子里已经打响名号。这天,他踌躇满志,与妻子李静自驾回河北探亲。高速公路上,他们的车被一辆大型卡车追尾,柯水昌当场昏死过去。
再一次睁开眼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已在医院,下肢没有知觉,只觉浑身都痛,无法动弹。
“稍一换体位就浑身痛。神经痛就像有把刀在身体上割。每次复健,把我从床上拉起来,就像要我一条命;再回到床上,又是一条命。一天哭两场,那段时间很煎熬。”

受伤那会陪在身边的不少是李静的亲友,后来成了一生的伙伴。李静的表弟(中)曾经给柯水昌输血,两人有着过命的交情。
柯水昌觉得自己前半生也没少吃苦,熬过这一关,重新站起来,应该问题不大,他有这决心。他不知道的是,妻子和医生都瞒着他,他的伤情,是脊柱横断、高位截瘫,这辈子能坐上轮椅行动,就算不错的结果了。
有一天,他的病友跟他说:“你这么年轻漂亮的老婆肯定要走了,这是人之常情。”
柯水昌如梦方醒,原先计划好的那些生活轨迹其实早已跟他无关,只是大家早都明白了,只有他一个人蒙在鼓里。
“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河北姑娘李静对柯水昌放出话来:“结了婚当然就是一家人,出了事一起扛,日子还得往下过,等你停了药,咱们就去做试管婴儿。”

一家人在一起。
李静说到做到,每天悉心照料柯水昌的生活,却很快把自己身子也累坏了。一次腰椎间盘突出发作,让她瘫坐在地上爬不起来,被救护车拉到医院。
这一幕极大地触动了柯水昌,“我最爱的人病倒,我却什么忙也帮不上,我发誓一定要改变现状。”
柯水昌找视频教材、请教伤友,如何能坐着轮椅到处跑。他在床边装上吊环,学习翻身,慢慢坐起来,穿衣服。
他第一次独立从床上挪到轮椅上,花了一个小时。接着他又练习从床上到地上,挪到厕所,靠小凳子再撑到马桶上。

直到家里楼下改装了无障碍坡道,柯水昌终于能坐轮椅自由出行了。
柯水昌告诉李静,现在行动和生活问题都解决了,他想把中断的手艺和生意都重新捡起来。
“人生这才到哪儿,总不能就这样了?”
二、东山再起
柯水昌出生于湖北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早逝。19岁,他决定走出村子去深圳打工。因为学历低,他刚到深圳只能干“什工”——就是什么都干,有薪水就行。
上世纪90年代末,电脑还算是普及中的新鲜事物。柯水昌在深圳一家公司给部门经理当司机,看到财务用电脑,觉得挺新鲜。经理一开会,他就利用几个小时等待的空档读买来的电子报。开始单纯因为好奇,看久了他意识到,电脑的普及是趋势,捣鼓电子产品是一门很有“钱途”的手艺。
他辞了职,跑到深圳华强北电子城拜师学艺,用打工赚来的钱买来各种书籍和电脑零配件,自己组装电脑。

一技傍身让柯水昌有了实现人生跃升的机会。
2年学艺,柯水昌有了自立门户的本钱。2003年底,柯水昌来到上海创业。有技术傍身,他三个月不到就开出6家分店:“那时候想跟我学的人很多,我带徒弟先看人品再学技术,学费开到1万元还是有很多人来。”
2005年,柯水昌在生意场上认识了李静。“我不太爱社交,喜欢自己待着琢磨技术,她口才很好,社交能力强,联系业务都靠她,我们很互补。”两个人认识以后不久就果断决定一起注册了新的公司,同时登记结了婚。
受伤以后,柯水昌和李静几乎一整年都和外界断绝了联系,未来怎么办,两个人心里都没底。直到有一天,柯水昌认真地和李静说,他想把事业重新拾起来。
回到久别的公司、熟悉的工作台,柯水昌发现,自己却不如以前那么能干了。
“我发现自己连笔记本电脑都搬不动,一个大男人,以前不怕天不怕地,突然啥事也干不了,特别沮丧。”

工作台前,柯水昌经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不能修电脑,咱就修手机呀。”李静鼓励丈夫。柯水昌买来各种手机和电路图,开始自学。因为有电子维修的底子,他的另辟蹊径成功了。“修一个苹果手机600元,一天修2个能赚1200元,我就这么想着,给自己打气。”
后来的事证明了李静的判断很有前瞻性,智能手机时代的巨幕在全世界开启,柯水昌再一次顺利地乘风而上。
很快,他成了全国闻名的技术能手,带出的徒弟遍布五湖四海。在众多奖杯和荣誉证书中,最让他自豪的是“2019年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电子装配调试项目第一名”。
“比赛项目对我来说很简单,就是每天在做的事,规定4个小时,我2个小时就完成了。”说起这段经历,柯水昌脸上难得露出了得意的神色。

一部电动轮椅让柯水昌独自走天下。
几年以后,柯水昌把公司搬进了陆家嘴硬件水准一流的写字楼,公司环境宽敞明亮,维修间里技师们的工位分两列整齐地排开,技师们的工作台上,摆着高倍显微镜、指针万用表、示波器、频率器、编程器、焊接工具…
靠窗的一张工作台是柯工的领地,最近他正在修教学电视的OPS主机。借助高倍显微镜,他可以对3纳米的芯片进行检修,沉浸在电路板的微观世界里,几乎让他短暂地忘记下肢如千万只蚂蚁爬的幻痛。

柯工名声在外,经常有客户慕名而来,曾经的上海海港队外援胡尔克就领教过柯工的技术。因为度假时手机不慎掉海里无法开机,可把胡尔克急坏了。在别的地方修,人家直接叫他换手机,他说不能换,手机里有三个孩子的照片。一旦数据无法恢复,陪伴孩子成长的记录就没有了,这是多少台手机都换不回来的损失。
柯工告诉胡克尔,因为海水腐蚀,需要对手机进行芯片级的维修,这是市面上很难得一见的前沿技术。几个小时后,手机的资料全部找回,当胡尔克输入密码,看到手机里孩子的照片时,开心地合不上嘴,一个劲地说“谢谢”,还主动要求和柯工合影。

柯水昌说,让他触动最深的一次维修经历,是店里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之前,他拿着一只已经被拆开的手机到处求助,都没有人能修好。
老人颤抖着手,拿出一张女儿的死亡证明告诉柯水昌,女儿的照片在手机里。柯工安慰老人,“放心,我一定尽力把数据恢复出来。”手机修好后,老人一边流着泪,一边翻看手机里女儿的照片,用颤抖的声音和柯工反复道谢。
这件事让柯水昌大受震撼,“就是那一次让我发现,我们的工作看起来是一个技术活,其实连接着人们最柔软的内心,和他们不想丢失的记忆。”
三、渡己渡人
9月11日下午,雨势渐弱,柯水昌给轮椅装上电动车头,准备出门去公司上班。
今天是周六,公司要举办例行的残疾人公益课堂。车头一把伞,自己再打一把伞,无论刮风下雨,柯水昌都要求自己应付。
作为丈夫和父亲,他现在已经可以撑起一个家;作为公司的创始人,他一肩扛着20多名员工的生计。柯水昌说,这些都还不够。他见到太多伤者,因为脊椎损伤瘫痪而一蹶不振,进而让整个家庭陷入绝望。他还有力量,他要帮助这些暂时还深陷泥淖,需要被拉一把的人。

柯水昌的员工里有相当比例存在着身体上的障碍。
全国脊髓损伤者已经超过100万人,而且以每年1万人的速度在递增。
“如果残疾人也能学会电子维修技术,对他们个人、家庭,可能就是一次重生的机会。”思量再三的柯水昌决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李静。当时,公司还处于千头万绪的成长期,可是“做些什么,帮帮他们”的想法在他的心里已然成型,就无法再等。
“那咱们开班吧!”李静反应很快,柯水昌一抛出想法,她的脑子里马上就开始建立起落实的路径。
2013年,李静租下一套房,给外地来的残友提供吃住,柯水昌免费教技术。
胡有志是第一批的学徒八兄弟中的一位。童年时代爬树摔下来的意外让小胡脊椎遭受重创,从此在家卧床。他看到柯水昌开办培训班的消息,决心到上海来试一试。
“当时父母非常反对,生怕我遇到骗子,他们说,他们可以养我一辈子,不要去外面冒险。可我当时就是横下一条心,要出去闯一闯,不然人生就这样了吗?一辈子在床上等死?我跟他们说,就算死,我也要死在外面。”
像胡有志一样破釜沉舟来到上海,投奔柯水昌的残友越来越多,他们把学手艺的机会当成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

胡有志(右)现在是柯水昌公司里的得力技师。
在家里万事不用操心,在上海,李静让他们每天排班,学习买菜做饭,生活自理。
“从晾衣服开始,他们住20楼,白天晾出去的衣服到晚上去收,一件都没了,因为他们不知道拿夹子夹住,全飘走了。很多生活常识都是一点点去学习。”
因为多方的阻力和压力,公益培训只做了一年。
“一方面是经济压力,每个月一万五的开销,公司每天挣的钱,都贴补到培训班的开销上了。另一方面房东说我们群租,不愿把房子借给我们。”
可就是这一年的培训班,让柯水昌和李静的一番心血散出了枝叶。当年的八兄弟里,4个成了公司正式的技师,还有的自立门户,开始了创业。前几年,胡有志的父母来到上海,看到儿子生活、工作无一不是井井有条,总算将悬了多年的心放了下来。

柯水昌说:“2019年,我们把公司搬来了陆家嘴金融服务广场。在这里办公就是想让大家看到,有这门技术,能在陆家嘴租这么贵的房子,员工都是残障人士,没有什么比真实的案例更能激励残友。”
如今,当年的小培训班,已经变身成为民非组织“锦昌公益”的专业项目。在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和浦东新区残联的支持下,许多残疾人在这个公益平台上可以接受免费的技术教学。
到目前为止,柯工已经陆续开了8个班,培训学员250多名。疫情期间,他尝试将培训课程放到线上,用直播的形式配合手语翻译,让学员们在家也能上课,线上课程还可以反复回看。

每周末,柯水昌都要参加公益课堂。
公司规模不大,事事都要亲力亲为,柯工每天想得最多的是,“把公司做大,这样就能提供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岗位。现在做培训,还是存在后续就业问题。”
柯工经常用“木桶理论”来阐释自己在做的事,“社会就像一个大木桶,能盛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最短的那块木板。残疾人是需要关切的群体,我可以带一带、拉一拉。让残疾人群体自信自立自强,这也是提升城市的软实力。”
对残疾人的感同身受,让柯水昌看事物的立场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多参与到公益事业的过程里他发现,需要帮助的群体,并不只有残疾人。
2018年开始,柯水昌和同事走进社区,开设老年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的公益课堂。四年来,他走遍了上海16个区,开讲1500多场,受益人次达到1.5万多。

柯水昌走进社区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
“老年人通常一遍两遍学不会,三四遍子女就不耐烦了。我们送教上门,8节课作为一套教程,教给老人手机安全知识、导航、网上购物、娱乐、一网通办的便民服务等等。不能因为智能手机的数字鸿沟,把老人孤立在社会生活之外。”
一位82岁的老伯伯听说社区有培训课程,特地去买了智能手机,学会之后,跟美国的儿子视频聊天特别开心。让柯工感动的是,不止一次有老年人拉着他的手,甚至流下眼泪对他说:“子女没有办到的事,你们办到了。”
因为创业的成功,也因为常年积极投身于各种公益事业,2019年5月16日,柯水昌作为上海自强模范的代表,前往北京参加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一如平时的出差旅行一样,他无人陪伴,独自启程,驾着电动轮椅,坐地铁,坐火车,到达北京。
在人民大会堂,他和来自全国的自强典型一起接受了习总书记的接见,上了新闻联播。“总书记的大手温热厚重,和他握手的一瞬间我真的特别激动!”

“那次活动对我影响很大。我发现,其实还有那么多人和我有相似的遭遇,他们一样没有倒下,完成自救之后转身就开始去帮助更多人。认识那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意识到,这条路我从来没有独行。”
去年,柯水昌开着电动轮椅,带着儿子踏上千里回乡之旅。疫情之前,他常和残友一起,带着家人,去东南亚、日本等周边的国家游历。他说,孩子出生长大,慢慢懂事,总会在某一个时间发现自己的爸爸和别人不一样。而他努力地生活、工作、帮助别人,就是希望孩子明白,爸爸不是不如人,只是不一样。

记者问柯水昌,有没有了解过在孩子的心里,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柯水昌的笑容温暖又幸福,“他们觉得,爸爸很厉害,很棒,他们都很崇拜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