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4岁时从部队退役,怀揣着致富梦想外出务工,经过3年的奋斗,他选择了回村创业,凭着坚持和勤劳,在最熟悉的土地上找到了自我;
他,致富后不忘乡亲,无私传授周边村民创业“致富经”,带领大家一起脱贫致富,过上了与城里一样的幸福生活;
他,就是海宁市长安镇(高新区)德丰村乡贤沈绍锋。
回乡创业,开启人生新篇章
沈绍锋从小就有当兵的梦想。18岁那年,他如愿进入了陆军第十二集团军高炮旅服役。在经过3年义务兵磨炼后,鉴于沈绍锋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养,他又留部队当了3年志愿兵。在部队里,沈绍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于1995年5月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退役回来后,沈绍锋先是进了服装厂,过起了朝九晚五的职工生活。在家乡鼓励回家创业政策的感召下,27岁的沈绍锋毅然辞职,回到本村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在服装行业开启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
“当时自己在服装厂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打算试试。”沈绍锋介绍,刚开始创业,没有足够的启动资金,只能办一个小型的皮革加工厂。
“要干就要干好。”这是沈绍峰的干事准则。在沈绍锋的辛勤“耕耘”之下,服装厂的生意开始红火起来。不到两年时间,沈绍锋就已经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是,沈绍锋并不满足于当下所取得的成就。2006年,他改变思路,寻求突破,以服装企业为基础,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最终成立了海宁市兆丰化纤有限公司。

“要是还是以原先‘家庭作坊’式开办企业,不仅制造技术落后,经营不规范,市场竞争力也会变差,一定会被市场淘汰。”沈绍锋规划有度,紧跟时代潮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开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赢得了一批忠实客户。如今,他的产品远销国内外,年销售额上千万,成为当地化纤行业的知名企业。
“接下来,我打算对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以适应当下时代发展潮流。”谈起未来的发展,沈绍锋踌躇满志,同时,他还希望更多在外拼搏的家乡人才能回家乡创业,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
传授“致富经”,提携乡亲奔富路
致富不忘乡邻恩。经过20多年的发展,沈绍锋把小小的家庭作坊变成了规上大企业,沈绍锋也从创业初期的“门外汉”变成了“专家”。在这期间,沈绍锋时时不忘初心,为当地群众奔富路“扶一把、推一程”。他的企业为周边乡亲提供了务工机会,解决了十余位当地村民就业问题。
“老沈,现在办皮革厂行情怎么样?”“沈总,经编专业机器哪里购买比较划算?”……随着自己的企业办得风生水起,不少周边村民也动起心思想要自己创业,于是,上门向沈绍锋请教问题的人越来越多。
对想要创业的村民们遇到的问题,沈绍锋总是耐心地答疑解惑,传授“致富经”。除此之外,他还慷慨相助,帮助解决创业资金、创业起步难等问题。同时,他请了专业人员来指导,让同样想要创业的村民先到他的企业进行参观学习,积极帮村民算好“经济账”、画好“路线图”,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发展产业。
沈绍锋常说,“要努力带领更多人奔富”。言为心声,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富有不算富,大家富起来,才能体现一位共产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特色情怀,也算是不辱“乡贤”这一称号。在厂里就业的一些员工,当他们掌握了过硬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后,沈绍锋都鼓励和扶持他们走出去自己创业,不仅帮资金、帮技术,还时常主动了解情况,进行经营指导。如今,许多从沈绍锋厂里走出去自主创业的员工,生意都做得有声有色。
反哺家乡,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不忘社会。“我是一名党员,也是德丰村的乡贤,我时刻不能忘记我的乡亲,一定要回报家乡。”
沈绍锋十分牵挂着村里孤寡老人和弱势群体。在了解到德丰村现有困难群众近20户后,沈绍锋主动找到村里,表明愿意长期资助这些困难家庭,不仅逢年过节送去米面油和慰问金,还为他们牵线搭桥,开发企业公益性岗位,兜底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题,帮助解决困难家庭的生计。

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沈绍锋不仅投身到抗疫一线,也捐资捐物,为村里解决了不少难题。

生于斯,长于斯,村里的事儿,沈绍锋舍得花钱,更舍得花心思。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谋划策、改善困难家庭生活……作为德丰村乡贤理事会的一名成员,沈绍锋十分关注乡村发展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关于乡村基础设施规划的建议,及时了解农村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将资助落到实处。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沈绍锋在捐资济困、乡村修路、敬老等社会公益事业上花费数万元。
“饮水思源,富而思进。”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沈绍锋勤劳致富后,反哺乡邻的本色情怀。从退役进城务工到回村创业,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沈绍锋始终保持冲刺的人生姿态,用他的坚忍执着、不懈奋斗,为越来越多的人点亮“心有大我,坚守初心,胸怀壮志”的奋斗坐标。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还会继续投身公益事业,并充分发挥乡贤引领示范作用,为助推长安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一分力量。”沈绍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