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 忆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忆西湖 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同十一醉忆元九 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二、忆江山古诗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

代: 南北朝 作者: 沈约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珍

洞澈随清浅皎镜冬春

千仞写乔树万丈见游鳞

沧浪浊清济涸津

岂若乘斯俯映石磷磷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愿潺湲水沾君缨尘

《新安江寄处士》

代: 唐 作者: 孟云卿

深潭与浅滩万转新安

远禽鱼静山空水木寒

啸起青苹末吟瞩白云端

即事遂幽赏何必挂儒冠

《宿新安江深渡馆寄郑州王使君》

代: 唐 作者: 朱文

霜飞十月摇落众山空

孤馆闭寒木江夜风

赋诗忙意沈约关东

《新安江行》

代: 唐 作者: 章八元

江源南永野渡暂维梢

古戍悬鱼网空林露鸟巢

雪晴山脊见沙浅浪痕交

自笑媒者逢作解嘲

《新安江程南仲韵》

代: 宋 作者: 杨公远

石阑斜护崎岖迳村酒频浇磊魄胸

黄山供望眼白云两三峰

《新安江舟奉酬孙观书记》

代: 宋 作者: 张伯玉

十塞外忆江山今扁舟纵眼看

匝岸野花红似簇避沙鸟起团

放怀自古酒笔今诗难

君解高吟我饮几能共清欢

三、李廊写的《忆钱塘》这首诗的诗句

《忆钱塘》

唐 李廓

往岁东游鬓未凋,渡江曾驻木兰桡。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桂倚玉儿吟处雪,蓬遗苏丞舞时腰。

仍闻江上春来柳,依旧参差拂寺桥。

注:

又有一说出自赵嘏《钱塘》赵嘏的七律,清圆熟练,不假雕饰,白描自然,了无斧凿痕迹。《钱塘》全诗虽然已佚,留下的这两句,却最有代表性。

赏析:

浙江杭州,自古以八月中秋为良辰美景。月色融融,千里一照,潮声汹汹,十万军马,何等的壮丽,何等的动人心魄!

尽管诗句描绘的全是眼前景、口头语,似不着力;但“一千里”对仗“十万军”,“中秋月”对仗“夜半潮”,却是时空相应,声色俱全,使读者如临其境,领略到山河之美。“一千里”极言月色普照,“十万军”形容潮声恣肆,就数目而言,是虚指,但是在传统习惯上,一千与十万,都有“包罗万象”的意思,使人印象深刻,而且由于音节铿锵,更利于吟诵。尤为突出的是,诗句不用典,不使事,洗尽铅华而情意自远,把浙江钱塘一带秋天景色凸现得十分醒目,犹如钱塘之秋的立体雕塑。

拓展:

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古诗:

1、《青玉案·钱塘江上潮来去》

年代: 宋 作者: 陈著

钱塘江上潮来去。花落花开六桥路。三竺三茅钟晓暮。当年梦境,如今故国,不忍回头处。他谁做得愁如许。平地波涛挟风雨。往事凄凄都有据。月堂笑里,夕亭话后,自是无人悟。

2、《钱塘江潮》

年代: 唐 作者: 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

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3、《钱塘江待潮》

年代: 宋 作者: 胡仲弓

潮至千艘动,涛喧万鼓鸣。

江翻晴雪卷,海涨石塘平。

帆影林端见,波光屋上明。

青山自吴越,相峙两含情。

4、《过钱塘江迎潮》

年代: 宋 作者: 杨时

银潢翻空际天白,鲲怒鹏骞海波击。

涌云噫气声怒号,万马驰车随霹雳。

低昂上下如桔槔,顷刻性命轻鸿毛。

赍囊负笈有夷路,一日何事常千艘。

因思羊肠盘九坂,攀援蜀道愁狖猱。

人生独处有万险,岂必此地多风涛。

愿言夷险不须问,莫负对酒持霜螯。

5、《登子胥庙因观钱塘江潮》

年代: 元 作者: 方行

吴越中分两岸开,怒涛千古响奔雷。

子胥不作忠臣死,勾践终非霸主材。

岁月消磨人自老,江山壮丽我重来。

鸱夷铁箭俱安在,目断洪波万里回。

四、远方姑娘对应的诗句

别离是淡苦的水,孤独是一匙咖啡,我把相思煮得浓浓,品你留下的芳味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 —-张泌—-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

泪纵能干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杨柳枝》 —-温庭筠—-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俞彦—-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 —-徐再思—-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关于爱情的日志《虞美人》 —-纳兰性德—-

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玉楼春》 —-周邦彦—-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李白—-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减字浣溪沙》 —-况周颐.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晏殊—-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唐寅—-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李白—-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思念情人的诗句《燕子楼》 —-张仲素相思的诗句—-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赵必豫—-

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席慕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思念的诗句《凤求凰·琴歌》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

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赋别》 。—-郑愁予—-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六首其三》 —-李商隐—-

最伤感的思念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 —-李清照—-

最痛苦思念的诗句: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玉楼春》 —-晏殊—- .

1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5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7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9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五、古诗月夜忆的诗句

月夜忆舍弟

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注释

1.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更鼓。戍,驻防。

3.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4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

5.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6.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7.长:一直,老是。

8.达:到。

9.况乃:何况是。

10.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背景

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六、< >这首古诗的意思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

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

《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

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

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

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

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

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板为神奇的本领。

以上四句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

实乃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

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令人不忍卒读。

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

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在安史之乱中,杜甫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千头万绪便一齐从笔底流出,所以把常见的怀乡思亲的题材写得如此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赏析一】 这首诗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

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频仍、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

“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

“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工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

七、描写怀乡思亲的古诗

1、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出自: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释义: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2、原文: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出自: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释义: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3、原文: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出自:唐代·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释义: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4、原文: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出自:唐代·卢纶《长安春望》

释义: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

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5、原文: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出自:唐代·崔涂《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释义: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