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评价蔡文姬的诗词

蔡琰(177?-?),字文姬,陈留固(今河南杞县)人。

其父蔡邕是汉末的著名学者,以文章闻名。蔡琰博学多才,精通音律。

董卓之乱中蔡琰被乱军所虏,后流落入南匈奴。在匈奴中居十二年,生二子。

中原地区平定后,被曹操赎回,改嫁于董祀。蔡琰保留下来的作品,比较可靠的只有两首《悲愤诗》;另一个组诗《胡笳十八拍》,也有人认为是蔡琰所作,但多数研究者认为是后人依托。

【悲愤诗】 汉季失权柄[1],董卓乱天常[2],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3] 。 逼迫迁旧邦[4],拥主以自强[5] 。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6] 。 卓众来东下[7],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8],来兵皆胡羌[9] 。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10] 。

斩截无孑遗[11],尸骸相撑拒[12] 。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13] 。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14] 。 还顾邈冥冥[15],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16],不得令屯聚[17] 。 或有骨肉俱[18],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19],辄言「毙降虏[20],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21] 。」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22] 。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23],乃遭此厄祸[24]? 边荒与华异[25],人俗少义理[26] 。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27]。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终已。 有客自外来[28],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29],辄复非乡里。 邂逅邀时愿[30],骨肉来迎己[31] 。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32],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33]。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宁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侧,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34],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35],相送告别离。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36] 。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欷[37],行路亦呜咽[38] 。 去去割情恋[39],遄征日遐迈[40] 。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41] 。

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42] 。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影,怛咤糜肝肺[43] 。

登高远眺望,神魂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44],旁人相宽大[45] 。

为复强视息[46],虽生何聊赖[47], 托命于新人[48],竭心自勖厉[49] 。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50] 。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评价:充分表达了自己对不幸生世与乱世的愤恨 【胡笳十八拍】 我生之初尚无为[1],我生之后汉祚衰[2]。

天不仁兮降离乱[3],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4],民卒流亡兮共哀悲[5]。

烟尘蔽野兮胡虏盛[6],志意乖兮节义亏[7]。对殊俗兮非我宜[8],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9],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10]。云山万重兮归路遐[11],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人多暴猛兮如虺蛇[12],控弦被甲兮为骄奢[13]。两拍张弦兮弦欲绝[14],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15],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16],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17]。

鞞鼓喧兮从夜达明[18],胡风浩浩兮暗塞营[19]。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蓄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20]。

天灾国乱兮人无主[21],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22],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心[23],雁北归兮为得汉音[24]。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愔愔[25]。

攒眉向月兮抚雅琴[26],五拍泠泠兮意弥深[27]。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28]。

夜闻陇水兮声呜咽[29],朝见长城兮路杳漫[30]。追思往日兮行李难[31],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32],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33],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34]。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35],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

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36]?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37]?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38]?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39]?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40]?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分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41],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

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42]。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43],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44],胡风夜夜吹边月。

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离别[45],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46]。生仍冀得兮归桑梓[47],死当埋骨兮长已矣[48]。

日居月诸兮在戎垒[49],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50],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51]。

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52]。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53],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54]。

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55]。忽遇汉使兮称近沼[56],遣千金兮赎妾身[57]。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58],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59],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騑騑[60],号失声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61],愁为子兮。

2. 对蔡文姬的评价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字明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

蔡文姬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俨然是文坛的领袖。

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备、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蔡邕和曹操还成了挚友。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

这些石碑在动乱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

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巾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

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但终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

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当然讲坏话的也不少。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

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

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

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

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候,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候,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到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

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的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

3. 如何评价蔡文姬

蔡琰

汉魏间女诗人。字文姬,又作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生卒年不详。著名作家蔡邕的女儿。自幼博学多才,好文辞,又精于音律。初嫁河东卫仲道,夫亡无子,归母家。汉末天下大乱,董卓入据洛阳,她起先被董卓军强迫西迁长安,接着又在兴平二年(195)被南匈奴军所虏,在匈奴中度过12年,生有二子。建安十二(207),曹操遣使者持金璧去南匈奴赎回蔡琰。蔡琰回到中原后,又重嫁屯田都尉董祀。曾回忆缮写亡父作品400余篇。

蔡琰今存作品,有五言《悲愤诗》及骚体各一篇,又有《胡笳十八拍》。五言《悲愤诗》,一般认为是她的代表作。诗篇描写了她亲历的苦难。全诗分三大段,一段述汉末大乱和自己被虏掠经过,二段写身处匈奴中的痛苦生活和被赎时情形,三段述归汉途中及回到故乡后的感受。诗篇叙事与抒情紧相融合,全篇流贯着深沉强烈的”悲愤”情绪。它是对汉末社会动乱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军阀暴行的血泪控诉。骚体《悲愤诗》,所述情节与蔡琰生平颇不相合,不少学者认为是假托之作。《胡笳十八拍》始见于宋代朱熹《楚辞集注·后语》,不载于《后汉书》,在文体上同当时作品距离较远,所以有的学者认为也是后人伪托的。(徐公持)

4. 如何评价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邕。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记》的唱词,说的是蔡怕偕中状元后,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可说是厚诬古人。东汉时根本没有状元,也没有别娶丞相之女这回事。

对此南宋陆游曾感叹系之他说:“身后是非谁管得,隔村听唱蔡中郎。 ”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

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 这些石碑在动乱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

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严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资,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中军大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 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

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 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但终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

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当然讲坏话的也不少。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

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

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

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

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侯,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侯,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至、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

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膻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力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 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

5. 蔡文姬的历史评价

范晔:“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陈陶:“气调桓伊笛,才华蔡琰琴。”

徐钧:“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郝经:“文姬之才辩,不幸而失身绝域。然能传父之业,免夫之死,有足称者,君子责备以为失节过矣。”“婉娩淑女,与士并列。至柔动刚,彤管炜节。”

罗见麟:“寥落中郎后,残生窜殛馀。惊看南过雁,羞逐北旋车。莫按胡奴伯,犹传魏主书。身名终莫赎,千载恨单于。”

陆时雍:“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屈大均:“缇萦能代父,蔡琰不宜家。玉石同焚后,芳声振海涯。”

6. 蔡文姬的简要故事和评价(限20字)

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却生儿育女。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文姬归汉后,嫁给了董祀,并留下了动人心魄的《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缇萦救父

文姬归汉

曹操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在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7. 巾帼英雄蔡文姬的故事及评价

蔡文姬,名蔡琰,字文姬,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女诗人。陈留围(今河南杞县南)人。其父蔡邕,是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

《悲愤诗》是蔡文姬和董把婚后所作,她在诗中饱含血泪叙述了长期痛苦的经历。这首诗可贵之处,不仅写了个人的遭遇,也写出了广大人民的苦难,是对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和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揭露和控诉。

文姬亦擅长书法,其文笔宋刻《淳化阁帖》有收录。

蔡文姬生于公元174年,死于何年尚有争论。但是,蔡文姬一生,特别是归汉后,继承父亲的遗志,撰写了《续后汉书》,这不能不说是她对祖国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据传说,蔡文姬死后葬在蓝田县蔡王村。现蔡文姬墓家高约7米,墓周围林木茂盛。据有关学者考证:此墓非文姬祭之墓。认为这是后人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0回的内容而建造的假冢。在小说第71回中,把蔡文姬的两个丈夫更名为“卫道阶”和“董纪”,这是罗贯中托蔡琰、曹操之名虚构的。演义毕竟是演义, 所以,既然故事内容是虚构的,当然此墓就不可信。但也有学者考证,此墓乃蔡文姬的真墓。蔡琰墓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蔡文姬是东汉著名学者蔡邕的女儿。“名琰,字文姬。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说她是神童一点也不过分。10岁,蔡文姬就显现出了音乐方面的天赋。蔡邕在室外弹琴,弦忽然断了一根,室内文姬马上说,是第二根弦。蔡邕非常吃惊,又故意弄断第四根弦,文姬又分辨了出来。从此,蔡邕开始教女儿学琴,两年之后,文姬琴艺便成,还赢得父亲最珍爱的焦尾琴。12岁,蔡文姬的书法已得蔡邕真传,既稳重端庄,又飘逸顿挫,传说蔡邕的字是神人传授,传给文姬,再由文姬传给钟繇,钟繇传给卫夫人,卫夫人传给王羲之……14岁,蔡文姬的文学才华已光耀一方,诗书礼乐无不通晓,人但知有文姬,方知有蔡邕。既不用出书,又不用炒作,蔡文姬就靠着口口相授的口碑声名远扬。

16岁时,蔡文姬出嫁,不料未到一年,丈夫便咯血而死,不得已又返回娘家孀居,几年后,家道中落,父亲又死于狱中,最可悲的是她被匈奴掠去,被左贤王纳为王妃,生了两个儿子。在匈奴,蔡文姬思念家乡,但又无法抛下自己的骨肉亲情,在理智与情感的挣扎中,她一唱三叹写下了《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它们分别成为中国最杰出的诗歌之一。后来,掌握东汉实际权力的曹操想起了恩师的女儿蔡文姬,不惜用“白璧一双,黄金千两”来换回蔡文姬。蔡文姬风风光光回到故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幸好,在爱才心切的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给屯田校尉董祀,那年她35岁,而董祀生得一表人才,正当鼎盛年华,通书史,谙音律,自视甚高,他并不满意这段婚姻,婚后第二年,董祀就犯罪当死,蔡文姬顾不得嫌隙,蓬首跣足相求于曹操的丞相府,董祀感念于蔡文姬的真情,以后的日里才有了些许的两相情悦。

蔡文姬可谓是历尽坎坷,可想而已,在多少年前那样的封建社会历史背景下,她竟然能够一生中嫁了三个丈夫,而且还留下了两个儿子在匈奴牵肠挂肚,不说别的,单其她的凄惨现状就可想而知。想不到一个那么博学多才的女子,命运竟是如此地凄惨,婚姻生活如此的不幸,想起来怎会不让人唏嘘不已。

8. 形容蔡文姬的诗词

《咏史八首·蔡文姬》年代: 宋 作者: 蒲寿宬琴弹十八拍,听此双泪流。

一死固已难,万言复谁尤。九原见卫子,何语可以酬。

《董祀妻蔡琰》年代: 宋 作者: 徐钧此生已分老沙尘,谁把黄金赎得身。十八拍笳休愤切,须知薄命是佳人。

《蔡琰归汉图》年代: 宋 作者: 林景熙文姬别胡地,一骑轻南驰。伤哉贤王北,一骑挟二儿。

二儿抱父啼,问母何所之。傍鞭屡回首,重会知无期。

孰云天壤内,野心无人彝。凡物以类偶,湿化犹相随。

穹庐况万里,日暮惊沙吹。惜哉辩琴智,不辩华与夷。

纵邻形势迫,难掩节义亏。独有思汉心,写入哀弦知。

一朝天使至,千金赎蛾眉。雨露洗腥瘢,阳和变愁姿。

出关拜汉月,照妾心苦悲。妾心倘未白,何以觐彤墀。

狐死尚首丘,越鸟科南枝。如何李都尉,没齿阴山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