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夏天声音的诗句

[初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唐·贾弇《孟夏》

江南孟夏天,

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

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

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

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

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二、关于打雷的诗句

1、投翣倚床,其音如雷。

——《蚊对》2、昨宵殷其雷,风过齐万弩。——《雷》3、巫峡中宵动,沧江十月雷。

——《雷》4、于今喜睡,气似奔雷。——《沁园春》5、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闻雷》6、雕轮丹毂,杂沓展轻雷。——《满庭芳》7、水国春雷早,阗阗若众车。

——《闻春雷》8、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塞下曲》9、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怨歌行》10、河鱼未上冻,江蛰已闻雷。——《春雨早雷》11、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登单于台》12、雷声却擘九地出,殷殷似挟春俱来。——《雷》13、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游泰山六首》14、轻雷淡雨,似晚风、欺得单衣。——《新荷叶》15、闲人倚柱笑雷公,又向深山霹怪松。

——《雷公》16、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新雷》17、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春日》18、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19、泻雾倾烟撼撼雷,满山风雨助喧豗。

——《瀑布》20、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忆江上吴处士》21、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杂言诗》22、一啸震天河汉惊,春雷滚过远山鸣。——《雷阵雨》23、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褭垂杨柔。

——《长歌行》24、杨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竞渡曲》25、夏租方减食,秋日更闻雷。

——《大驾西幸秋日闻雷》26、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无题四首》27、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28、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庐山瀑布》29、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己亥杂诗》30、君不见,冬月雷,深藏九地底,寂默如寒灰。——《雷》31、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

——《九歌·山鬼》32、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午日观竞渡》33、触处笙歌鼎沸,香鞯趁,雕轮隐隐轻雷。

——《声声慢》34、雷车驾雨龙尽起,电行半空如狂矢。——《中夜闻大雷雨》35、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36、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远别离》37、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五月十九日大雨》38、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

——《沁园春·梦孚若》39、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满江红·汉水东流》40、雷车动地电火明,急雨遂作盆盎倾。

——《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41、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42、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43、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雨晴·天缺西南江面清》44、电火雷车下九关,我行暮出郊原间。

——《七月十七晚行湖塘雷雨大作》45、惊雷奋兮震万里,威凌宇宙兮动四海,六合不维兮谁能理?——《惊雷歌》46、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47、雁入长天,羌管罢、陇云愁共解鞍临水,雷惊电散,雪溅霜浮。

——《木兰花慢》48、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49、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50、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51、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52、江甫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53、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九歌·山鬼》54、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荡风雷激。——《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55、已外浮名更外身,区区雷电若为神。

——《唐道人言天目山上俯视雷电,每大雷电,但闻云中如婴儿声,殊不闻雷震也》。

三、描写文明的古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4、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潼关怀古》)

6、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唐《浪淘沙》

四、形容生物的诗句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你东南西北风.孤 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 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 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 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 苦竹丛深日向西.鹦 鹉?裴夷直?劝尔莫移禽鸟性,?翠毛红嘴任天真.?如今漫学人言巧,?解语终须累尔身.见鹦鹉戏作?王安石?云木何时两翅翻,?玉笼金锁祗烦冤.?直须强学人间语,?举世无人解鸟言.《咏蚕 》蒋贻恭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著处不知来处苦,但贪衣上绣鸳鸯.《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注释]1、之:往.2、失:失群.3、渚:水中的小洲.4、矰:(zēng) [评析] 这是一首咏孤雁的诗,作者借此以喻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一联写同伴归尽,唯尔独去,写“离群”切题.二联写孤雁神态,先写失群原因,再写失群后的仓皇.三联写失群之苦楚.尽管振羽奋飞,仍然是只影无依,凄凉寂寞.四联写疑虑受箭丧生,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今人徐培均以为此诗“字字珠玑,没有一处是闲笔;而且余音袅袅,令人回味无穷,可称五律诗中的上品.”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注释]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虽带恨声,实也徒然.2、一树句: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实是隐喻受人冷落.3、薄宦:官卑职微.4、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5、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评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咏物”佳绝.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释]1. 墨梅:水墨画的梅花.2.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简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水墨画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

五、托物言志的诗句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

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

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

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

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五古】 类别:【静物】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张谓】 体裁:【七绝】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注释 【诗文解释】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

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词语解释】 迥:远。

傍:靠。 发:开放。

经冬:过冬。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

【诗文赏析】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

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

六、有哪些让你感觉充满豪气,或者狂气的诗句或句子

怎么写好诗句?

1、首先要选韵。同类的韵形成韵部。每个韵部发音部位、开口程度不同,音调音域也不一样。有的响度高,昂扬、亢奋,。有的响度低,苦闷、沉重,要因情选韵,因情变韵。

2、其次是转韵。较长的诗,情绪流动变化,这就要在语音形式上体现出来。如果一韵到底,易于给人单调、疲劳之感。转韵可以使文气一振。

3、声调 发音过程中音高和音长的变化。最早研究这个问题。新诗只能注意而已。特别是在朗诵诗歌需要时。

4、节奏 本是音乐术语,是诗句外在音乐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节奏。诗句的节奏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

七、形容“生物”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生物”的诗句有

1.《和中甫兄春日有感》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雪释沙轻马蹄疾,北城可游今暇日。

溅溅溪谷水乱流,漠漠郊原草争出。

娇梅过两吹烂熳,幽鸟迎阳语啾唧。

分香欲满锦树园,剪彩休开宝刀室。

胡为我辈坐自苦,不念兹时去如失。

饱闻高径动车轮,甘卧空堂守经帙。

淮蝗蔽天农久饿,越卒围城盗少逸。

至尊深拱罢箫韶,元老相看进刀笔。

春风生物尚有意,壮士忧民岂无术。

不成欢醉但悲歌,回首功名古难必。

2.《游山步》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蹇驴渺渺过云边,旋了三生物外缘。

平日视家真逆旅,此行出户若登仙。

饥从野店烹葵饭,困就僧床借枕眠。

所恨暮年交旧尽,佳时无与共联翩。

3.《新年五首》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晓雨暗人日,春愁连上元。

水生挑菜渚,烟湿落梅村。

小市人归尽,孤舟鹤踏翻。

犹堪慰寂寞,渔火乱黄昏。

北渚集群鹭,新年何所之。

尽归乔木寺,分占结巢枝。

生物会有役,谋身各及时。

何当禁结弋,看引雪衣儿。

海国空自暖,春山无限清。

冰溪结瘅雨,雪菌到江城。

更待轻雷发,先催冻笋生。

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

小邑浮桥外,青山石岸东。

茶枪烧后有,麦浪水前空。

万户不禁酒,三年真识翁。

结茅来此住,岁晚有谁同。

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

探春先拣树,买夏欲论园。

居士常摧客,参军许扣门。

明年更有味,怀抱带诸孙。

4.《寄题从兄坤载村居》

年代: 唐 作者: 李咸用

邻并无非樵钓者,庄生物论宛然齐。雨中寒树愁鸱立,

江上残阳瘦马嘶。说与众佣同版筑,吕将群叟共磻溪。

覆巢破卵方堪惧,取次梧桐凤且栖。

5.《哭玉碑子》

年代: 唐 作者: 卢仝

山有洞左颊,拾得玉碑子。其长一周尺,其阔一药匕。

颜色九秋天,棱角四面起。轻敲吐寒流,清悲动神鬼。

稽首置手中,只似一片水。至文反无文,上帝应有以。

予疑仙石灵,愿以仙人比。心期香汤洗,归送箓堂里。

颇奈穷相驴,行动如跛鳖。十里五里行,百蹶复千蹶。

颜子不少夭,玉碑中路折。横文寻龟兆,直理任瓦裂。

劈竹不可合,破环永离别。向人如有情,似痛滴无血。

勘斗平地上,罅坼多啮缺。百见百伤心,不堪再提挈。

怪哉坚贞姿,忽脆不坚固。矧曰人间人,安能保常度。

敢问生物成,败为有真素。为禀灵异气,不得受秽污。

驴罪真不厚,驴生亦错误。更将前前行,复恐山神怒。

白云蓊闭岭,高松吟古墓。置此忍其伤,驱驴下山路。

6.《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

年代: 唐 作者: 刘禹锡

君言罗浮上,容易见九垠。渐高元气壮,汹涌来翼身。

夜宿最高峰,瞻望浩无邻。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

是时当朏魄,阴物恣腾振。日光吐鲸背,剑影开龙鳞。

倏若万马驰,旌旗耸奫沦。又如广乐奏,金石含悲辛。

疑其有巨灵,怪物尽来宾。阴阳迭用事,乃俾夜作晨。

咿喔天鸡鸣,扶桑色昕昕。赤波千万里,涌出黄金轮。

下视生物息,霏如隙中尘。醯鸡仰瓮口,亦谓云汉津。

世人信耳目,方寸度大钧。安知视听外,怪愕不可陈。

悠悠想大方,此乃杯水滨。知小天地大,安能识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