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应如何断句,为什么

出自周敦颐《爱莲说》的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字为虚词,无实义,不译;

此处”之“的作用为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zd立性,相当于英语中把“sb. do”变成”sb.’s doing”,于是可以作为宾回语使用。故此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为一整体,整句的断句如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本句中,”予“为主语,”爱“为谓语;“莲出淤泥而不染”本身为完整句子(主语“莲”,谓语“出”),加入“之”字后句子的完整性失去,遂可作为”爱“的宾语。故本句根据句子成分断句即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 独爱莲之 出淤泥 而不染

“之”=”的”

回答简洁明答了 呵呵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后一句

1、出自周敦颐的《爱莲说》,后一句是濯清涟而不妖,意思是:“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它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

2、文章原文是: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通篇的翻译是:水上或陆地上的草木及花,受人喜欢者特别的繁多。东晋陶渊明偏爱于菊;自李唐王朝以来,世上的人都特别的喜欢牡丹;可是我独独喜爱莲花的出自于淤泥而不沾染污秽的高洁,它经过清水的洗涤,显得纯净而不妖媚。它内心通达而外形刚直,不像藤蔓四处蔓延,也不像枝干四处纵横。香636f70797a6431333337616531气远而清纯芬芳,亭亭玉立如在水佳人,只可以远远的欣赏而不可以肆意的亵玩。我比喻菊,是花中的隐居避世之人。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人也。而莲花呢?是花中的君子也。噫!(感叹词,在此作助词,以加重语气)爱菊之人,陶渊明死后很少听到。爱莲之人,与我同样所好的又有几人?(几人又作何人)而爱牡丹之人呢,适合于大多数人。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下一句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原文:

爱莲说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水里、陆上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很多。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自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大多很喜爱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的(花);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下一句

下一句:濯清涟而不妖。

出自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选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挥笔题写《爱莲说》。

思想主题: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爱莲说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下一句

下一句:濯清涟而不妖。

出自北宋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选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玩弄它。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挥笔题写《爱莲说》。 思想主题: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