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和大家聊到了东莞市、佛山市等广东省各地级市的区划调整的一系列故事。今天,我们来谈谈徽州。惠州是广东省21个地级市之一,总人口600多万,经济总量居广东省第五位。但是惠州下辖的县并不多。一共两区三县。那么,惠州五区县的划分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首先说一下广东省。广东是中国的沿海省份,也是人口大省和经济强省。广东省总人口达到1.26亿,居全国第一,比第二的山东省多2500多万。广东经济总量超过11万亿元,居全国第一。其中,广州和深圳的经济总量超过2万亿元。就经济总量而言,广东省甚至超过了一些中等发达国家。

广东下辖21个地级市,惠州是其中之一。按人口计算,惠州市在广东省排名第7。从经济总量来看,排名第五,仅次于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市总人口达到604万,不算少,超过了很多中部地级市。惠州经济总量4200多亿元,全国排名第54位,与江苏镇江、湖北宜昌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徽州作为大湾区的一员,下辖两区三县,共五个区县。惠州地理位置很好,毗邻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各方面都很方便。作者的一个大学同学是惠州人。据她说,她在惠州的生活也很丰富多彩。开车去广州或者深圳都不算太远。其实惠州市的区划和广东省的区划调整是相辅相成的。

元朝以前,历代王朝都遵循州县两级划分。但是为了加强管理,会有一些监控区域,比如汉代的十三州,唐代的十五路,宋代的二十三路等等。其实中国很多省份的名称都起源于宋代,比如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福建路等等。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是两广的起源地。隋唐时期,徽州被称为周迅,宋代改称徽州。

13世纪中期,北方的元朝迅速崛起,在几十年的时间里消灭了西夏、郭大进、大理国、吐蕃、南宋等一系列政权。于是,一个疆域面积巨大的帝国建立了。然而,随着疆域面积的扩大,缺乏地方管理经验的元朝开始面临各种问题。首先,面对数百个州府,数千个郡县,元朝缺乏必要的措施。面对全国人口、耕地、农作物的复杂局面,元朝大伤脑筋。

以我们的农作物为例。由于各地土壤结构和气候的不同,农作物的种类很多,如水稻、谷子、小麦、高粱等。各地耕地分为沙地、黄土地、丘陵地等10多种类型,一种耕地分为上、中、下三等。对于这么复杂的情况,元朝有点糊涂了,“拴马的人”第一次遇到这么棘手的问题。依靠唐宋的州县划分,已经无法满足元朝的需要。

唐朝的15路和宋朝的23路都有很多问题。最后,元朝在宋朝二十三路经验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晋国行省舒泰的框架,最终形成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元朝将全国分为10省,如河南江北省、江浙省、岭北省等。当时粤东地区归江西省管。广东中西部归湖广省管。当时各省管辖范围很大。

各省有各路,各路有各州府,各州府有各县。当然,有时候公路和州政府属于平行关系。比如徽州,通称徽州道,直辖7郡。元朝虽然建立了行省,但并不完善,各方面问题很多。首先,各省分工不合理,管理难度大。二是地方机构结构过于简单,相互重叠。到了元朝末年,分省几乎崩溃。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元朝行省的基础上,根据明朝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了地域划分。取消了路一级的划分,形成了省、州、县三级的划分。这个划分很经典。明朝皇帝朱迪统治时期,随着明朝首都的迁都,进一步形成了南北十三省直隶的格局。中国很多省份的总司基本都是在明朝时期建立的,比如广东、福建、江西等等。

在广东省,设立了广州府、肇庆、潮汕、惠州等一系列州府。其中,惠州政府下辖桂山县、博罗县、长宁县、永安县、海丰县、龙川县、昌乐县、兴宁县、河源县、和平县等10个县。17世纪中期,清朝逐渐建立自己的统治后,继续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区划。最终形成了清朝内地十八省的划分。

广东省各州首府的区划没有大的调整。1840年后,西方列强发动了一系列反清战争,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清朝一次次战败,开启了割地赔款模式,同时开放了大量通商口岸。广东省地理位置很好,各国势力反复争夺,各个国家都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1912年,清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的复杂阶段。

由于各地受损严重,急需进入疗养。转眼间已是建国初期,随着局势的稳定,中国进入战后重建、恢复生产、发展经济的阶段。与此同时,许多重要项目已在广东各地开工建设。在广东省,划分了各种特区,如佛山特区、潮汕特区、高磊特区等。20世纪50年代初,惠州各县分属粤中、粤东两个行政区管理。

1956年,惠阳特区成立,下辖13个县:惠阳县、河源县、龙川县、紫金县、海丰县、陆丰县县、博罗县、宝安县、东关县、增城县、龙门县、连平县、和平县等。1959年,惠阳区撤销,所辖各县划归佛山区、汕头区、韶关区管理。当时一个特区管辖10多个县甚至20多个县,管辖范围很大。

在五六十年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很难管理这么多的县。因此,1963年,重新设立惠阳特区。但对管辖区域进行了调整,惠阳县、博罗县、宝安县、东关县、增城县、龙门县、河源县、连平县、和平县、龙川县、紫金县等地归其管辖。1964年,在惠阳县部分乡镇的基础上,设立惠州县级市,隶属惠阳特区管理,共1个县级市,11个县。后来建立惠东郡。

上世纪60年代末,全国所有特区都改名为区后,惠阳区改名为惠阳区。1975年,惠阳区下辖的增城县、龙门县纳入广州管理。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经济开始持续发展。为了适应时代,中国很多省所辖地区逐渐改为地级市。还有一些县级市也在快速崛起。1979年,惠阳区下辖的宝安县撤销,改称深圳市,逐步成为地级市。

1988年,惠阳地区撤销,所辖县要么自己成为地级市(东莞),要么划入其他新设立的地级市。其中,撤销惠州县级市,设立惠州地级市,设立惠城区。下辖惠东县、惠阳县、博罗县、龙门县,共5个区县。随着惠州的发展,1994年撤销惠阳县,设立惠阳县级市。

惠州的城市面积进一步扩大,城市人口进一步增加。2003年撤销惠阳县级市,设立惠阳区。至此,惠州形成了2区3县的区域格局。当然,惠州也设立了经济开发区,但这个开发区情况特殊。

关于中国的区域分工调整,有很多故事。以后的文章,作者会慢慢和你聊(作者没有其他账号,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