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前教育与小学

在德国,学前教育设施和幼儿园不属于国家的学校教育体系,而属于青少年福利救济事业。负责幼儿园的主要是教会、福利联合会以及乡镇,有时也有企业和协会。学前教育的中心内容是社会教育,目的在于发展儿童既对自己负责又能合群的个性。幼儿园应支持和充实家庭教育,并弥补发展中的不足。儿童主要以游戏方式学习。在通常情况下,儿童只是上午上幼儿园,只有一部分幼儿园提供全日照料。从1996年1月起,把幼儿送入幼儿园成为父母的合法要求。但是,上幼儿园仍然是自愿的。孩子的父母也根据收入情况向幼儿园交费。所有3 6岁的儿童中,上幼儿园或托儿所的约占79.6%。

儿童6岁开始上小学,一般为4年,在柏林和勃兰登堡州为6年。在大多数州内,小学一、二两个年级不给孩子的学习成绩打分数,而只给一个报告形式的评语,借以描述在各个学习科目中个人的进步与弱点。小学阶段,儿童主要学习读、写、算的知识和常识,所设的课程主要有德语、数学和常识,学校的课程多安排在上午,下午学生可以用来参加课外活动。德国对小学生的书包有规定,书包的重量不得超过儿童体重的1/10,并且是双肩背带。学生的课本一般采取借阅形式,学校图书馆一般都提供学生用书。学生学习满4年,如果学完教学计划内的课程,成绩合格就可以毕业。毕业后升入哪类学校,一般不需考试,而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情况,由教师和家长商量决定。学生可以直接升入普通中学,也可升入实科中学或综合中学,不过后两者需要学校的推荐书。如果没有学校的推荐书,则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考核,成绩合格,同样可以入学。

2.中学教育

大约1/5的儿童在小学毕业后升入普通中学。普通中学给学生以一般的基础教育,所设课程主要有德语、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一门外语(大多数学英语)和劳工理论,以便于他们走上职业培训的道路。普通中学毕业生大多数会进一步接受双轨制职业培训,由此开启了通向手工业和工业中许多职业的道路。在普通中学5年或6年毕业后,开始职业培训,并至少上一所职业学校至18岁结业为止。

实科中学介于普通中学和文理中学之间,对学生进行拓展的普通教育。它通常包括5 10年级的6个年级,以中等学校毕业作为入学深造的资格,例如,可以上职业专科学校或高级职业学校。2005年实科中学毕业的学生大约占全体中学生的39.7%。

文理中学一般为9年制,对学生进行深化的普及教育。过去它分为古典语文文理中学、现代语文文理中学和数学自然科学文理中学,今天这种分科已几乎消失。文理中学的高中阶段包括11年级至13年级。在这个阶段里,课程制取代传统的班级制。在某些或某类必修课程范围内,高中生仍然可以根据扩充的课程设置来选择个人的重点科目。学校的课程分属不同的领域,包括语言—文学—艺术、社会科学、数学—自然科学—技术3个领域。在从入学到通过高中毕业考试的每一个年级中,学生都必须无例外地从这3个领域的每一个领域中选读课程。除这3个领域外,必修课还包括宗教课和体育。文理中学的高中以4个科目的考试结束学习。考试及格者通常获得升入普通高等院校资格证书,持此证书即可在高等院校的任何专业学习(极少数招生人数受限的专业除外)。德国没有类似中国的高校招生考试。

3.高等教育

德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海德堡大学建于1386年,另外的好几所大学也已度过500周年校庆,其中包括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莱比锡大学(建于1409年)和罗斯托克大学(建于1419年)。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是德国大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威廉·冯·洪堡在1810年创建的柏林洪堡大学所承载的教育理念对德国的高等教育起了决定性的影响。按照洪堡教育理念创办的高等学校只为少数学生着想,它是一个从事纯科学的、目的性不明确的研究与教学场所。后来,这种理念越来越不符合工业社会的要求。因此,建立了工业大学、师范大学、艺术和音乐大学以及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的专科大学。高等学校担负着在科研、教学以及培养科学新生力量方面的重任。

如今在德国大约有高等学校423所,包括309所综合性大学、58所专科大学和56所艺术音乐类高等专科学校。目前在德国约有250万名大学生,其中120万为女生。2012 2013学年冬季学期注册学生总数约占19 26岁青年总数的33%。目前德国高等学校中最受欢迎的专业包括:法学、经济学及社会科学、工程科学、语言及文化科学、数学、自然科学以及人体医学等。除了最古老的海德堡大学外,德国规模最大的大学是慕尼黑大学,在校学生4.7万多人;对于国际顶尖科研人员来说,这两所大学也最具吸引力,慕尼黑大学曾先后培养出至少3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科研能力最强的大学是慕尼黑工业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此外还有最大的私立大学——位于爱希施泰德-英戈尔施塔特的天主教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