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一个故事:大致是说有个老人爱清静,可附近常有小孩玩,吵得他要命,于是他把小孩召集过来,说:我这很冷清,谢谢你们让这更热闹,说完每人发三颗糖。孩子们很开心,天天来玩。几天后,每人只给2颗,再后来给1颗,最后就不给了。孩子们生气说:以后再也不来这儿给你热闹了。老人清静了。

当家长将物质刺激手段引入家庭教育中时,带来了另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那就是孩子的心理贫困。

所谓的心理贫困,指的是孩子在长期物质刺激下,在心理上出现的失落现象。

根据心理学研究显示,当人们在进行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时,其内心自然会产生愉快的感觉,这种感觉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内感报酬。

在这个时候,如果有人为其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那么不但不会使参与者产生更高的积极性,反而会使活动对他们的吸引力降低。

在心理学上,这一现象被称之为德西效应(当人们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所以关键可能是花心思找到学习中令孩子感到愉快的点。我觉的“成绩不好”和“孩子不喜欢学习”这两个不能简单划等号,这是个太过简单粗暴的思维定势。毕竟学习的科目很多,即使同一科目也有不同内容,找到孩子比较喜欢的部分,放大,培养成就感,再慢慢推到别的科目。总之,这确实要求家长很花心思,可能还需要家长自我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