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妈

菁妈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孩子吃零食的文章,就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买太多零食。

一个网友在评论区里面说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小时候从来不敢看别的孩子吃吃喝喝,因为自己的妈妈说这些东西有防腐剂,对身体有害,这个有糖精,那个有色素。

然后还告诉孩子咱们家穷,要攒钱给你上大学!

正因为小时候从来没有吃过这些零食,到了高考之后,他敞开肚皮吃了两个月的辣条,一直吃到满嘴起泡,烂嘴角,鼻血不间断。

后来上大学之后,正式工作可以决定自己吃什么了,看到那些垃圾食品就挪不动脚!

小的时候妈妈告诉他家里面穷,没有钱,要攒钱给他上大学,不给他吃零食,结果等自己买房装修的时候,父母给了他100万让他崩溃了。

所以他就决定等自己有了孩子,只要孩子想要,只要他有,他就会给孩子。

所以他们家的垃圾零食都是一箱一箱地买,各种糖果,薯条,饼干都是随便让孩子吃。

结果现在孩子吃什么都不会吃太多,薯条吃几根就不吃了,汉堡咬两口就放下了,一根棒棒糖,一天都吃不完,别人给孩子的东西孩子看都不看一眼!

这个网友最后的结论是,他相信只要爸妈给的糖够甜,长大后别人给的糖才不甜!

这个网友就是因为父母从小禁止他吃零食,导致他出现了童年补偿性行为。

孩子从小允许吃零食和被禁止吃零食,长大后有三个方面的差距会很大

小时候别的小朋友有,而自己不能被允许拥有的东西,会让孩子心心念念,长大之后自己有能力就会去买。

比如说从小不允许吃零食,孩子长大之后就会疯狂地吃零食,就像上面的那个网友一样。

还有一些家长小时候不给孩子买玩具,到了长大之后孩子自己就会买各种各样以前想买而买不到的玩具堆在家里面。

小时候都是穿别人的衣服长大的,到了长大之后自己有钱了,每个月就会花大量的金钱在衣服上。

父母在对于孩子不要过于严格的限定,不是说孩子要什么就应有尽有,但是也要适当地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比如自己明明很有钱,但是却不舍得吃,不舍得穿,是因为觉得自己不配拥有。

小的时候,别的小孩子可以吃零食,自己被家长严格的限制不能吃零食,就会让孩子内心有“我不配吃零食,我不配拥有好的东西”,这样的心理。

拥有“不配得感”的孩子,内心里面始终是非常自卑,非常怯懦,这样的孩子长大之后很难拥有幸福,因为他觉得自己不配。

我小时候所有的伤,所有的痛都是父母造成的,这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