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异物,即异物嵌入耳朵内。耳内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诊疾病,多见于儿童。小孩子在玩耍时,喜欢将小物品塞入耳内;成人多为挖耳或外伤时遗留小物品或昆虫侵入等。

耳内异物一定要小心处理,因为耳道是呈S形的,外耳道很狭窄,没有专业的工具,很难取物。用一般的手电筒,无法照射到里面的情况。如果操作不当或者异物在耳道里待的时间长,有可能造成鼓膜损伤,变成中耳炎。小孩中耳炎,严重的话还会造成鼓膜穿孔,会影响听力。

耳内异物一般分为动物性(昆虫、水蛭等)、植物性(豆类、谷、麦粒等)及非生物性(如小玩具、铁屑、石子等)。

耳内异物的表现特点

小而无刺激的异物,可长时间停留在外耳道内却没有任何症状,需查看外耳道后才能发现。

异物较大者,可有阻塞感、听力下降、耳胀,若异物压迫鼓膜可致耳鸣、眩晕、耳痛、反射性咳嗽等。

昆虫类入耳,在耳内爬行、骚动,可使病人惊慌不安、耳痛、耳痒,或刺激鼓膜产生擂鼓样响鸣,甚者鼓膜被抓破穿孔、出血。

植物性异物, 如豆类、稻谷等,遇水膨胀,会阻塞、压迫并刺激外耳道, 致使外耳道皮肤红肿、糜烂, 耳闷胀感、耳痛及听力减退。

耳内异物的正确处理方法

发现异物进入耳内,不要慌张,首先应该确定异物种类,并查看异物位置。

液体类

这个一般好解决。耳道进水时,将头侧向患侧,用手将耳朵往下拉,然后用同侧脚在地上跳几下,利用重力让水流出。也可用小棉签轻插外耳道,在耳内旋转几次,吸干净就行。

昆虫类

首先切勿惊慌喊叫,避免虫子受到惊扰进入外耳道深部。

1、小虫等飞入耳道,会引起过响的声音,应用双手捂住耳朵,张口,以防鼓膜震伤。

2、诱杀法 发现小虫入耳不能自行爬出时,立刻到暗室用手电筒照耳孔。在黑暗的“死胡同”苦无出路的小虫,因重见光明,常会冲着光亮夺路逃出,遂被诱杀。

3、淹毙法 若诱杀法无效,可让钻入小虫一侧的耳道口朝上,滴入食用油3~5滴,小虫的“手脚”因被黏糊糊的油腻住,加之呼吸不畅,便无力舞肢、振翅,自然无力为祸,由此而来的疼痛、瘙痒、耳鸣症状,便会随之减轻或消失。几分钟后,小虫可能被淹得半死不活。这时,再将耳道口朝下,死虫就会随油液流出。

固体类

此类异物入耳后,可将患耳侧朝向地面,将耳朵往下拉,用同侧脚在地上跳数下,有利于异物掉出。

1、对于质轻细小的异物,把食用油涂于棉签头上,将其粘出。

2、豆粒、沙土、煤渣等固体异物入耳后,可让病人耳朵向下,用手轻轻拍击耳郭,使其掉出。

3、如果是铁屑等异物,及时到医院处理。

何时需要专业帮助

1、对于不确定是否存在耳内异物的病人,应就诊耳鼻喉科确诊后处理。

2、异物入耳后如采用上述的方法仍不能取出时,应去医院请医生取出。

3、若异物取出后出现耳痛或流脓,多为异物操作损伤外耳道或鼓膜并继发感染所致,应立即就医。

健康提示

1。 所有的措施都是为了防止耳朵损伤。不要养成常挖耳垢的习惯,耳垢能保持耳道的适宜温度,还可防止灰尘、小虫等直接接触鼓膜。

2。 耳道内滑进小圆珠、玻璃球时,不要用钳子取,因为钳子有时会滑脱,反而会将异物送入耳道深部。

3。 切勿自行用镊子、耳钩等尖锐物品,或者用手指乱抠,以免对外耳道、鼓膜造成损伤。

4。 切忌用水冲洗耳朵,如果进入的是碱性物质,如生石灰,用水冲洗可发生化学反应,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如果是豆类等遇水膨胀的异物,会加重症状。

5。 幼儿发生耳内异物时,更应趁早进行处理,以免伤害鼓膜。不要让异物长时间滞留在耳中,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家长要教育好孩子不要把异物塞入耳朵。

6。 自行取出异物后,如不适症状未见完全消失,说明仍残留有异物或存在外耳道损伤等情况,应尽早医院就诊。

7。 任何异物都不要硬取,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取出,避免自行取出时不慎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或将异物越推越深,给异物取出造成更大的困难。

8。 加强对儿童的教育,不要将细小物体放入耳内。

9。 野外露宿时,应加强防护,以防昆虫误入耳内。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