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儿子,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的丈夫。武则天从他的手中夺走了政权,建立了短暂的大周王朝,让李姓男人们着实丢了一把脸。因此,历史上对唐高宗的评价是“昏懦”,从欧阳修撰《新唐书》以来,就把他当作“昏懦之主”。

  其实,唐高宗李治并不是一个“昏懦”之君。他之所以被戴上了这顶帽子,只是因为后世的历史学家为了防范武则天式的改朝换代再次出现,因而不遗余力地丑化武则天,连带着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在这个丑化的过程中,以宋代史学家司马光等人发挥的作用为大,这又与宋代曾有多位太后深入参政的政治现实有关。

  唐高宗是掩盖在李世民和武则天光环之下的一个男人:不争气的儿子,懦弱的丈夫。对于高宗,自古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他放在太宗的光环中考察,即使对他在位期间的政治评价,也会和贞观之治联系起来:“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明了高宗的政绩。

  那么,究竟是他本身懦弱,还是历史学家把他写懦弱了?答案应该是后者,有几点可以证明。

  其一,唐高宗做太子的时候已经跟武则天发生了不正当关系。那时候武则天是庶母,跟高宗是母子关系。如果二人暧昧之事被唐太宗知道了,后果不堪设想,至少要被废掉太子之位。他敢做这件事,可见他不胆小。

  其二,唐高宗继位之初,他的舅舅长孙无忌把持朝政大权,唐高宗不服,要夺权。当时唐高宗的势力还无法与长孙无忌相抗衡,但是他经过不懈地努力还是收回了权,最后把长孙无忌贬至外地,致其自杀而亡。

  其三,从高宗时期的历史发展来看,他的功绩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任何一个皇帝,包括他的父亲。

  高宗很善于听从劝谏,他虚心求谏的政治作风与太宗如出一脉,而且高宗对于法律建设也十分重视。我国现存最完整的成文法典—著名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并称),就是在高宗永徽四年修订而成的。相对来说,这一时期的执法状况宽平公正,犯罪率较低。

  高宗时期的军事成就也不容忽视,唐朝在这一时期灭亡了东西两个大敌:高句丽与西突厥,也顺带压制了一下日本的气焰,换来了中日千年和平。但从征伐高句丽的战果来说,太宗李世民曾亲征却徒劳无功,而高宗灭了高句丽,并在辽东设立九都督府,完成了太宗没有实现的梦想。

  高宗对于长生之术的冷静态度和对医学的信任,比起太宗也胜出一筹。太宗最终因服食丹药而死,而高宗身体状况虽一直不佳,却能够客观坦然地面对。他对于胡僧的长生药从不迷信,认为“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他对于御医的治疗都能够积极配合,即使是在他的头上扎针也不介意。另外,他还命令宰相组织名医修订了《唐本草》行世。单就这种对生死的科学态度来看,说他“昏懦”就很不客观公平。

  高宗之后虽然因为身体原因委托政事于武则天,但不是完全放任。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他一直亲自处理国政,即使到了弘道元年(公元683年)三月,即他临死前的几个月,仍然关注朝廷宰相的任职状况,并罢免了欺凌舅家的宰相李义琰。与此同时,他还常常命令皇太子监国,代他处理国政,而不是完全依赖武则天一个人。所以,在高宗活着的时候,不存在武后把持朝政,一手遮天的情况。

  纵观高宗执政时期,国力在增强,到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全国人口就从贞观时期的不满300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此外,民族关系在改善,疆域在拓展,这个被认为是唐朝最弱的皇帝,拥有唐朝最大的版图。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说唐高宗是个窝囊废是政治的需要,完全是后世史官的曲意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