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首古诗加诗意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老朋友将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离开黄鹤楼,前往扬州去了。

他的船在碧空中渐渐消失,只见滔滔长江水在天边奔流。 2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3《题西林壁》 北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正面看庐山、从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4《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做的酒浑浊,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怀疑会有无路可行的时候,忽然看见柳色暗绿,花色明丽,又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经临近,布做成的衣衫,最普通的帽,简朴的古风仍然存在。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 5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注释]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

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6,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是自传式的大型组诗,是宋末汪元量以后这一诗歌体式的新发展。程金凤评赞说:“行间璀璨,吐属瑰丽”,“声情沉烈,悱恻遒上,如万玉哀鸣。”

这和青乔《咄咄吟》内容集中反映鸦片战争甬东之役者不同,也和后来黄遵宪《己亥杂诗》的风格有异。这一首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最突出的一首,最能体现作者的精神及对时代的要求。

作者就眼前赛神会的玉皇等形象,巧妙地联系到“天公”、“风雷”进行构思,表现了清王朝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十分压抑,社会一片死寂的“万马齐喑”的现实。这一现实是“可哀”的,作者在召唤着巨大的社会变革风雷的到来,期待着生气勃勃的 新局面的出现。

新局面是不可能自动出现的,他要依靠人才去破坏旧世界,缔造新世界。而人材需要多种多样,不应嵌在一个框子里。

这首诗的重心,前半提出了“生气”问题,后半提出了人材的“不拘一格”问题,这是个新问题,作者要求人们去重新考虑,振奋起来,以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诗的启蒙意义就在于此,两诗句当然是健笔拿云的。

7,春雷 一九七三年春 春雷声声脆, 瑰城生光辉。 青麦喜得水, 万木谢雷归。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夜里打起了春雷,声声脆响,闪电照亮了全城。麦子因此得以被浇灌,万物在享受着充沛雨水滋润的同时宣告着春天的回归。

8,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

天宝十五年(756)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

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

没有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祸,便没有诗人的这番家人离散,身陷绝境的悲惨经历。而如果没有这番特殊的经历,要产生诗中的哀惋凄切、深挚缠绵的离情也是不可想象的。

此诗的重要价值,确乎在于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一点上。使得这首诗在众多的抒写乱世之离情的作品中高标独秀的,却无疑是作者匠心独运的新奇角度与抒写章法。

在这里,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缘情述事,而是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一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景况。无限的深情、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

首联二句,绝不说自己望月而忆妻,偏说妻子见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诉自己的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前人写过“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和“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一类的名句,那都是兼及。

2.谁知道 小学生必备古诗70首+10首 里的古诗有哪些

小学生背诵古诗词70首 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4.《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6.《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8.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杜牧《山行》: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1.《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4.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5.胡令《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0.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

3.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十首古诗词意思

是不是这个?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

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 附注: 漉菽以为汁中的“菽”,只要是出自正版的《世说新语》,没有作“豉”的。

至于流传的其他诗歌版本,可附注说明,不应列在《世说新语》的书名之后。 本自同根生中的“自”,有版本为“是”,疑为今人修改,不如“自”字好! 萁在釜下燃有“在”,有版本作“向”。

另有别本《七步诗》为四句(是后人所改),以《三国演义》为代表,首句为“煮豆燃豆萁”,第三句为“本是同根生”。 鸟鸣涧 【体裁】五言绝句 作者:(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春天的晚上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小鸟被月光惊动。

时不时在山涧中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一) 人的心闲静下来才能感觉到春天桂花从枝头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皎洁的月亮从山谷中升起来,惊动了山鸟,时而在山涧中发出鸣叫声。 (二) 在这个寂无人声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轻轻飘落在静静的夜晚,使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

月亮升起,惊动了正在树丛栖息的山鸟,它们清脆的叫声在空旷的山涧中传响。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 【体裁】:七言绝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一: 迷蒙的烟雨在夜幕中笼罩着吴地,与浩渺的江水连成一片,天亮时我将送你启程,而我却要独自留下,如同这形单影只的楚山。

如果洛阳的亲友询问我的情况,请你一定转告他们,我的一颗心如晶莹剔透的冰,清正廉明,贮藏在玉壶中一般。 译文二: 昨夜,秋雨绵绵洒向吴地江天, 今晨,我在芙蓉楼送客面对孤独的楚山。

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询问我的近况, 请告诉他们我依然冰心一片,装在洁白的玉壶中。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 千朵万朵的鲜花压得枝条都低低弯下了身。

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 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叫声和谐动人。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竹 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

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在剑外忽然听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时悲喜交集,眼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忧愁哪里还在。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我立即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随即又奔向洛阳。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游蕲水①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②。潇潇暮雨子规啼③。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④!休将白发唱黄鸡⑤。 『译文』 去蕲水县的清泉寺,寺在兰溪旁边,溪水向西流。

山脚下兰草嫩芽浸入小溪, 松林间小路清沙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阵阵啼叫。 谁说人老不可再年少? 门前流水还能执著奔向西! 不必烦恼叹白发,多愁感慨时光流逝。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王观 【朝代】:北宋 【体裁】:词 【译文1】 [水好像是眼波,] [山好像是眉峰攒聚。] [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 [有山有水风景很美的地方。

] [方才送春天归去了,] [又送君(鲍浩然)回去了。] [要是到江南(江苏浙江)赶上春天 ,] [千万要好好欣赏一下这美丽的春光,可别急着走呵。

] 【译文2】 江水像佳人的眼波一样清亮,山像美女微微蹙着眉。朋友要去哪里呢?就是要到像南方佳丽眉眼之间风情万种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如果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译文3】 碧绿的江水。

4.小学生学前必会10首古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cui)。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 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

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

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七步诗 ——曹 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后人缩略版)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

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

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

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

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背景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

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

注词释义 偶书:偶然写出来的。 鬓:耳边的头发。

衰:古音读作cuī。指鬓发稀疏、斑白。

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

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作者背景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

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

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

注词释义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旷:空旷。 江清:江水清澈。

古诗今译 行船停靠在烟雾迷茫的江中沙洲,日落黄昏时旅途的愁思愈来愈深。茫茫旷野里低垂的天幕比树还低,江水清清一轮明月离人很近。

名句赏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10首古诗加赏析

1、白居易《观刈麦》赏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收集为《白氏长庆集》。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正因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对劳动人民在这方面所受的灾难也知道得最清楚。刈:收割。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婆婆、儿媳妇担着饭篮子,小孙儿提着水壶,他们是去给地里干活儿的男人们送饭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务,而后做饭;小孙子跟着奶奶、妈妈送饭时一齐到地里。

她们是要在饭后和男人们一道干下去的。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妇姑:媳妇、婆婆,古时媳妇称婆婆叫姑,称公公叫舅。荷:肩挑;用篮子盛着食物,这里即指饭篮。

壶浆:用壶装着水,这里即指水壶。田:给田里干活的人送饭。

丁壮:成年的男劳力。烤。

惜:珍惜.舍不得浪费。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全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着一个孩子,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

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但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收麦的时候,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而她们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种、有麦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来让捐税弄得走投无路,把家产,土地都折变了,至使今天落到了这个地步。

我们可以想象:现在忙于收割的人家,明年也有可能像她那样,无地可种,只能以拾麦穗为生。秉:拿着。

田家:这里指一个庄稼户的产业。输:交纳。

第四层六句,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事:从事。

岁晏:年底。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

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又安知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不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

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自己摆进去,觉得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自己问心有愧。

这时的白居易的诗歌确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 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

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诗的最后是发议论,这是白居易许多讽谕诗的共同路数。

这首诗的议论不是直接指向社会病根,而是表现为自疚自愧,这也是一种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评。白居易才是一个三百石的小小县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贵族们难道不应该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吗!赋税是皇帝管的,白居易无法公开反对,他只能用这种结尾来达到讽谕的目的。

2、刘方平《月夜》赏析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1]。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

6.小学6年级下册古诗词10首是哪些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石灰吟 [明] 于谦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

粉 身 碎 骨 全 不 怕 ,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忽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

7.小学生必背古诗70+10首

1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41 寒食 韩 翃 2 七步诗 曹 植 42 滁州西涧 韦应物 3 敕勒歌 北朝民歌 43 塞下曲 卢 纶 4 咏鹅 骆宾王 44 游子吟 孟 郊 5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贺知章 45 竹枝词 刘禹锡 6 咏柳 贺知章 46 乌衣巷 刘禹锡 7 凉州词 王之涣 47 望洞庭 刘禹锡 8 登鹳雀楼 王之涣 48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刘禹锡 9 春晓 孟浩然 49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10 宿建德江 孟浩然 50 忆江南 白居易 11 凉州词 王 翰 51 悯农(锄禾日当午) 李 绅 12 出塞 王昌龄 52 悯农(春种一粒粟) 李 绅 13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王昌龄 53 山行 杜 牧 14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54 清明 杜 牧 15 鹿柴 王 维 55 江南春 杜 牧 16 竹里馆 王 维 56 秋夕 杜 牧 17 送元二使安西 王 维 57 乐游原 李商隐 18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58 商山早行 温庭筠 19 别董大 高 适 59 元日 王安石 20 静夜思 李 白 60 泊船瓜舟 王安石 21 古朗月行(节选) 李 白 61 梅花 王安石 22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6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23 赠汪伦 李 白 63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 轼 24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64 惠崇《春江晓景》 苏 轼 25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65 题西林壁 苏 轼 26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66 夏日绝句 李清照 27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李 白 67 示儿 陆 游 28 望天门山 李 白 68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29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69 小池 杨万里 30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杜 甫 70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31 赠花卿 杜 甫 71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32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72 春日 朱 熹 33 春夜喜雨 杜 甫 7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34 绝句(迟日江山丽) 杜 甫 74 题临安邸 林 升 35 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 75 游园不值 叶绍翁 36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76 墨梅 王 冕 37 江雪 柳宗元 77 石灰吟 于 谦 38 寻隐者不遇 贾 岛 78 朝天子·咏喇叭 王 磐 39 枫桥夜泊 张 继 79 竹石 郑 燮 40 渔歌子 张志和 80 已亥杂诗 龚自珍。

8.求小学古诗十首

1、风 2、咏柳 3、凉州词 4、登鹳雀楼

(唐)李峤 (唐)贺知章 (唐)王之涣 (唐)王之涣

解落三秋叶, 碧玉妆成一树高, 黄河远上白云间, 白日依山尽,

能开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入海流。

过江千尺浪, 不知细叶谁裁出, 羌笛何须怨杨柳, 欲穷千里目,

入竹万竿斜。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风不度玉门关。 更上一层楼。

注: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崔融、李峤

5、春晓 6、凉州词 7、出塞 8 、芙蓉楼送辛渐

(唐)孟浩然 (唐)王翰 (唐)王昌龄 (唐)王昌龄

春眠不觉晓, 葡萄美酒夜光杯, 秦时明月汉时关, 寒雨连江夜入吴,

处处闻啼鸟。 欲饮琵琶马上催。 万里长征人未还。 平明送客楚山孤。

夜来风雨声, 醉卧沙场君莫笑, 但使龙城飞将在, 洛阳亲友如相问,

花落知多少。 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片冰心在玉壶。

9、鹿柴 10、送元二使安西 1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2、静夜思

(唐)王维 (唐)王维 (唐)王维 (唐)李白

空山不见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 独在异乡为异客, 床前明月光,

但闻人语响。 客舍青青柳色新。 每逢佳节倍思亲。 疑似地上霜。

返景入深林, 劝君更尽一杯酒, 遥知兄弟登高处, 举头望明月,

复照青苔上。 西出阳关无故人。 遍插朱萸少一人。 低头思故乡。

9.小学生必背古诗70加10首

1.长歌行 (汉)汉乐府 (158806) 2.咏鹅 (唐)骆宾王 (96648) 3.望天门山 (唐)李白 (66189) 4.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40614) 5.敕勒歌 (南北朝)北朝民歌 (44330) 6.七步诗 (魏晋)曹植 (59295) 7.绝句(1) (唐)杜甫 (63158) 8.从军行 (唐)王昌龄 (37384) 9.咏柳 (唐)贺知章 (56639) 10.江南 (汉)汉乐府 (55598) 11.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41231) 12.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53151) 13.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27753) 14.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33707) 15.绝句(2) (唐)杜甫 (45511) 16.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26045) 17.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38647) 18.静夜思 (唐)李白 (52918) 19.春夜喜雨 (唐)杜甫 (50324) 20.春晓 (唐)孟浩然 (61265) 21.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33228) 22.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24875) 23.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18140) 24.塞下曲(1) (唐)卢纶 (22529) 25.鹿柴 (唐)王维 (24640) 26.游子吟 (唐)孟郊 (38593) 27.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16822) 28.渔歌子 (唐)张志和 (24270) 2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27177) 30.凉州词·出塞 (唐)王之涣 (22495) 31.竹里馆 (唐)王维 (18833) 32.元日 (宋)王安石 (24180) 33.赠汪伦 (唐)李白 (28522) 34.悯农(1) (唐)李绅 (26489) 35.枫桥夜泊 (唐)张继 (25727) 36.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20777) 37.清明 (唐)杜牧 (29300) 38.出塞 (唐)王昌龄 (22950) 39.送元二使之安西 (唐)王维 (18511) 4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21515) 41.古朗月行 (唐)李白 (24237) 42.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15102) 43.竹枝词 (唐)刘禹锡 (18086) 44.乌衣巷 (唐)刘禹锡 (18304) 45.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12913) 46.忆江南 (唐)白居易 (30199) 47.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17125) 48.江雪 (唐)柳宗元 (24642) 49.望洞庭 (唐)刘禹锡 (16442) 50.江南春 (唐)杜牧 (26299) 51.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17464) 5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21062) 53.别董大 (唐)高适 (18040) 54.秋夕 (唐)杜牧 (20124) 55.春日 (宋)朱熹 (24415) 5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唐)刘禹锡 (15801) 57.山行 (唐)杜牧 (21711) 58.竹石 (清)郑燮 (15596) 59.寒食 (唐)韩翃 (14455) 60.墨梅 (元)王冕 (17887) 6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12593) 62.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15382) 63.赠花卿 (唐)杜甫 (13604) 64.示儿 (宋)陆游 (17906) 65.小池 (宋)杨万里 (24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