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之一,在这个阶层流动强的社会,能考上北京大学就意味着迈入了高知阶层,将来的就业也就多了一层保障。

据数据显示,北京大学每年的毕业生越为9900人左右,“就业走向”最多的是一些国家战略重点地区和领域。

而近些年,北大奔赴基层和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也出现了持续增长的“行情”,其中最为显眼的就是有800毕业生选择了“选调生”。

这不禁有人疑问,高等学府学子不去从事“高精尖工作”,为啥反而去报考“选调生”去基层工作?难不成真的是“体制内”很香的缘故吗?

 

 

800北大毕业生进军“选调生”,究竟是“体制真香”?还是“大材小用”?

所谓“选调生”,顾名思义就是“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和公众熟知的公务员大同小异。

在人们的印象中公务员是个“铁饭碗”,在体制内安逸的工作,没有太多工作挑战,适合那些喜欢安逸,没有太大奋斗目标的二三线城市的大学生报考。

作为顶级学府的最优秀的学子报考一个“公务员岗位”似乎看上去也确实有些“大材小用”,可事实真的如此吗?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现象呢?

 

 

1)公务员要求越来越高,杜绝“没能力”、“混日子”的想法

近年来国家对公务员的考核越来越严格,颁布许多制度规范,对行政权力的监督越来越完善,那些“图清闲”,“找退路”报考公务员的已经越来越没有容身之地。

国家机器又怎能交给一批“庸才”,如今的体制内已经不再是一个安逸的避风港,混日子“真香”的年代已经过去。

在体制内也需要努力奋斗,因为抽调方便,使得相比体制内其他职位有更多机会展示自己,北大学生在公务员这一职位上也能做出绩效,更容易获得升职的机会。

 

 

2)选调生先“下基层”,助力乡村发展

公务员与选调生他们最终的岗位走向都是公务员,区别在于最开始的待遇不同,公务员直接分配毕业岗位。

选调生开始没有明确的职位和工作,需要分配到最基层去工作两年及以上,表现优异者调回城里担任岗位。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发展弊端质疑,乡村干部自身实力不足无法带动乡村发展,在这样的基调之下,乡村的发展就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去推动。

而北京大学等一批顶尖学府的学子往往更具有高度的政治意识,“哪里需要哪里搬”,充分响应发展号召,奔赴乡村,助力国家发展,打造自己的“蓝天”。

 

 

3)清北选调生的“未来可期”

清北的选调生不同于普通本科的毕业生,高学识高学历,让他们更具发展优势。

比如在某省面向清北等高等学府学子的定向招录的选调生,待遇就很好,除了每月发放1000多的房租补贴之外,还会由省部门设置重点期培养。

选调生又分为中央选调生,定向选调和普通选调,作为北京大学的学生,他们更容易进入中央选调,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体制内的高材生,在未来会有很大“上升空间”

留住体制内的优秀人才,当经济发展后,公务员的待遇也会出现应当增长,收入、待遇稳步增长,尤其是对于清北等高端学府的人才,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与其他行业比起来,选调生走出的公务员,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循规蹈矩,没有发展空间,待遇也是属于中等,这对于北京大学的毕业生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总而言之,无论是公务员还是选调生,有越来越多的高等学府学子加入,体制内工作的吸引力已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

那么你是如何看待清北毕业生,选择体制内工作的呢?分享你的观点评论区讨论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