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勤俭节约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勤俭节约的诗句如下:

1、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释义:沙子都是很松散的,大浪一冲,就冲散了、冲没了,这是形容很轻易、很容易就败家了。这样正好与前面的兴家对应起来了,用针挑土,一针才能挑多少土?一针一针的,多难啊。兴家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不容易;而败家,一下子就败了。

2、成由勤俭破由奢

释义:成功来自勤俭,破败由于奢侈。

3、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释义:勤劳节约是永远不会穷的,不劳作就算是山堆一样多的粮食也会被吃空。进一步说,勤俭节约,就是要勤劳而俭朴,有节制有约束。工作要勤劳,生活要节俭。“勤”“俭”两字,相辅相成,是不可分的,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

4、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释义: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

5、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

释义:小方面的钱不知道节省,再多的钱也都乱花出去了。

二、关于勤俭节约的诗句

诗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李商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成由勤俭破由奢 ●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有钱时摆阔,没钱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成物不可损坏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君子以俭德辟难。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2、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4、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5、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7、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9、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10、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大意:有计划地索取,有节制地消费,就会常保富足。 11、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大意: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大意:即使是一顿粥、一顿饭,也应当想到它来得不容易;即使是半根丝、半根线,也要想到劳作的艰辛。 回答者:寒筝少女 – 初学弟子 一级 10-16 20:50 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谢谢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4 个人评价 好 50% (2) 不好 50% (2) 其他回答 共 2 条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 ●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永不穷,坐食山也空 ●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小钱不知省,大钱将滥花(英国) ●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 ●眼下胡花乱铺张,往后日月空荡荡 ●一勺勺积累的东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萨克族) ●辛苦得来的果实,不要一口气把它吃完(维吾尔族) ●家有万石粮,挥堆不长 ●杀牛吃肉,不如留着挤奶(藏族) ●有钱时摆阔,没钱时挨饿 ●欲求温饱,勤俭为要 ●紧紧手,年年有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 ●思前顾后,吃穿常有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油盐不断 ●披着破大氅的,往往是个好酒徒(西班牙)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会吃的吃千顿,不会吃的吃一顿 ●精打细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当屋卖锅 ●小富由俭,大富由天 ●不喝酒,不抽烟,三年省下无数钱 ●节俭是致富的秘诀(英国) ●节俭本身就是一宗财产(英国) ●积小利,成巨富(英国) ●节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滚走(托里安诺) ●节约一分钱,等于生产一分钱(英国) ●节省下来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麦)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好处安身,苦处用钱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国) ●奢侈会破坏人们的心灵纯质,因为不幸的是,你获得愈多,就愈贪婪,而且确实总感到不能满足自己(安格尔)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兴奋,又使人衰弱(卡尔) ●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种社会腐化的现像,决不是原因(鲁迅) ●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潜夫) ●奢侈乃德义之灭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点(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困(希腊)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

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饭汗珠换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吃饭要知牛马善,着丝应记养蚕人 俭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爱默生) 小处不省钱袋空(托•莫尔) 钱币是圆的,所以容易。

三、急寻关于节约的诗

你好! 关于节约的散文诗 《节约是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每当深夜来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都要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

贵为一国之尊,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却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 其节约意识之强烈,令人佩服。

而作为平头老百姓的我们呢?从理论上讲,很少有人反对节约,但事实上,节约总是被我们所忽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度电、一壶水的价钱逐渐变得微不足道了。

夏天捂着被子整夜开着空调、洗衣服时让水哗哗的冲个不停,确实花不了多少钱。 但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烧开一壶水的电量几乎没变,而每个人每天饮水的数量也几乎相同。

微不足道的付出让我们毫不痛心的浪费,结果正好是自己为了一度电、一壶水而发愁。夏天的中午停电了,多么希望有一度电来烧饭,冬天的早晨停水了,多么希望有一壶水来洗脸,甚至是半壶,另外半壶还需要滋润干燥的嘴唇和嗓子。

节约的价值就在这里。每人每天节约一度电、一壶水,其结果却影响深远。

对于已经被人剥削的所剩无几的地球来说,同样是资源缺乏的结果,可以推迟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直到我们老去,还能给子孙留下一笔遗产,贫乏或者丰厚,全仗我们节约的程度。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总是等待其他更多的人去节约。

这里又忽略了一个事实,“众”是由单个的人组成的,一个人的节约可以影响到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然后形成片,形成群。微小的力量变成了庞大的群体,微不足道的节约变成了巨大的财富。

节约的益处,不只是对于社会资源,更是影响每个人生活状况的砝码。 随着“月光族”和“负翁”的增多,说明节约正在离年轻人更加遥远。

以月薪五千来算,每个月多花一千和少花一千,节约一年的差别就是年薪的四成左右。所以同时进入同一个单位的人,三年之后有人买了房子高兴的响叮当,有人身无分文穷得叮当响。

不节约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维护面子。 面子导致不节约,从被动讲是怕人说小气,怕被叫成吝啬鬼。

事实上,节约和吝啬是截然不同的,节约偏重于自我约束,而吝啬偏重于没有爱心、为富不仁。如英国女王者,只能叫节约,却不能叫吝啬。

节约是不该花的不花,而吝啬是该花的也不花。当然,节约和吝啬并不是全无关系,过分的节约也可能让人变成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但是面对当前社会“花公家钱不心疼”的浪费之风,以及自然资源和能源缺乏的现状,宁可吝啬也不能浪费,不管怎么说,对于保护有限的资源来说,吝啬总比浪费好。 面子导致不节约,从主动方面讲,是为了攀比。

节约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但攀比同样源远流长,并且在更多的时候,节约是口头上说得多,而攀比是实际上做得多。 攀比来源于虚荣,结果是浪费。

本来就并不丰厚的收入,买个六十平方的房子已是负担不轻,看着别人住进别墅,偏要买个上百平方的,结果必然是债台高筑;本来骑自行车到单位也不远,看着别人买了汽车,偏要买个摩托车,结果就是负担昂贵的油费,增加生活压力。事实上,每个人的生活必需品是不需要太多的,从最基本的吃住来讲,不管每顿饭是三元的快餐还是千元的大餐,你能吃下去的也就是四两米饭和一些菜,并且你会发现,简单的饮食不必担心高脂肪等富贵病的发生;不管住的是单位宿舍还是高级别墅,你仰八叉躺平了,一张双人床绝对够你睡觉,相反住进了别墅,也许失去了宿舍的热闹,失去了小家庭的温馨。

所谓知足常乐,避免因虚荣导致的攀比和浪费,你会发现,活得朴素点、过得节约点,生活同样乐趣无限,并且将获得一份以外的收获,那就是平静而舒适的心境。 你可能会说,这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

那么你又忽略了一个事实,自己的收入毕竟是有限的,而攀比无限。 正如地球的资源一样,不是用之不竭,而是已显衰竭之相。

正如买了车买了房之后,兜里无钱还要贷款一样。 但这并不是说,富人就不用节约。

恰好相反,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就更应该节约。一个穷人节约的是一度电,而一个富人节约的是一辆车。

从各自的心理来讲,穷人的一度电和富人的一辆车也许感觉相似,但不要忽略一个事实,节约一辆车相当于节约了很多电,够很多人用很多年。 毫无疑问,相对于穷人的被动节约,富人更应该主动节约。

同时不能忽略的是,不管对于谁,地球都是唯一的,社会资源是一定的,浪费的结果是每个人的生活都受到制约。当然,相对于习惯节约的穷人来讲,资源的减少对富人的生活会产生更大的制约。

而节约的结果,则是每个人都得到益处,同样,富人能从节约中感到的益处也将更加深刻。 富贵如英国女王者,毕竟是少数,富贵而能节约,是一种更加高尚的绅士风度,只有暴富的人才会通过攀比和浪费去炫耀财富。

节约,是不可忽略的,但更不可忽略的是,没有谁是绝对的穷人或富人。有了节约,稍微贫穷的人会变得富裕,没有节约,稍微富裕的人也会变得贫穷。

懂得了节约,就等于拥有了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 。

四、关于勤俭节约的诗词或名言警句

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感发出崇尚廉洁清正的格言警句。

这些言论,言简意赅,见解独到,是人生实践的深刻体验和思想积累的结晶。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

[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注解:有本事的官吏经常可以看到,但能做到公正廉明就非常难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注解:廉洁的官吏,是人民的表率;贪赃的官吏,是人民的盗贼。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岳飞 注解:文官清正廉洁,武将拼死报国,这样国家就可以太平了。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宋]朱熹 注解:世上的路没有比贪欲更险恶的,多少人都是因此误了一生。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战国]《荀子•正名》 注解:人的欲望虽然是不能消灭的,但对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的。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唐]李商隐《咏史》 注解:遍观历代圣贤治国治家的经验教训,成功皆因勤俭,败亡皆因奢侈。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注解:忧患劳苦,可以使国家兴盛;一味贪图安逸享乐,就可以葬送自身。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宋]苏轼《范增论》 注解:东西一定是自己先腐烂,蛀虫才能生出来。人一定是先产生疑心,以后谗言才能听进去。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宋]邵雍《男子吟》 注解:钱财使人贪婪,美色使人沉溺,名声使人骄傲,权势使人专横。

一个须眉男子,如若能够免去财、色、名、势这四种祸患,难道他还会是世上的普通人吗? 养心莫善于寡欲。[战国]孟子 注解:修身养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各种欲望。

穷不忘操,贵不忘道。[唐]皮日休《六箴序》 注解:人虽然不得志,不能忘记操守;地位高了,不能忘记正道。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战国]《孟子•腾文公上》 注解: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常常仿效,而且往往搞得更厉害。

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家则不言利。[汉]刘向《说苑•至公》 注解:给公家做事,不能考虑个人的事,就不能讲私利。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晋]傅玄 注解:主持政务关键在于去掉私心,否则就没有公道可言了。

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效而后择。[隋]王通《文中子•魏相》 注解: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先加选择,然后再交往;小人却不同,一见如故,显得异常亲热,然后才去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人。

观其交游,则其贤不肖可察也。[春秋]管仲 注解:看一看他所交往的朋友,也就能看出他是什么人了。

贤人志士之于子孙也……贻之以言,弗贻以财。[汉]王符《潜夫论•遏利》 注解:贤明者与有志之士对于子孙……留给他们有教益的话,而不是留给他们财产。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汉]《礼记•大学》 注解:只有提高了自身的品德修养,而后才能整治家庭;只有整治好了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只有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平定天下。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腾王阁序》 注解:人老了,应当更有雄心壮志,岂能因为满头白发改变过去的想法打算?境况艰难困苦,应当更加坚强,不能因此而丧失凌云壮志。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 注解:治理国家最重要的事情,惟独在于得到人才。用人不当,必定难以达到治理。

现在任用人,必须以道德品行、学问见识为根本。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唐]吴兢《贞观政要》唐太宗语 注解:求得正人君子而用之,则心正行善的好人都会互相勉励继续行善;一旦误用心邪行恶的坏人,那么坏人们就会争先恐后地钻进朝堂或地方官府。

奖赏那些该奖赏的人并且所奖所赏与其功劳大小相称,那么没有功劳的人自然就会主动退后;惩罚那些该惩罚的人并且所惩所罚与其罪过轻重相当,那么做坏事的人就会引以为戒,感到畏惧。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不如一士之谔。

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赵良语 注解:一千张羊皮,不如一领狐腋;一千个随声附和的庸人,不如一个正色直言的人。

周武王因为左右有许多实话实说的直臣而兴国安邦,殷纣王因为群臣不敢吭声而亡国杀身。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

[汉]《淮南子•兵略训》 注解:做事为群众谋利益,大家就会跟着他帮助他;做事为个人捞好处,大家就会离开他抛弃他。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

[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注解:官僚士大夫有天下为公之心,然后才能推举天下之贤。 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 注解:官员一心为公、办事公正则会心明眼亮;居官清廉则会树立威信。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居也。[春秋]《论语•里仁》孔子语 注解:财富和高官显爵,是人们都想得到的。

但对有道德的人来说,如果它们来路不正,就不要它们。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春秋]《论语•子路》孔。

五、4句关于勤俭节约的古诗

一、唐代李绅《悯农》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译: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二、唐代李商隐《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翻译:纵览历史,凡是贤明的国家,成功源于勤俭,衰败起于奢华。

三、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翻译: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侈到节俭困难。

四、三国时期诸葛亮《诫子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

五、唐代白居易《太平乐二首》 岁丰仍节俭,时泰更销兵。 翻译:丰收之年仍然不忘节约(储备)粮食,太平时期要重视防范避免战争。

六、有关于节俭方面的古诗(10首)

君子以俭德辟难。

【出处】《周易·否》。 【大意】君子用俭朴的德行来避免危难。

【提示】《周易》含有朴素的辩证思想,有许多地方阐述事物变化的道理。这句话就有辩证的思想。

一方面,阐明俭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另一方面,在面临危难的时候,特别是在面临物质匮乏的困难时,具备俭朴的德行有助于克服危难。《周易》的作者认为,天地万物都有顺与不顺、通与不通之时,不顺不通,就要修身养德,不能过分彰显自己,以渡过难关。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出处】《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大意】节俭,是善行中的大德;奢侈,是邪恶中的大恶。

【提示】鲁庄公命人在庙堂的柱子上涂红漆,在椽子上雕花纹,这都是奢侈而不合礼法的事情。大夫御孙劝谏他时,说了这句话,并指出这样做实际上是在先人的“大德”中注入了“大恶”,不但不能取悦先人,反而是辱没了他们。

可见,古人是从礼的规范和德的大小的高度来看待节俭,而把奢侈浪费看做一种恶行。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以俭,不靡费财物,仍是值得我们崇尚的美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

【大意】老百姓的生计在于辛勤劳作,只有勤于劳作,财物才不会匮乏。 【提示】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古人明白,只要老百姓辛勤劳动,社会安定,百姓和国家都会随之富足起来。我们现在仍应保持以勤为本的美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劳动,这样,国家才会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才会更加富裕。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出处】《墨子·辞过》。

【大意】节俭就会昌盛,淫佚享乐就会败亡。 【提示】在先秦诸子之中,墨子以乐于过类似苦行僧的生活而闻名。

他痛恨统治者的骄奢淫逸、靡费财物,提倡节俭。他到处宣扬自己的观点,吸引了大批人做他的弟子,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出处】李商隐《咏史》。 【大意】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亡于奢靡。

【提示】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的阶段,所以比较注意勤俭节约。但是对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

这是几千年的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出处】《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大意】忧虑操劳国事可以使国家兴盛发达,追求安逸享乐可以招致自己的灭亡。

【提示】五代时的后唐庄宗李存勖,一开始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击败各个敌手称帝。但他后来沉湎于音乐戏曲,宠爱伶人,不思进取,部下作乱,伶人发难,在位三年就死于兵乱之中。

欧阳修在撰写《伶官传》时,有感于这段历史,阐发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中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在国家动荡、民不聊生时更是如此。

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与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魏征即使在大唐盛世,也规劝皇帝“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实现长治久安。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出处】司马光《训俭示康》。

【大意】从节俭变得奢侈容易,从奢侈转到节俭则很困难。 【提示】这是司马光引述他人的话,用来训诫子孙。

它强调要自觉保持俭朴,防止奢侈,含有自勉、警世之意。人都想过好日子,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过于奢华是不可取的,而且这种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商纣王用了双象牙筷子,他的臣子就要逃走,原因是看到了纣王的贪欲一发,将不可遏止。

所以,坚持节俭要有自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