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2吉林省最早试行政府雇员制,到随后的销声匿迹,然后又到近几年的风生水起,雇员制从最初的“临时工”、“合同工”到现在的香饽饽,究竟哪些人从中获得了利好?!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最早的政府雇员制实际上是一种人员的补充,尽管也是通过招考进入政府部门工作,端的也是颇有含金量的“瓷饭碗”,但许多人对自己的身份还是比较敏感。毕竟,政府雇员还是临时工,不属于公务员,其福利待遇和晋升激励都出现了问题。因此,“政府雇员”制改革在经过一段时间轰轰烈烈的试点后逐渐转为沉寂。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经济开发区试点改革搞得轰轰烈烈,号称是打破体制机制和用人方式。但仔细查看这些地方招聘雇员的公告你可以发现,首先招聘对象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并不是面向全社会了,而是体制内的再一次挑选。

其次,薪资待遇这块有了更大的弹性!比如推行岗位绩效工资制,按照对应公务员年度工资收入的N倍预算薪酬总额,其中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工作性津贴、生活性补贴、年终一次性考核工资。这还没完,还有其他工资、奖金、福利等待遇,按照预算标准发放。也就是说,这里的雇员拿的工资是普通公务员的N倍。

看到这里,大家伙应该明白了,为什么现在“政府雇员”又流行起来了!现在的雇员已经解决了早期雇员晋升通道和薪酬待遇的难题。首先体制内挑选雇员,成为雇员之后身份其实并没有变化,仍然是在体制内,晋升通道还摆在那;其次是薪酬大幅度提高,从以前端的铁饭碗,变成了现在的“金饭碗”,同样是体制内的人,也许干的事情也差不多,结果雇员的工资翻了好几倍,这样的雇员谁不想干?

当然,很多地方实行雇员制,也设置了很多考核的条件,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此举是打破制约,拓宽通道,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增强了发展工作的活力。但我对此还是 存疑的,毕竟是体制内的事情,谁又说得清楚呢?

我认为,雇员制是用高薪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但是必须要有严格的约束,考核也要公开透明,要让其他的公务人员看得见考核的全过程,这样才会有触动,才会更广泛地激发公务人员的干事激情,否则雇员制就会成变相的给小部分公务人员发福利了。

所以,雇员制究竟是好了谁?很显然是那部分进入雇员制的公务人员!所以说,每年才会有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以进入体制内为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