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有一批非常幸运的转业干部,他们在满18年军龄选择了自主择业,不过他们也是顶着巨大的压力,因为当时对自主政策议论比较多,当时也有一些现役干部,他们也可以符合自主这样的条件可以走,可是他们选择了再留下来看一看,再等一等。

到了2021年,退役政策的改革,让不少原来可以走的却走不了,今年转业的名额比往年少了不少,可能想走都那么容易。再加上目前的逐月政策不确定太多,在年限上要满足干龄16年,加上军校4年,又回到了至少满20年,如果2020年满18年,想选择逐月也还得再多继续干至少一年以上才符合条件,新的“6+3”政策,如果留下遇到提升,也就是调职3年内也不要想退役的事。

2021年随着《退役军人保障法》的正式实施,《现役军官管理暂行条例》等《十四章经》的出台,军人职业化改革开始进行实质性的推进。

最近几年,自2016年开始的体制编制改革,军校改革,裁军20万,在一系列的改革任务完成后,也预示着未来部队将进入下一个稳定发展期。

近几年,大学生参军入伍,军队文职改革,直招士官,直招军官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吸引了非常多的热血男儿踊跃报名参军,执笔从戎。

实际上,如果有足够优厚的的条件和待遇,是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来部队发展,为国防事业做贡献。这是好事,这是国家需要的,只不过不要仅把人招进来,对于他们到了退役选择时,不要让他们失望。

无论是士兵退役,还是军官退役,这是一个非常关键,且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这是因为,退役工作是军人下半辈子的大事,特别是那些把美丽的一二十年的青春岁月牺牲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到退役时间时,也已经四十左右,对于步入中年以后,面临“二次就业”选择,该如何应对?

面对已经实施了二十年的自主择业转业政策,在2020年突然取消,实际上自主形式的退役方式并没有取消,另一种退役方式“逐月领取退役金”出现了。

本质上,自主择业和逐月,都是领取退役金,它们又有哪些区别呢?

这也是重点,也是关键,可能也是“难产”的主要原因?

为何取消自主,可能还是一些不了解实情的喜欢“拍脑袋”定决策,他们只看到了那些为国家付出几十年的转业干部,可能自主获得的退役金补偿有点多,或他们就没有了解到他们放弃的,失去的可能更多。

逐月难产,那是因为如果还和自主差不多形式,退役待遇比原来的自主还略有提升,那取消自主也就没有必要。如果真的是因为自主在有些人认为的所谓的“待遇太好”,可能未来选择“逐月”就要谨慎了。

目前,今年转业政策还没有确定,主要就是因为逐月难产,到底退役金是如何发放,转业的条件是什么,士官扩大到什么范围,如果这些不确定,选择了就需要重视了。

说实话,2020年前选择自主的不是就比逐月好,针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选择自主择业的转业干部本应该享受哪些政策待遇,只是说他们选择自主的同时,放弃了很多。这是一个取舍,这也是一次军人下半辈子的命运转折。

实际上,自主择业并不像大家认为的那样的绝对好,如果真的这样,还有那么多符合条件的就是不选择自主,从那些已经选择自主的转业干部,他们也不认为自主政策不好。如果一个政策实施了20年,突然对选择对政策进行任意调整修改,这是对他们当初选择的一次伤害,也正是这样的原因,让他们对未来政策的担心,2020年那一次对退役金的任意“脱军、合并、系数”,并且现在取消了自主。

只是希望,不管怎么说,当初他们是看到有3号文件这样的政策,他们才选择放弃原本可以安置稳定的公务员,放弃国家干部待遇。这20年来,他们为了国家空出30万个公务员岗位。自主择业转业干部,他们不仅只是一个当过兵的军人,他们走过的路不容易,他们的经历也非常不同寻常,他们非常艰难的考上军校,并且在部队长期服役20年左右,在部队他们是营团师职军官,要知道他们他们是单位主官,在部队都是中坚力量,他们为国家付出的多少,不应该细化成金钱来衡量,也不要仅认为他们工作是否辛苦来看问题。

军人只要穿上军装那一天,他们随时准备把生命奉献给国家。去年在中印冲突中牺牲的4名英雄,值得我们全国人民对他们致敬。同样,我们那些自主择业转业干部,他们在部队的军旅生涯中,他们如果国家需要,他们每个人都不会退却,这是他们的使命任务。

不管今后政策如何,还是希望不要忘记他们曾经的付出,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牺牲,他们退役了,应该得到 全社会的尊崇,就是给他们再好的待遇,其他人也不应该有什么想法,这是因为他们用命换来的一点国家对他们的待遇。

如果你有想法,你也可以去报考军校,也可以在部队呆上二十年,也可以在部队努力提升到营团师职干部,如果做不到,就不要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