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中描写地名的诗句要5句.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代贾岛《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李白《娥眉山月歌》 娥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我们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不少地名,仿佛二者不解之缘似的。

地名是质实的专门名词,而诗歌是文艺作品,主要在于表达感情,着重创造意境。在诗歌中使用地名,对于创造意境,是否能起到烘托的作用,还是削弱破坏,我们的回答是前者,因为诗人对在什么地点、什么样的环境之下,才触发起他的感兴,总得指点明白,这就需要使用地名;否则,会使一切描写,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唐代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是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其中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句叙述句,指出了地点,看来平淡,但有了这一句,才能使前面二句的”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村渔火对愁眠”所描写的情景,有所附丽,得到着落;也正因为有了这一句,才引出下一句的”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就把此时此地,一种特定的环境,完全和盘托出了。 现在就七律、七绝和古体几种诗体,举数例,稍加分析,以资说明。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是延续多年的安史之乱结束的一年,叛军因首领史朝义自杀,全部瓦解,归降唐王朝,收复了以蓟城(即今北京)为中心的南北一带地方。这一喜讯传到了当时流寓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杜甫,使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情不自禁地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七律名篇。

起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劈头就用两个地名,因梓州在剑门关之南,所以称为”剑外”,说明了诗人是在千里以外的地方听到这一消息的;另一个地名”蓟北”,泛指以蓟城为中心的收复地方,表示消息的内容。下文五句是”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淋漓尽致地刻划了诗人惊喜交加这种心情的进发情景,并准备回乡。下二句便立刻进入行动,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里情绪极为昂扬,连续用了四个地名来说明回乡的行程,由梓州出川,要经涪江、嘉陵江和长江等河流,所以用”巴峡穿巫峡”来代表这段航程;”襄阳下洛阳”,这里的两个常见地名代表了当时南北间往来的大道,它以长江北岸的江陵为起点,经荆门、襄阳,出南阳盆地,而至洛阳。这四个地名,前后两对,末一字都是同音,吟咏起来更觉顺口,且音节响亮动听。

全诗用了六个地名,过去的诗评家对于这点,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主宾虚实,累累如贯珠,真善于将(在这里是统率之意)多者。” 再看毛泽东所写的《长征》,这首七律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万人传诵。

开头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雷霆万钧之势统摄全局。下文一连使用五个地名–五岭、乌蒙山,大渡河,金沙江和岷山,为我们展开了气壮山河的长征画卷。

长征途中所经过的山山水水何止千百,为何独独选中了这五个地名?因为它们在长征进程中是有关键性意义的地点,包含有丰富的史实,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在中国地理上,又是具有鲜明地理特征的重要地名,气象雄伟,非一般山水所能及。所有包孕这五个地名的诗句,一方面是对当地地理特征的刻划,实质上是抒发了革命战士的开阔胸襟。

当我们吟咏这首革命的诗篇时,这一个接着一个的地名,使我们的情绪也跟着逐步昂扬、升华,到达顶点 七律中的三、四两句,称作颔联,讲究对仗工整,在对仗之中又往往使用一些地名,来寄托诗人的感兴。如杜甫在寓居成都时所写的《登楼》,其颔云:”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远眺,俯视澄流,仰观山色,点出这两个地名是即景之作,是写实。锦江在成都市南,为岷江分支走马河的下游,因古时用此水濯锦,鲜于他水”,故名,当地也称做府河。

玉垒是山名,唐代于此设置关口,来控制通往藏族地区的要道。以河流与空间联系起来,以关隘与时间相联系,不但使对仗贴切工稳,而且气象雄浑,为下文引出诗人的感慨开了先路。

再如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两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向为历代传诵的名句。瓜州渡和大散关,诗人所以选择两个地名,实含意很深。

前者位于长江北岸,在江苏江都县之南,为南北往来的要津;后者是秦岭的一个隘口,在宝鸡西南,扼通往关中的要道。这两个战略要地,一水一陆,一东一西,当时都是宋金相峙的前线。

诗人通过两个地名来抒发他的爱国热情;而且这两个地方,又都是诗人早年在镇江和南郑军中亲临过的,现在回首往事,无论于国于己,怎么不使他感到悲愤呢? 七绝仅有四句二十八字,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深刻,有不少佳作,声辞俱美,情韵无穷,向被认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在这种字数有限的诗体之中,能否运用地名,挥洒自如呢?在一首七绝之中,有一句含着地名的,极为常见,固然不必多论I就是二句、三句甚至四句都使用地名,在唐代名家作品之中,也比比皆是,而且也有连用地名达五,六个,之多的。

现在且由我们略举几。

二、古诗中描写地名的诗句要5句.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唐代贾岛《渡桑干》 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 却望并州是故乡 李白《娥眉山月歌》 娥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我们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不少地名,仿佛二者不解之缘似的。

地名是质实的专门名词,而诗歌是文艺作品,主要在于表达感情,着重创造意境。在诗歌中使用地名,对于创造意境,是否能起到烘托的作用,还是削弱破坏,我们的回答是前者,因为诗人对在什么地点、什么样的环境之下,才触发起他的感兴,总得指点明白,这就需要使用地名;否则,会使一切描写,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唐代张继所写的《枫桥夜泊》,是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其中第三句”姑苏城外寒山寺”,是句叙述句,指出了地点,看来平淡,但有了这一句,才能使前面二句的”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村渔火对愁眠”所描写的情景,有所附丽,得到着落;也正因为有了这一句,才引出下一句的”夜半钟声到客船”,那就把此时此地,一种特定的环境,完全和盘托出了。 现在就七律、七绝和古体几种诗体,举数例,稍加分析,以资说明。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是延续多年的安史之乱结束的一年,叛军因首领史朝义自杀,全部瓦解,归降唐王朝,收复了以蓟城(即今北京)为中心的南北一带地方。这一喜讯传到了当时流寓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杜甫,使他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情不自禁地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七律名篇。

起句是”剑外忽传收蓟北”,劈头就用两个地名,因梓州在剑门关之南,所以称为”剑外”,说明了诗人是在千里以外的地方听到这一消息的;另一个地名”蓟北”,泛指以蓟城为中心的收复地方,表示消息的内容。下文五句是”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淋漓尽致地刻划了诗人惊喜交加这种心情的进发情景,并准备回乡。下二句便立刻进入行动,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里情绪极为昂扬,连续用了四个地名来说明回乡的行程,由梓州出川,要经涪江、嘉陵江和长江等河流,所以用”巴峡穿巫峡”来代表这段航程;”襄阳下洛阳”,这里的两个常见地名代表了当时南北间往来的大道,它以长江北岸的江陵为起点,经荆门、襄阳,出南阳盆地,而至洛阳。这四个地名,前后两对,末一字都是同音,吟咏起来更觉顺口,且音节响亮动听。

全诗用了六个地名,过去的诗评家对于这点,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主宾虚实,累累如贯珠,真善于将(在这里是统率之意)多者。” 再看毛泽东所写的《长征》,这首七律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万人传诵。

开头两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雷霆万钧之势统摄全局。下文一连使用五个地名–五岭、乌蒙山,大渡河,金沙江和岷山,为我们展开了气壮山河的长征画卷。

长征途中所经过的山山水水何止千百,为何独独选中了这五个地名?因为它们在长征进程中是有关键性意义的地点,包含有丰富的史实,是革命历史的见证;在中国地理上,又是具有鲜明地理特征的重要地名,气象雄伟,非一般山水所能及。所有包孕这五个地名的诗句,一方面是对当地地理特征的刻划,实质上是抒发了革命战士的开阔胸襟。

当我们吟咏这首革命的诗篇时,这一个接着一个的地名,使我们的情绪也跟着逐步昂扬、升华,到达顶点 七律中的三、四两句,称作颔联,讲究对仗工整,在对仗之中又往往使用一些地名,来寄托诗人的感兴。如杜甫在寓居成都时所写的《登楼》,其颔云:”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远眺,俯视澄流,仰观山色,点出这两个地名是即景之作,是写实。锦江在成都市南,为岷江分支走马河的下游,因古时用此水濯锦,鲜于他水”,故名,当地也称做府河。

玉垒是山名,唐代于此设置关口,来控制通往藏族地区的要道。以河流与空间联系起来,以关隘与时间相联系,不但使对仗贴切工稳,而且气象雄浑,为下文引出诗人的感慨开了先路。

再如宋代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两句,”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向为历代传诵的名句。瓜州渡和大散关,诗人所以选择两个地名,实含意很深。

前者位于长江北岸,在江苏江都县之南,为南北往来的要津;后者是秦岭的一个隘口,在宝鸡西南,扼通往关中的要道。这两个战略要地,一水一陆,一东一西,当时都是宋金相峙的前线。

诗人通过两个地名来抒发他的爱国热情;而且这两个地方,又都是诗人早年在镇江和南郑军中亲临过的,现在回首往事,无论于国于己,怎么不使他感到悲愤呢? 七绝仅有四句二十八字,篇幅短小,内容丰富深刻,有不少佳作,声辞俱美,情韵无穷,向被认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珍品。在这种字数有限的诗体之中,能否运用地名,挥洒自如呢?在一首七绝之中,有一句含着地名的,极为常见,固然不必多论I就是二句、三句甚至四句都使用地名,在唐代名家作品之中,也比比皆是,而且也有连用地名达五,六个,之多的。

现在且由我。

三、古诗词中描写天、地的诗句有哪些

1.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2.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4.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5.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释义

1. 秋高气爽,在晴空万里的天幕上飘荡着虚无缥缈的云彩,那云彩被碧蓝的天色映托着,看上去也是淡淡的翡翠颜色;金风习习,玉露冷冷,大地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远处无边的秋色与浩淼的水波相连,碧翠的秋水,在金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的波纹,远远望去不甚明晰,似有烟雾覆盖,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 ?

2. 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3. 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之上,在苍茫的云海中徘徊。

4. 只是在这座山之中 由于云雾缭绕具体在什么位置我也不知道。

5.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四、初一初二学过的古诗词中写雪景的诗句

1.孤舟蓑翁,独钓寒江雪.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5.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大雪满弓刀 7.柴门闻吠,风雪夜归人 8.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0.寒川消积雪,冻浦渐通流 11.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 12.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13.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1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夜深知雪骤,时闻折竹声 16.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17.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8.三巴春霁雪初消,百折千回向东去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2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3.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5.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26.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27.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28.秦城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29.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30.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31.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32.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33.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34.银花珠树晓来看,宿醉初醒一倍寒.已似王恭披鹤氅,凭栏仍是玉栏干.35.星榆叶叶昼离披,云粉千重凝不飞.昆玉楼台珠树密,夜来谁向月中归.- -弄不清是初一还是初二还是别的年级的了.。

五、古诗词中描写天,地的诗句

描写地的诗句1. 再经天涯地角山 (雍陶) 每忆云山养短才,悔缘名利入尘埃。

十年马足行多少,两度天涯地角来。 3. 赠莎地道士 (施肩吾) 莎地阴森古莲叶,游龟暗老青苔甲。

池边道士夸眼明,夜取蟭螟摘蚊睫。 5. 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 (刘长卿) 长安路绝鸟飞通,万里孤云西复东。

旧业已应成茂草,馀生只是任飘蓬。何辞向物开秦镜,却使他人得楚弓。

此去行持一竿竹,等闲将狎钓渔翁。 6. 杂曲歌辞•天长地久词 (卢纶) 玉砌红花树,香风不敢吹。

春光解天意,偏发殿南枝。虹桥千步廊,半在水中央。

天子方清暑,宫人重暮妆。辞辇复当熊,倾心奉上宫。

君王若看貌,甘在众妃中。云日呈祥礼物殊,北庭生献五单于。

塞天万里无飞鸟,可在边城用郅都。台殿云凉风日微,君王初赐六宫衣。

楼船罢泛归犹早,行道才人斗射飞。 7. 重送浙西李相公顷廉问江南已经七载…领旧地 (刘禹锡) 江北万人看玉节,江南千骑引金铙。

凤从池上游沧海,鹤到辽东识旧巢。城下清波含百谷,窗中远岫列三茅。

碧鸡白马回翔久,却忆朱方是乐郊。 8.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

凌晨荷锄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11. 寒地百姓吟 (孟郊) 无火炙地眠,半夜皆立号。冷箭何处来,棘针风骚劳。

霜吹破四壁,苦痛不可逃。高堂搥钟饮,到晓闻烹炮。

寒者愿为蛾,烧死彼华膏。华膏隔仙罗,虚绕千万遭。

到头落地死,踏地为游遨。游遨者是谁,君子为郁陶。

12. 避地司空原言怀 (李白) 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纶。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

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

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

俟乎泰阶平,然后托微身。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

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

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 16. 地隅 (杜甫) 江汉山重阻,风云地一隅。

年年非故物,处处是穷途。丧乱秦公子,悲凉楚大夫。

平生心已折,行路日荒芜。 17. 避地 (杜甫) 避地岁时晚,窜身筋骨劳。

诗书遂墙壁,奴仆且旌旄。行在仅闻信,此生随所遭。

神尧旧天下,会见出腥臊。 18. 送从舅端适楚地 (孟郊) 归情似泛空,飘荡楚波中。

羽扇扫轻汗,布帆筛细风。江花折菡萏,岸影泊梧桐。

元舅唱离别,贱生愁不穷。 19. 扫地 (齐己) 日日扫复洒,不容纤物侵。

敢望来客口,道似主人心。蚁过光中少,苔依润处深。

门前亦如此,一径入疏林。 21. 避地寒食 (韩偓) 避地淹留已自悲,况逢寒食欲沾衣。

浓春孤馆人愁坐,斜日空园花乱飞。路远渐忧知己少,时危又与赏心违。

一名所系无穷事,争敢当年便息机。 22. 地炉 (韩偓) 两星残火地炉畔,梦断背灯重拥衾。

侧听空堂闻静响,似敲疏磬褭清音。风灯有影随笼转,腊雪无声逐夜深。

禅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 23. 避地冬夜与二三禅侣吟集茅斋 (李洞) 四海通禅客,搜吟会草亭。

捻髭孤烛白,闭目众山青。松挂敲冰杖,垆温注月瓶。

独愁悬旧旆,笏冷立残星。 25. 阴地关崇徽公主手迹 (李山甫) 一拓纤痕更不收,翠微苍藓几经秋。

谁陈帝子和番策,我是男儿为国羞。寒雨洗来香已尽,澹烟笼著恨长留。

可怜汾水知人意,旁与吞声未忍休。 26. 避地 (韩偓) 西山爽气生襟袖,南浦离愁入梦魂。

人泊孤舟青草岸,鸟鸣高树夕阳村。偷生亦似符天意,未死深疑负国恩。

白面儿郎犹巧宦,不知谁与正乾坤。 27. 渔父词一十八首•疾瞥地 (吕岩) 万劫千生得个人,须知先世种来因。

速觉悟。出迷津,莫使轮回受苦辛。

28. 画地吟 (太白山玄士) 学得丹青数万年,人间几度变桑田。桑田虽变丹青在,谁向丹青合得仙。

30. 过贾浪仙旧地 (李洞) 鹤外唐来有谪星,长江东注冷沧溟。境搜松雪仙人岛,吟歇林泉主簿厅。

片月已能临榜黑,遥天何益抱坟青。年年谁不登高第,未胜骑驴入画屏。

31. 和杜运使巴峡地暖节物与中土异黯然有感诗三 (王周) 随柳参差破绿芽,此中依约欲飞花。春光是处伤离思,何况归期未有涯。

始看菊蕊开篱下,又见梅花寄岭头。揽辔巴西官局冷,几凭春酒沃乡愁。

花品姚黄冠洛阳,巴中春早羡孤芳。不知别有栽培力,流咏新诗与激昂。

33. 将归蜀留献恩地仆射二首 (姚鹄) 自持衡镜采幽沈,此事常闻旷古今。危叶只将终委地,焦桐谁料却为琴。

蒿莱讵报生成德,犬马空怀感恋心。明日还家盈眼血,定应回首即沾襟。

江上长思狎钓翁,此心难与昨心同。自承丘壑新恩重,已分烟霞旧隐空。

龙变偶因资巨浪,鸟飞谁肯借高风。应怜死节无门效,永叹潜怀似转蓬。

34. 避地越中作 (韦庄) 避世移家远,天涯岁已周。岂知今夜月,还是去年愁。

露果珠沈水,风萤烛上楼。伤心潘骑省,华发不禁秋。

35. 凤楼寻胜地 (张说) 西掖持醇酒,东山就白云。开轩绿池映,命席紫兰芬。

舞度花为伴,莺来管作群。太平多乐事,春物共氛氲。

38. 庚子岁避地至玉山,酬韩司马所赠 (独孤及) 沧海疾风起,洪波骇恬鳞。已无济川分,甘作乘桴人。

挥手谢秣陵,举帆指瓯闽。安和风尘表,偶与。

六、描写天、地的古诗句

最佳答案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树阴里白沙堤。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 唐代诗人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宋代诗人王令《暑旱苦热》: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翘飞上山,人困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代诗人秦观《纳凉》: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代诗人杨万里《夏夜追凉》: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宻虫鸣处,时有微凉只是风。 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隋阳休之《秋诗》 日照前窗竹,露湿后园薇;夜虫扶砌响,轻蛾绕烛飞。 晚秋诗 庾信 凄清临晚景。

疎索望寒阶。 湿庭凝坠露。

抟风卷落槐。 日气斜还冷。

云峯晚更霾。 可怜数行雁。

点点远空排。 秋池一株莲 隋 弘执恭 秋至皆空落,凌波独吐红。

托根方得所,未肯即从风。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柳宗元《江雪》 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 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

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叫:风声如吼。

唐·孟郊《苦寒吟》 ================================================================== 描写春天的古诗和描写春天的名句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

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

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描写夏天的名句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 徂:开始。 《诗经·小雅·四月》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首夏:孟夏,农历四月。

歇:盛及而衰。 南朝宋·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丽景烛春余,清阴澄夏首 春余:春末。

夏首:夏初。 南朝梁·王僧儒《侍宴》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北周·庾信《奉和夏日应令》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

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慈竹:竹名,亦称子母竹。

如编:象编排起来一样。蜃气:古人以为蜃(大蛤)吹气可成楼阁虚景,实际是光线穿过不同密度的空气,经过折射,把远景显现在空中的一种幻影,也称为海市蜃楼。

管弦:形容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唐·贾弇《孟夏》 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 岩溜句:岩上的泉水瀑布,凌空进发,一片云烟,象是晴天挂起一幅雨帘。

林萝句:林间藤萝缠绕,浓荫蔽日,使人在盛夏感到凉意。 唐·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

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

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七、描写土地的古诗句

朴实意象凝聚深爱,悲怆诗句道出真情 ——《我爱这土地》赏析 江苏省大丰市(金墩街)新丰二中 黄卫东 抗日战争爆发后,艾青怀着高昂的爱国热情、同仇敌忾的民族义愤,投身于反侵略的伟大斗争,他拿起诗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美诗篇,《我爱这土地》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抗战初期,是藉土地激发诗人情绪的代表作。

我们学习这首诗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掌握:一、朴实的意象,凝聚深沉的爱 意象即意境。“土地”和“太阳”是艾青诗中的两个主导意象,“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对民族危难和人民疾苦的深广忧愤。

我们从诗的题目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再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真实朴素的两句诗,道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由此我们不难得出艾青的诗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世界。

二、悲怆的诗句,反映热切的情 作为抒情的艺术,诗歌作品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这首诗中回荡着忧郁的调子,郁积着深深的忧伤。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句中交织着忧郁悲怆之情,但这种抒情基调是诗人敏感的心灵对民族苦难现实和人民悲苦生活的回应,是感情极度热切的反映。 人非鸟兽,不言自明,此诗偏以“假如”开头,这是第一层强化。

谁不知道鸟声优美清脆,此诗偏以“嘶哑”相形容,这是第二层强化。光有这两层强化还不够,于是诗中接连出现了所歌唱的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描写这些对象时达到了穷形尽相、淋漓酣畅的地步,充分体现了这位自由体诗人的艺术特色。我们知道,写诗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体作品不必谈了,就是自由诗创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一多,拖泥带水,冲淡了诗味。

艾青则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来抒发缠绵而深沉的感情,喜欢在所描写的对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以展现对象的神采风貌,形成一种特殊的立体感和雕塑感,这是艾青的自由诗创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诗作者(如田间)的一个重要特色。《我爱这土地》自然也不例外,试看诗人在“土地”“河流”“风”“黎明”这样的中心词语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愤的”“激烈的”“温柔的”等许多修饰语,就不难窥见其中的奥秘了。

以上所说的这些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观的长句,可说是第三层强化。三、强烈的对比,映射执著的爱 “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这样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使读者不禁发出疑问,“鸟”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颂的“土地”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这是作者在开头留给我们的悬念。

正当读者为诗人不断的歌唱——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时,没料到诗篇陡然来了一个大的转折,一个破折号之后突出“我死了”,让身躯肥沃土地,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在这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中一以贯之的乃是“鸟”对土地的执著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至此上面的悬念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需要指出,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是诗人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的新的艺术追求。

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诗人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