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鸟在古诗词中代表的意义(例子)

燕子:燕子因结伴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词人以“燕双飞”这一乐景反衬“人独立”这一哀情,孤独相思之苦油然而生。又由于燕子有眷恋旧巢的习性,故又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坦露了诗人面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鸿雁:雁是侯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情景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大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如“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遐《寒塘》),“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也有以鸿雁代指书信的,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等等。

鹧鸪:它在古诗词里有特定的内蕴。它的叫声北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知群,如“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水灾被迫让位给他自己的臣子,自己隐居在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如“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云》),该句意为“傍晚杜鹃的凄切之声,使湘江上尚未归家的游子更加忧愁悲伤,更加归心似箭”。传说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如“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也有用其来比喻忠贞的,如“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金陵驿》),诗人以此表达对南宋王朝的赤胆忠心和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鸳鸯:喻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精卫鸟:喻指相爱而不得不分离的男女,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乌鸦:描写荒凉的景色,表现凄清的氛围,因此形象不佳,再加上歌喉不爽,故此。如“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二、一些带鸟的诗句,看看古诗文中代表哪些意义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元·马致远《秋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宋·徐俯《春游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唐·杜甫《绝句四首》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

——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宋·叶绍翁《西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蓬山此去多无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入若邪溪诗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乌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宋·张志和《渔歌子》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宋·徐元杰《湖上》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马致远《秋思》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观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唐·杜甫《绝句四首》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唐·杜甫《羌村三首(之一)》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跟散作九秋蓬。——唐·白居易《望月有感》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独立衡门春雨细,白鸡飞上树枝啼。

——宋·叶绍翁《西溪》 带鸟字的: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古诗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九章哀郢》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唐·王籍《入若耶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唐·杜甫《春望》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唐·韦庄《台城》 芳草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唐·杜甫《望岳》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唐·杜荀鹤《春宫怨》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蜀道难》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风吹绿琴去,曲度紫鸳鸯 代别情人 李白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宋·徐俯《春游湖》 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唐·杜甫《旅夜书怀》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宋·张志和《渔歌子》 寂寞春喧,处暑早枫微透。

满村庄,万枝仍秀。汽车懒散沿街走。

落雀门庭,屋后嬉童叟。 听教堂大钟,古音依旧。

雪落梅枝染余香,风牵碧水轻逐浪。细柳悄声玉叶出,清泉悦耳黄莺唱 冷眼原野又杀青,时光飞逝无意中。

望断浮云闻雁靥,畦田新绿又吐萌。归燕栖檐窃窃语,游云漫卷丝丝情。

池溏一竿钓秋色,闲客两袖舞燕鸣。瘦柳依依云根浅,翠烟脉脉缠远峰 时逢少女已怀春,倾斜欲吻过路人。

徜若爹娘无力管,棒打鸳鸯莫忘根 野旷草庐孤落叶纷纷舞水岸残冰映柳斜枝老寒鸦宿 沉暮染归途风扰天边。

三、《鸟》的古诗

【唐】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诗意:

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 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主旨:

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白居易(772年~846年),汉族,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四、含有鸟的意思的诗句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2、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只青鸟,一只先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后来青鸟成为传书的信使。

3、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诗·小雅·鸿雁》

鸿雁(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后来用“鸿雁”代指传书的信使(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或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4、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燕: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往往抓住此特点,抒发感时之情。

5、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唐·刘长卿《送上人》

鹤:隐者的伴侣。

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鹊:喜鹊,多指报喜者。

另外: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鸟:指飞禽。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鸟:指凤凰、鸳鸯。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鸟:指归鸟。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指林中春鸟。

五、白居易 古诗 《鸟》 诗意怎么理解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诗文解释】

谁说这群小鸟的生命微小,与所有的生命一样都有血有肉。劝你不要打枝头的鸟,幼

鸟正在巢中等候着母鸟回来。

【诗文赏析】

诗人在诗中发出劝戒之声,劝导人们爱惜鸟类,表现出诗人的善良、仁爱之心。

标 题: 鸟窠与白居易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1年11月24日23:25:40 星期六), 站内信件

有一天,大文豪白居易去拜访鸟窠道林禅师,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

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回答说:‘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的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沉,勾心斗角,

危险就在眼前。白居易似乎有些领悟,转个话题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

,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地说:‘这是三岁孩儿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这首七佛通偈看起来虽然稀松平常,可是又有几人能够做得到呢?如果人人能够消极的

不为恶,并且积极地行善,人间那里还有邪恶?社会那里不充满爱心和乐呢?也因此白

居易听了禅师的话,完全改变他那自高自大的傲慢态度。

六、关于鸟的诗句并说出鸟代表什么意思

【标题】:黄鸟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内容】:——————–

黄鸟黄鸟,无集于□,无啄我粟。

此邦之人,不我肯毂。

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

此邦之人,莫可与明。

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

此邦之人,不可于处。

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赏析】:——————–

【注释】:黄鸟,黄雀。麻雀的一种。

【标题】:玄鸟

【年代】:先秦

【作者】:诗经

【内容】:——————–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

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旗十乘,大糦是承。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

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赏析】:——————–

玄鸟:燕子。可能是商的图腾。传说有娀氏女简狄吞燕卵生了商的始祖契。宅:住在。芒芒:大貌。古帝:上帝,昊天。正域:正其封疆。方命厥后:遍告诸侯。九有:九州。

七、古诗鸟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天下鸟类有千万种,最富内涵的大约是杜鹃。

杜鹃的名字就很特别,好象古代的文士,有众多楼承板字号,如杜宇、子规、布谷、伯劳、催归,很古的时候还称为:鹈鴂、鶗鴂……我们乡下人又叫它“麦咕咕”,因为麦收时节,它常在旷野的树上或村庄的上空飞来飞去地叫着:“麦割割–割!”我总感到奇怪,同样在地球上生存了无数世代,并与人类生活发生密切联系的鸟类多得很,比如喜鹊、麻雀、燕子等等,为什么唯独杜鹃拥有最多的名号呢?这就挺耐人寻味。 关于杜鹃来历的传说也奇特动人。

左思的《蜀都赋》有句“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魄。”后半句说的是,战国七雄时代,杜宇在蜀称帝,号曰望帝。

他曾派大臣鳖冷凿巫山治水,使他立了大功,而自觉德薄才浅,于是把帝位让给了鳖冷,自己化为杜鹃飞去。因此,杜鹃又叫作杜魄或杜宇。

由此看来,杜宇倒是个德比尧舜的好皇帝,值得纪念。 还有一种传说是,杜宇在经历了亡国和失恋的剧痛后,化为杜鹃,而终日喋血哀啼不止。

这传说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墨客****人。于是,它在人们心目中被塑成一个悲剧形象。

杜鹃本身其实与杜宇两样。它总是把蛋下在别的鸟巢里,自己很懒不去孵化,小鸟出世又把巢主的雏儿推开,抢夺善良的巢主的哺育。

这种无情无义之举历来为人类所不齿。但是,人们并没有过多地注意它这个缺点,却往往把它与杜宇联系起来,诗化为一种寄托。

杜鹃的啼鸣最易入诗。无论是双声、三声还是四声(杜鹃有双声、三声、四声等数种)的鸣唱,那韵味都异常的浓郁。

因此,历代诗人多有感人诗句。《诗经·豳风·七月》里首先留下不知名诗人的一句唱辞:“七月鸣贝鸟”。

贝鸟就是杜鹃。屈原在《离****》中高歌:“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

杨雄唱了反调:“徒恐单鸟圭鸟之将鸣,顾先百草为不芳。”张衡在《思玄赋》中与屈原唱和:“恃已知而华予兮,鶗鴂鸣而不芳。”

李白在《宣城见杜鹃花》里吟道,“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这位诗仙用两个数词的三次重复,把子规的悲啼与诗人的伤感揉合得天衣无缝。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更不惜工笔,写下《杜鹃行》,开篇即曰:“古时杜鹃称望帝,魂作杜鹃何微细。”

白居易的“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的“望帝春心托杜鹃”,苏东坡的“萧萧暮雨子规啼”,情调都大同小异。

到了公元1932年,那位在荆天棘地中顽强拼搏的文坛巨擘鲁迅,也在深情低吟:“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抓住伤时嫉世,忧国忧民的共性,我们简直可以认为,诗人们有着一脉相承的“杜鹃情结”,透过这情结,可以隐约窥见诗人身上杜宇的影子。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站在新的时空点上,聆听子规啼鸣,则别有一番滋味。

我以为,鹊叫太俗,鹤鸣太雅,雁调太哀,燕歌太乐,唯有杜鹃的啼唱才哀乐俱备,雅俗共赏,是久唱不衰的保留民歌。春分时节,它“布谷、布谷”地热情鸣叫,是催促农民的播种曲。

那些四方奔波的征夫、贾人、学子、游客,却分明听到它在牵肠挂肚地呼唤“不如–归去!”这是饱含深情的催归歌。至于闺中苦恋的少妇、失恋的少女,耳畔响起的却是“等等我–哥!”于是,古老的传说伴随着现实的痛苦在躁动的春心里翻腾。

有趣的是旧时的婆婆们,清晨听见双声子规啼,会对着儿媳的窗子喊道:“该起床了,刮锅鸟在叫‘刮锅、刮锅’呢!”多么神奇呀,杜鹃的啼鸣,你是一个谜底不确定的谜语。 你想问的,应该就是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