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映社会现实的古诗句四句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唐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译文: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2、唐代杜甫的《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文:有位举世无双的美人,隐居在空旷的山谷中。她说自己是高门府第的女子,飘零沦落到与草木相依。过去关中一带遭遇战乱,家里的兄弟全被乱军杀戮。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无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厌恶衰败的人家,万事就像随风而转的烛火。丈夫是个轻薄子弟,抛弃了我又娶了个美丽如玉的新人。合欢花尚且知道朝开夜合,鸳鸯鸟成双成对从不独宿。丈夫只看见新人欢笑,哪里听得到旧人哭泣?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浑浊了。让侍女典卖珠宝维持生计,牵把青萝修补茅屋。摘下来的花不愿插在头上,喜欢采折满把的柏枝。天气寒冷,衣衫显得分外单薄,黄昏时分,独自倚在修长的竹子上。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译文:意思是豪门贵族家里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而道路上却暴露着冻饿致死的人的白骨。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悬殊的情况。

4、唐代韩翃《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译文: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5、杀声沈后野风悲,汉月高时望不归。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唐沈彬《吊边人》

译文:吊唁边塞打仗的亲人 ,边塞打仗的肃杀声不绝于耳野风都为之悲号 。圆月高悬家人望穿秋水仍然没有归去, 白骨累累已将边塞沙漠上的草给覆盖致使枯萎了, 但家人依旧给远在边塞的打仗亲人寄去御寒的衣服 。

二、杜甫、白居易、张养浩等人写的反应社会现实的诗句有哪些

杜甫:三吏,三别杜甫的经典代表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

这些写出了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和战争对老百姓的残酷以“三吏”合称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以“三别”合称的《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白居易:以《秦中吟》和《新乐府》出名。 刚步入仕途的白居易,反映民生疾苦,为正义而大声呼喊,“不识时忌讳”的勇气是非常令人钦佩的。

《秦中吟》10首,首首如利剑《重赋》谴责官府进奉羡余物,残酷盘削百姓,“夺我身上绫,买尔眼前恩。 ”《轻肥》写权贵赴宴会的气概和酒食的丰美,最后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歌舞》写公卿们日中乐饮、夜半歌舞的享乐生活,结句是“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买花》写长安城中有钱人竞买牡丹、以豪奢相夸耀,最后说:“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议婚》同情贫家女难以出嫁《伤友》慨叹苦节之土的凄惨生活《伤宅》讽刺豪门大兴建筑,“一堂费百万”《不致仕》嘲讽八九十岁不肯退休的贪权者《立婢》对不为好官立碑而虚伪地为某些人歌功颂德表示不满。

三、现实主义古诗句大全

1.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唯心主义

翻开任何一本关于中国古诗的评论就可以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古诗有两大流派,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其实,不光是古诗,其他文学也是有同样的两派。具体划分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人,或者确切点说的话是外国人而不是诗人本人,因为他们本人并没有这种意识,他们之所以没有这种意识是因为他们所过的生活和他们所受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的主要思想流派,有儒、道、释三派,具体体现到中国的古诗中也是这样的。中国的古诗也可分为儒、道、释三派,用现在的叫法就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唯心主义。如果按这样划分的话,屈原、陶渊明、李白等应该属于道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要说一下中国的道派,道派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与其说道法自然,到不如说是我行我素。其实,他们是看不惯现实,但是他们又不愿意自己去积极的参与改变现实。在这里,把屈原也归在里面是有点委屈他了,他有点被迫的意味,但是,人家并没有要他寻死的意思。不是现实容不下他们,而是他们从不下现实。所以,我们看看的他们不是关心社会,充满激情,安分守己,而是自甘堕落,不思进取,空闲空想。例如: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名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欢, 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而韩愈、杜甫、陆游等是儒派的。其实,在中国的古代,儒派和道派就像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一样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思想。和道派不同的是,儒派更关注的是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现实。假如人人都像道派那样的话,社会就很难进步的。因为自然界一直遵守的都是自然的法则,但是也正如预期的那样自然一直都是自然。野兽遵守的是自然,所以野兽还是野兽。现在西方人的达儿文主义,其实也就是自然法则,之所以到现在才提出来,说明他们的落后。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就提出来了,而且提的不他还完善。唐朝的诗人刘禹锡:

天之道在自然,其用在强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在这里我们看到,自然法则只使用于自然,遵守的是弱肉强食,而人类使用的是法制,遵守的是是非曲直。那么如果说道派关注的是自然的话,儒派关注的是社会。下面是一个例子: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乙罗香,拟托良媒亦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钱,为他人作嫁衣裳。

还有一派释派,就是佛教的。这一派似乎是不被重视的,因为很少人能够去注意他们,而他们也是不愿意让别人过多的去注意他们的,但是他们在历史上,特别在中国的古诗中是有很大的分量的,这在古诗中是能够体现出来的。比如李白的诗中就有好多描写这些人的,他的好多朋友都和尚。苏轼就经常同和尚交往,他的诗中也有好多。但是有趣的是释派的诗人在中国古诗中似乎是没有地位的,当我们翻开唐诗的时候,里面没有一首是和尚做的。在我们旅游的时候,我们又会发现另外一种情况,好多的名山大川,古庙名刹都是因为有禅诗而让人留恋和无尽的回味。下面就举一个例子:

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

这是一个叫神秀的和尚写的,而另一个叫慧能的和尚写到:

菩提本无树,明镜并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