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叶题诗句,青鸾入锦门是什么意思

“红叶题诗”是一个典故。大致上讲的是一个宫女入宫多年得不到皇帝的宠幸,被皇宫的宫墙锁在皇宫的世界里,人的青春在这里流失,情感上得不到慰藉,于是在飘落的红叶上写诗,希望能让红叶飘到墙外寻觅知音,后来墙外又有一位考生捡到了这片红叶,也回了一首诗,奇迹般的的也呗这我宫女捡到。

多年以后,一批宫女呗逐出皇城,恰巧两人又结合了。

后来两人无意当中找到了当年的红叶,感慨万分。

这个典故有很多种,主要讲的是男女间奇特的姻缘。

后面这句青鸾入锦门,与红叶题诗句形成对仗。青鸾在古文当常常指代绝色美女。

联系上句,它要表达的到底是主人公对这位美女嫁入豪门的惋惜之情呢,还是表达的是“新婚对联那样”对人家的祝福语。因为红叶题诗主要表达的是绝配的姻缘,青鸾与锦门也是一种绝配。

2. 蓝田种玉,红叶题诗

这副对联是写结婚的,所包含的典故如下: “蓝田种玉”典故: “蓝田种玉”典出《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

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

父母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於阪头,行者皆饮之。

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处种之,云:‘玉当生其中。’杨公未娶,又语云:‘汝后当得好妇。

’语毕不见。乃种其石。

数岁,时时往视,见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时人求,多不许。

公乃试求徐氏。徐氏笑以为狂,因戏云:‘得白璧一双来,当听为婚。

’公至所种玉田中,得白璧五双,以聘。徐氏大惊,遂以女妻公。

天子闻而异之,拜为大夫。乃於种玉处,四角作大石柱,各一丈,中央一顷也。

名曰‘玉田’。”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卷二•婚姻类》:“‘蓝田种玉’,雍伯之缘;宝窗选婿,林甫之女。”

杨伯雍为雒阳县人,原以买卖为生,笃行孝道,父母死后,葬於无终山,遂定居焉。山高无水,伯雍自行取水,置于坡上供行人解渴。

三年后,有一路人饮之,予其一斗石子,并嘱在高燥平坦有石之处种之,曰:“玉将生于其中。”伯雍未婚,又曰:“尔将得纳贤妻。”

言后遂隐。於是伯雍种其石,年年常来视察,果见玉生于石上,人莫知之。

有一右北平大族徐氏,其女德行贤淑,人多求婚而遭拒。伯雍往而求之,徐氏笑其痴,因戏之曰:“若得白璧一双,将听凭婚配。”

伯雍便往其玉田,取白璧五双为聘。徐氏大惊,唯有将女妻之。

皇帝闻而奇之,拜伯雍为大夫。在种玉之处,四角立各高一丈之石柱,其中一顷之地,称之为“玉田”。

亦作“种玉蓝田”或“伯雍种玉”。 “红叶题诗”典故 唐僖宗(862~888年),即李俨。

唐代皇帝。懿宗子。

公元873~888年在位。处封晋王。

十二岁时受宦官刘行深、韩文约拥立。即位后专务游戏,称宦官田令孜为“阿父”。

乾符元年(874年),关东旱饥,州县继续催征勒索,爆发王仙芝、黄巢起义。广明元年(880年),黄巢攻入长安,逃亡成都,黄巢起义失败后,他于中和五年(885年)还京师。

数月,即再奔凤翔,旋又走兴元(今陕西汉中东)后又返京,但此时朝廷孤弱,藩镇之患近在肘腋,已成岌岌不可终日之势。 唐僖宗时的一天傍晚,年轻的于佑在城墙下漫步。

时值“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深秋,满地枯萎的落叶,风呼啸着而去,树木的枝桠刺在寒冷的空中好像冰上的裂纹。天色越来越黯,他呆呆立了片刻,颇怀莫名的伤感。

他在御沟的流水中洗手,御沟中浮着的落叶在清冽的水中缓缓流出,忽然发现一片较大的红叶上面有墨印,他随手将叶子从水里拾起来。使他意外的是红叶上题着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墨痕未干,字迹姗姗清秀。

他看了看身边高入云端的宫墙,猜想一定是某个宫女所为。于佑把诗带回家里,但此事让他久久不能释怀,每天夜里辗转反侧,眼前全是宫里那个落寞的女子空幻的身影。

几天后,他也在红叶上题诗两句,置于御沟上游的流水中:“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之后他又怅然地在流水边徘徊许久才离去。于佑将此事讲给几个同伴听,大家都笑他。

一晃几年过去,于佑已把那件事渐渐淡忘了。他科举不成,几近落魄不堪,于是在富室韩泳家教书。

一天韩泳告诉他,不久,唐僖宗放出后宫侍女三千,让她们回到民间婚配。有位叫韩翠苹的女子是韩泳的同姓,正住在韩舍,他愿为二人牵线结缘。

当时于佑尚未娶亲,听说韩翠苹姿色美艳,于是答应下来。 于佑婚后与韩翠苹感情很好,一天,韩翠苹在于佑的画笥中看见自己亲笔题写的那片红叶,问于佑哪里得来的,于佑便如实告之。

韩翠苹说:“妾在水中也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做?”于佑取来一看,墨迹犹存,正是自己当年曾经写的。俩人皆默然,泪水盈眶,千言万语不知如何出口,相对感泣良久。

因为自红叶题诗到他们结为夫妇,中间已隔着十年的光阴。 韩翠苹为此悲欢交集,于是提笔写下:“一联佳句题流水,十载幽思满素怀。

今日却成鸾凤友,方知红叶是良媒。” 这也许是最凄苦无奈也最浪漫温馨的故事了。

“红叶题诗”有许多不同的版本,在朝代、人名、情节上都有些微出入,《本事诗》里记当事人为顾况,《云溪友议•题红怨》为卢渥,而宋初孙光宪《北梦琐言》成了进士李茵,人名虽各不同,但内容大同小异。 据《云溪友议》记述,宣宗时,舍人卢渥到长安应举,偶然来到御沟旁,看见一片红叶,上面题有这首诗,就从水中取去,收藏在巾箱内。

后来,唐宣宗李忱裁减宫女,准许宫女嫁百官司吏。他娶了一位被遣出宫的姓韩的宫女。

一天,韩氏见到箱中的这片红叶,幽幽地叹息道:“当时偶然题诗叶上,随水流去,想不到郎君收藏在此。” 另据《本事诗》记述,天宝年间,顾况在洛阳时暇日与一二诗友游于苑中。

一位宫女在梧桐叶上写了一首诗,随御沟流出,诗云:“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顾况得诗后写下:“愁见莺啼柳絮飞,上阳宫女断肠时。君恩不闭东流水,叶上题诗寄与谁?”从。

3. 红叶题诗的内容

红叶题诗我知道的共有五例:一例见唐《云溪友议》;一例见唐《本事诗·情感》;一例见宋《青琐高议》;一例见宋《补侍儿小名录》;一例见宋《北梦琐言》。

《云溪友议》载:唐宣宗时卢渥于京师御沟拾得一红叶,上有题诗“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其后竟与题诗的宫人成婚。

《本事诗·情感第一》载:顾况曾拾得皇宫中流出的大梧叶,上题一绝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随红叶,好去到人间。顾况于次日也题诗于叶上,置于流入皇宫的水中;其后又有人拾得宫中流出题有诗句的梧叶,系答顾况诗而作。《本事诗》中宫女第二次所题的诗是:“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宋人坐《补侍儿小名录》、《北梦琐言》,只闻书名,未尝见其书。

此故事流传极光。宋人张实缀合前两个故事而成《流红记》,收入《青琐高议》。张实,字子京,生平无考,为北宋人。该篇写唐僖宗时事:宫女韩夫人题诗于树叶上,置于御苑水渠中,随水流出,为儒生于佑所得。佑复题两句,也书于叶上,置于上流水中,流入御苑,又为韩夫人所得。韩夫人为此更题了一首诗。其后僖宗遣放宫人,韩夫人得以出宫,经人介绍成婚,而其丈夫竟然就是于佑。又宋张实撰《流红记》小说,元白朴作《韩翠屏御水流红记》杂剧,又有李文慰《金水题红怨》,王炉峰《红叶记》,祝长生《红叶记》,李长祚《红叶记》杂出不穷,而以王骥德《题红记》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