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其他大型熊类都是食肉动物或杂食动物,从不依赖单一的食物来源。野生大熊猫偶尔会吃鸡蛋、鱼和其他东西,但它们的食物中大约99%是竹子。 熊猫有食肉的牙齿,但现在是咀嚼坚硬植物的利器。 熊猫的肠子很短,所以它们不能正确消化植物,它们必须每天吃10或15公斤竹子来获得足够的营养(但也意味着它们每天大便超过20次)。
 

由于 食物营养含量太差,熊猫不能冬眠,它们必须一年四季都吃东西,而不是像其他熊一样冬眠,不能为它们的宝宝生产高质量的奶,所以必须花更长的时间照顾它们的宝宝。 这种对竹子的依赖以及它们需要吃的数量意味着熊猫需要大片的土地,并且它们能够居住的地方也非常有限,尤其是随着与人类土地使用冲突的增加。 所有这些都表明大熊猫极易灭绝,它们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吉祥物,只有通过人类的干预才有生存的机会。
 

2010年,中国科学家发现大熊猫似乎已经失去了品尝美味的能力,比如肉类,因为它们的基因中有一个不活跃的基因。味道对告诉我们喜欢吃什么很重要,所以现代熊猫可能不喜欢吃肉,有肉它们当然会吃,而且确实会吃,但是偶尔吃肉在熊猫的食物中只占非常非常小的一部分。这个基因大约在400万年前停止工作,也就是许多其他动物灭绝的时候。如果你的食物消失了,你会吃周围的任何东西,竹子到处都是。

自从改吃竹子后,熊猫进化出了非常强壮的下颚和牙齿,这使得它们能够很好地咬碎食物,在食物被消化后获得尽可能多的营养。它们还有一种拇指,这让它们对自己的食物更加挑剔。它们先吃竹叶,然后才吃更硬的茎。 科学家发现竹子可能在熊猫的大脑中产生奖励反应,就像人类中大多数人喜欢含糖和高脂肪的食物。吃这些食物会导致我们产生一种叫做多巴胺的化学物质,这让我们感觉很好。然后,我们的大脑会记得我们感觉良好,并鼓励我们在有好吃的食物时多吃。

事实证明,熊猫不能正常产生多巴胺,因此没有正常的感觉良好的反应。竹子中的化学物质可能有助于熊猫制造更多多巴胺。简而言之,吃竹子可能会让熊猫的大脑认为,就食物而言,竹子非常好。熊猫经过漫长历史的进化,为了适应环境和生存,慢慢的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生活习性。它们会根据所处的环境和所有的食物资源进行取食,所有有什么就吃什么,所以熊猫形成了一个杂食性,吃竹子,野果,野菜等等之类,当然它们也可以吃肉类,但是长期习惯容易获得杂食,形成了安逸,懒惰生活的习性和庞大的肥胖体型,更加不适合捕食肉类动物。
所以熊猫进化到如今,根据环境的变化和外部的因素(人类的干预)所提供的食物,竹子便成了熊猫的主食,熊猫的消化系统也因此改变,肉类是可以吃,但是可能会造成肠胃不适从而导致各种问题的引发,当然,从经济成本的角度,也不会给肉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