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愁的名句以及他的赏析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二、有关愁的诗句的评论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语已多,情未了。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暗里回眸深属意。遗双翠。

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李煜《菩萨蛮》)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李煜《临江仙》)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夐《诉衷情》)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钱惟演《玉楼春》)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范仲淹《御街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张先《天仙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明月不知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欧阳修《踏莎行》)笙歌散进游人去,始觉春空(欧阳修《采桑子》)聚散若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于谁同。(欧阳修《浪淘沙》)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留春住(王观《卜算子》)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今宵剩把颍钢照,有恐相逢似梦中(晏几道《鹧鸪天》)残睡觉来人又晚,难忘,便是无情也断肠(晏几道《南乡子》)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晏几道《生查子》)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王安国《清平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水龙吟》)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苏轼《蝶恋花》)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李之仪《踏莎行》)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拦住(黄庭坚《望江东》)最关情漏声正永,暗断肠花影偷移(晁元礼《绿头鸭》)人强健,青尊素影,长愿相随(晁元礼《绿头鸭》)叹好梦,一一无凭,怅掩金花坐凝目(晁元礼《雨霖铃》)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晁元礼《雨霖铃》)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秦观《望海潮》)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秦观《满庭芳》)豆蔻梢头旧恨,十年梦屈指堪惊(秦观《满庭芳》)无奈云沉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眼(王诜《忆故人》)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峙《清平乐》)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原上草,露初唏,旧楼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贺铸《鹧鸪天》)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柳永《雨霖铃》)此去经年,应是良晨好景虚设。便纵有千钟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栏桡(柳永《少年游》)早知恁么。

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柳永《定风波》)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柳永《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晁补之《盐角儿》)宽尽春来金缕衣,憔悴有谁知(魏夫人《武林春》)憔悴。

三、关于愁的古诗,最好有意象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 作者:李煜 无言独上高楼, 月如钩,寂寞梧桐, 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作者: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添字采桑子 作者:李清照 窗前谁种芭蕉树? 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 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 点滴霖霪; 点滴霖霪,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武陵春 作者: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四、求有关愁的诗句,并简单评析几句,在线等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五、和愁有关的古诗词赏析

我刚回答完 哈哈 累死 啦 加分啊1、秋浦歌 李白 《秋浦歌》为共十七首的组诗,约作于天宝年间盘桓于秋浦(今安徽贵池县)时,抒其怨愤与愁郁。

此为第十五首,为此中佳作。 【原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2、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3、愁情晏殊《浣溪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4、少年不知愁滋味,为填新赋强说愁。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乌夜啼》)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7、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玉楼春》) 8、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木遮》) 9、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御街行》) 10、离愁渐行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11、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 1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13、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4、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15、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万俟咏《长相思》) 16、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陆游《钗头凤》) 17、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 18、不怕银钢深秀户,只愁风断清衣渡(陆游《蝶恋花》) 19、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20、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 21、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辛弃疾《祝英台近》) 22、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姜夔《长亭怨慢》) 23、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达祖《绮罗香》) 24、愁损翠黛双眉,日日花阑独凭(史达祖《双双燕》) 25、春日酿成愁日雨,念畴昔风流,暗伤如许(柳如是《金明池》) 26、忆从前,一点东风,风隔着垂帘,眉儿愁苦(柳如是《金明池》) 27、江水添将愁更满,茫茫直与长天远(屈大均《鹊踏枝》) 28、钟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谁寻(朱彝尊《高阳台》) 29、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吴文英《唐多令》) 30、独自凄凉还自遣,自制离愁(龚自珍《浪淘沙》) 31、一片春愁,渐吹渐起,恰似春云(蒋春霖《柳梢青》) 32、断尽愁肠谁会得?哀燕声声(王鹏运《浪淘沙》) 33、愁望春归,春归更无绪(文廷式《祝英台近》) 34、啼鸟惊魂,飞花溅泪,山河愁锁春深。

倦旅天涯,依然憔悴行吟(吕碧城《高阳台》)。

六、关于“愁”的古诗

关于“愁”的古诗有: 1、清平乐·将愁不去 清代:纳兰性德 将愁不去,秋色行难住。

六曲屏山深院宇。日日风风雨雨。

雨晴篱菊初香,人言此日重阳。回首凉云暮叶,黄昏无限思量。

译文 秋意愈浓,心内惆怅愈发挥之不去。成天锁在深宅大院里,曲折的屏风后面,这些日子,风雨交加,我的心情灰暗异常。

雨过天晴之后,篱笆那边的菊花发出缕缕清香。人们说今天就是重阳节,回首看那凋残的秋云秋叶,黄昏时分,我不由得百感交集。

2、愁风月 宋代:贺铸 风清月正圆,信是佳时节。 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 欲遽就床眠,解带翻成结。

译文 正是风清月圆的好天良夜。因与思念的人长年隔绝,每逢见到清风明月就产生了忧愁。

点起香,对香吟诗,用来排除心中的愁情,但心反而与香一样焦,吟声与虫鸣一样凄凉。于是就上床睡觉,或许可以与愁苦告别,不料衣带又解不开,越急着想解开,越是解不开,反而打成了一个死结。

3、如梦令·紫黯红愁无绪 清代:龚自珍 紫黯红愁无绪,日暮春归甚处?春更不回头,撇下一天浓絮。春住!春住!黦了人家庭宇。

译文 东风最无情,让那悦目的姹紫嫣红也暗淡失了本色,天色将晚,春的归处又在哪里呢?春光一去不回头,只留下满天飞絮。春天啊春天,你能否停下脚步为这失了颜色的房屋重新渲染上春色。

4、虞美人·春愁 宋代:陈亮 东风荡飏轻云缕,时送萧萧雨。水边画榭燕新归,一口香泥湿带、落花飞。

海棠糁径铺香绣,依旧成春瘦。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

译文 东风轻轻地吹拂,云儿缕缕随风飘过。萧萧春雨时紧时缓不停歇。

茫茫水边的小楼阁,新归的燕子忙筑窝。口衔香泥穿烟雨,落花粘身频飞过。

小径上落满了海棠花,缤纷斑斓花香四发。绿肥红瘦人愁煞。

更哪堪,黄昏时节,庭院里柳树落啼鸦。还记得吗,朗月如辉的月光下,那人带着素洁的月色,轻轻地摘下如雪的梨花。

5、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 清代:纳兰性德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译文 已经习惯了天涯路远的奔波,没必要再添加无谓的忧愁。

天又冷了,草又衰了,又是一年秋天来临。不要因为醒来的满心愁绪而又去登楼远眺。

一生劳碌,陪伴我的只有代地的老马。就连天上一年才能相聚一次的牛郎也在笑话我的形单影只。

忧劳之人只求走完自己的一生才能好好休息。

七、求有关愁的诗句,并简单评析几句,在线等

李煜《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