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群”的诗句有哪些

刘禹锡 【琴曲歌辞·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卢照邻 【浴浪鸟】 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

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 宋之问 【在荆州重赴岭南】 梦泽三秋日,苍梧一片云。

还将鹓鹭羽,重入鹧鸪群。 王勃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王维 【山中寄诸弟妹】 山中多法侣,禅诵自为群。

城郭遥相望,唯应见白云。 刘长卿 【赠秦系征君】 群公谁让位,五柳独知贫。

惆怅青山路,烟霞老此人。 李白 【忆东山二首】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欲报东山客,开关扫白云。 卢纶 【酬人失题】 孤鸾将鹤群,晴日丽春云。

何幸晚飞者,清音长此闻。 刘禹锡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孟郊 【春雨后】 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

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 白居易 【自悲】 火宅煎熬地,霜松摧折身。

因知群动内,易死不过人。 李绅 【和晋公三首】 貂蝉公独步,鸳鹭我同群。

插羽先飞酒,交锋便著文。 李昂 【上元日二首】 上元高会集群仙,心斋何事欲祈年。

丹诚傥彻玉帝座,且共吾人庆大田。 岑参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凯歌六首】 月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王维 【杂曲歌辞·少年行四首】 一身能臂两雕弧,虏骑千群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李白 【杂曲歌辞·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刘长卿 【舟中送李十八(一作送僧)】 释子身心无有分,独将衣钵去人群。

相思晚望西林寺,唯有钟声出白云。 李白 【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岑参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杜甫 【李司马桥了承高使君自成都回】 向来江上手纷纷,三日成功事出群。

已传童子骑青竹,总拟桥东待使君。 杜甫 【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杜甫 【戏为六绝句】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杜甫 【官池春雁二首】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杜甫 【得房公池鹅】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杜甫 【黄河二首】 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杜甫 【三绝句】 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

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 杜甫 【夔州歌十绝句】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

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杜甫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萧关陇水入官军,青海黄河卷塞云。

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群。 李益 【塞下曲】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李益 【暖川(一作征人歌)】 胡风冻合鸊鹈泉,牧马千群逐暖川。

塞外征行无尽日,年年移帐雪中天。 李益 【扬州送客】 南行直入鹧鸪群,万岁桥边一送君。

闻道望乡闻不得,梅花暗落岭头云。 刘禹锡 【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 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

海北江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刘禹锡 【酬令狐相公见寄】 群玉山头住四年,每闻笙鹤看诸仙。

何时得把浮丘袖,白日将升第九天。 白居易 【寄陆补阙(前年同登科)】 忽忆前年科第后,此时鸡鹤暂同群。

秋风惆怅须吹散,鸡在中庭鹤在云。 白居易 【赋得听边鸿】 惊风吹起塞鸿群,半拂平沙半入云。

为问昭君月下听,何如苏武雪中闻。 白居易 【有双鹤留在洛中忽见刘郎中依然鸣顾刘因为鹤叹…答之】 辞乡远隔华亭水,逐我来栖缑岭云。

惭愧稻粱长不饱,未曾回眼向鸡群。 白居易 【池鹤八绝句·鹤答鸢】 无妨自是莫相非,清浊高低各有归。

鸾鹤群中彩云里,几时曾见喘鸢飞。 白居易 【池鹤八绝句·鹅赠鹤】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 江鱼群从称妻妾,塞雁联行号弟兄。

但恐世间真眷属,亲疏亦是强为名 杜牧 【鹭鸶】 雪衣雪发青玉觜,群捕鱼儿溪影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李商隐 【杜司勋(牧)】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惟有杜司勋。

李商隐 【题鹅】 眠沙卧水自成群,曲岸残阳极浦云。那解将心怜孔翠,羁雌长共故雄分。

李商隐 【失猿】 祝融南去万重云,清啸无因更一闻。莫遣碧江通箭道,不教肠断忆同群。

二、带有”群”字的优美的诗句有哪些

1、西域寺(唐·义净)

众美仍罗列,群英已古今。也知生死分,那得不伤心。

2、浴浪鸟(唐·卢照邻)

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

3、赠秦系徵君(唐·刘长卿)

群公谁让位,五柳独知贫。惆怅青山路,烟霞老此人。

4、行园树(唐末宋初·徐铉)

松节凌霜久,蓬根逐吹频。群生各有性,桃李但争春。

5、湖上众禽尽以俗呼为题 淘河(宋·文同)

群鱼见新晴,万鬣戏清泚。忽尔下淘河,惊回入水底。

6、梅花(宋·苏泂)

清贞表独立,半蕊便风流。信有魁天下,群芳未转头。

7、和太素双头牡丹兼呈子华(宋·韩维)

群英日零谢,并蒂发奇芳。愿以附驿使,为兄寿且昌。

8、云林画(明·王汝玉)

群树叶初下,千山云半收。空亭门不掩,禁得几多秋。

9、涵春亭(明·庞嵩)

春水来方塘,群芳散疏牖。独坐亭中央,微醺数杯酒。

10、丛祠梅(明·夏鍭)

乱石托孤根,群槎避清芬。空山人不到,花照玉晨君。

三、谁知道古诗中带有戴字的诗句有什么

晨星理荒岁,戴月荷锄归—————–饮酒,陶渊明 戴天惟庆幸,选地即殊尤.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宋璟戴颙常执笔,不觉此身非. 《送少微上人入蜀》李端戴家溪北住,雪后去相寻. 《云阳观寄袁稠》李端戴胜谁与尔为名,木中作窠墙上鸣. 《戴胜词》王建戴冯遥避席,祖逖后施鞭.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元稹戴胜飞晴野,凌澌下浊河. 《春闺思》令狐楚戴花红石竹,帔晕紫槟榔. 《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白居易戴铃健鹘随声下,撼佩骄骢弄影行. 《少年行》雍陶。

四、谁知道古诗中带有戴字的诗句有什么

晨星理荒岁,戴月荷锄归—————–饮酒,陶渊明

戴天惟庆幸,选地即殊尤。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宋璟

戴颙常执笔,不觉此身非。 《送少微上人入蜀》李端

戴家溪北住,雪后去相寻。 《云阳观寄袁稠》李端

戴胜谁与尔为名,木中作窠墙上鸣。 《戴胜词》王建

戴冯遥避席,祖逖后施鞭。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元稹

戴胜飞晴野,凌澌下浊河。 《春闺思》令狐楚

戴花红石竹,帔晕紫槟榔。 《江南喜逢萧九彻因话长安旧游戏赠五十韵》白居易

戴铃健鹘随声下,撼佩骄骢弄影行。 《少年行》雍陶

五、古诗中带有七的诗句

一、经典古文含有一个“棉”字的: ①“棉”字,古通“绵、绵、?”。

《小雅·绵蛮》二章:“绵蛮黄鸟,止于丘隅。”《毛传》:“绵蛮,小鸟貌。”

一说有文采的样子。《文选·景福殿赋》注引《韩诗·薛君章句》:“绵蛮,文貌。”

又一说:鸟鸣声。《集传》:“绵蛮,鸟声。

” 注:1。当草本“棉花、棉布、棉桃”之“棉”字讲时,是唐代以后的事了。

“棉花”古产于印度,自唐代开始传入中国。2。

当木本讲之谓“木棉”,产于闽、广热地,高七八丈,春季开朱色花,状如山茶。 ②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三五:“凡高仰田,可棉可稻者,种棉二年,翻稻一年,即草根溃烂,土气肥厚,虫螟不生。

” ③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请仙》:“不知是人与否,但把其臂,如握棉絮,力又微弱”。 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山东起义清方档案》:“虽棉力不足匡时,而愚忱总期自效。”

注:“棉力”犹微力也。 ——————- 二、七言古诗中含有一个“棉”字的: ①唐·张籍《送蜀客》 蜀客南行祭碧鸡,木棉花发锦江西。

山桥日晚行人少,树老无花僧白头。 ②唐·李商隐《李卫公》 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 ③元·成廷?《夜泊青蒲村》 荠菜登盘甘似蜜,芦花纫被暖如棉。

④清·王?《木棉歌》 吉贝旧从海岛植,流入中华满阡陌。 故老相传号木棉,其功直与蚕丝匹。

注:“吉贝”树名,木棉植物,原产于东南亚海岛,后传入我国。“匹”相当。

⑤清·陈章《和方宜田宫保木棉歌题其图》 岛夷卉服传自古,但闻仅有麻与苎。 木棉之名出高昌,赤花大树非其侣。

注:“岛夷”海岛的居民。 “卉”草。

“但”只。“其”指海岛居民。

⑥清·钱大昕《木棉花歌》 木棉之花古未有,流传乃自林邑南。 高昌缅甸及南诏,移来交广雷琼儋。

桐身枫叶芙蓉蕊,秋来结实离相参。 同遭径尺修数丈,非杞非梓非?F楠。

崖州老姥年七十,卓椎双髻头鬖鬖。 传来上世种植法,至今立祠香茅庵。

注:“南诏”古国名。故地在今云南、四川、贵州一带。

“交、广、雷、琼、儋”均为古地名。在今两广、海南及越南北部。

“离”相并。“同遭”周遭。

“径尺”直径为一尺。“修”长。

“杞”树名,杞柳。“梓”树名。

“崖州”州名,今在海南省境内。 “姥(mǔ)”妇。

“鬖鬖(sān sān)”毛发下垂的样子。“立祠”建立祠堂。

⑦清·丘逢甲《春日杂诗》 极目春城夕照中,落花飞絮木棉风。 绝无衣被苍生用,空负遮天作异红。

六、古诗词中抒写友情的诗句是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①。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②。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③。

注释注释 [注释] ①三人:指作者自己、明月、身影。 ②将:偕,和。

③无情:忘情,尽情。相期:指相约。

邈:遥远。云汉:天河,此处指天上。

赏析赏析 [赏析] 我歌唱时月亮徘徊,我起舞时影子零乱。清醒之时一起欢聚,酒醉以后各自分散。

李白描写了一个以月影为伴的人酣饮歌舞的奇特场面。诗人化无生命的自然物为有生命有情的人,和它们一同饮酒、唱歌、起舞,并且还要和月亮结成亲密无间的好友,由于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越发显出了诗人的孤独。

也抒发了作者清高、狂放不羁的情怀。这是一个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不能施展才能,终生不得志的痛苦心情的流露。

全诗以动写静,以热闹写孤独,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关山月①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②。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③。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④。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⑤。

高楼当此夜,汉息未应闲⑥。 注释注释 [注释]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匈奴曾困刘邦于此。

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指戍边的兵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赏析赏析 [赏析] 古乐府《关山月》传统的主题就是写征戍或远别之苦。李白此诗即叹息前方战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

诗一开始以天山明月出没于苍茫云海起兴,由万里长风把人们带到遥远的边塞,接着写征战的激烈和战争的严酷。然后写戍客思归,闺妇怀远。

后四句,和他在《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有异曲同工之妙。诗的主题是反战,表现了诗人对征戍战士及其家属的无限同情。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苍茫、悲慨,感人至深。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①。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②。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③。 注释注释 [注释] ①共此时:在这个时刻都在赏月。

②竟夕:终夜。 ③不堪:不能。

盈手:满握。梦佳期:希望能在梦中相见。

赏析赏析 [赏析] 这是抒写怀念远方之人的诗作。月夜独处,最易牵动对远方之人的思念。

诗歌从“天涯共此时”的明月到“不堪盈手赠”的明月,以明月作媒介,寄托了对远人的思念。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传诵之句,背景阔大,感情深挚,意境幽远含蓄。

全句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令人回味无穷。一对远隔天涯的情人,对月相思久不成寐,只觉长夜漫漫,三四两句,以“怨”字为中心,以“竟夕”呼应“遥夜”,上承开头两句。

终夜相思不能入睡,于是灭烛披衣,步出门庭,这皎洁的明月是这样撩人心绪,使人更难以入睡。夜已深,露已降,衣服已被润湿了。

一个“滋”字不仅有润湿之意,还有愁思滋生不已的意思。洒遍天涯的月光啊,有我满腔的情意,却又无法传送,睡吧,睡吧,让我在梦中与你相见。

诗至高潮戛然而止,只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全诗委婉曲折,情致盎然,表现了张九龄诗歌浑成自然的风格。

赠卫八处士① 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②。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③。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④。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⑤。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⑥。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⑦。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⑧。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⑨。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⑩。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注释 [注释] ①卫八:名不详。八是其中兄弟中的排行。

处士:隐居不仕的人。 ②动:往往。

参(shēn)与商:二星名,东西相对,此出彼没,故不相见。 ③苍:鬓发斑白。

④热中肠:内心激动。 ⑤君子:指卫八处士。

⑥父执:父亲真挚的朋友。 ⑦驱:差遣。

罗:张罗,摆设。 ⑧黄粱:黄小米。

⑨累:接连。觞(shāng):酒杯。

十觞:十杯,极言主人之殷勤。 ⑩故意:故交的情意。

赏析赏析 [赏析] 朋友之间的相聚,就像参星和商星,往往实在难有机会。今夜是什么良辰吉日,让我们共同享有一盏灯烛之光。

青春年华能有几时?看岁月催人已经白发苍苍了。曾记得分别时你还未成婚,现在已经儿女满堂了。

他们彬彬有礼地招待父亲的朋友,亲切的问我来自什么地方。没有说尽所有的往事,孩子们已殷勤地摆好了酒菜。

夜色中剪来的青鲜的韭菜,散发着扑鼻的清香,又呈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主人称道我们会面多么艰难,一觞觞地敬酒接连敬了十觞。

酒逢知己千杯少。我一连喝了十杯也无醉意,感谢你待故友情深意长。

明日分别后,我们将被华山阻隔。相见的日期哟,又变得多么渺茫。

宗乾元元年(758),杜甫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冬末赴洛阳。次年春又从洛阳返华州,途中遇卫八处士。

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局势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