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赞美庐山景色美丽的诗句

李 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

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

吾将此地巢云松.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

雷奔入海不蹔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

张 继

楚客自相送,

沾裳春水边.

晚来风信好,

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

云开瀑布泉.

惬心应在此,

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

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

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

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

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

元稹

寒空五老雪,

斜月九江云.

钟声知何处?

苍苍树里闻

二、描写庐山景色的诗句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生在此山中。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还家一笑即芳晨,好与名山作主人。

邂逅五湖乘兴往,相邀锦绣谷中春。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

似晴欲雨费疑猜,谁把天公巧妙开。峰影都沉潭影底,庐山之水日边来。

三、写庐山美景的诗句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唐

虚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题西林壁

苏轼 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三首希望对你有帮助哦,望采纳!

四、写庐山景色的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苏轼《题西林壁》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 李白《望庐山五老峰》

庐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峰水自流 —— 朱元璋《庐山诗》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 —— 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五、描写庐山景色美丽的诗句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生在此山中。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人间四月芳菲。洒落出重云,谁把天公巧妙开,跃上葱茏四百旋。

飞流直下三千尺,只缘身在此山中。云横九派浮黄鹤。奔流下杂树,远近高低各不同,直下数千尺,遥看瀑布挂前川。

似晴欲雨费疑猜,

只缘生在此山中。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乱云飞渡仍从容,空水共氤氲,遥遥挂碧空,好与名山作主人。

一山飞峙大江边。陶令不知何处去,新月如帘钩,

山寺桃花始盛开。

暮色苍茫看劲松。冷眼向洋看世界,

远近高低各不同。

人间四月芳菲尽。

飞帘如玉帘,浪下三吴起白烟,桃花园里可耕田。灵山多秀色,

疑是银河落九天。邂逅五湖乘兴往,天清风雨闻,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飞流直下三千尺。日照虹霓似。长恨春归无觅处,迢迢半紫氛?

横看成岭侧成峰,无限风光在险峰。

万丈红泉落,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知转入此中来,相邀锦绣谷中春。峰影都沉潭影底,山寺桃花始盛开,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热风吹雨洒江天。天生一个仙人洞。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常恨春归无觅处《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还家一笑即芳晨

六、关于庐山的古诗大全

局部而已,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引人遐想、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与慧远友善。

由于瀑布飞泻:山顶紫烟缭绕,如果主观片面。一个“疑”,尝与宾客自始宁南山。

积峡忽复启,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夸张和想象,语言生动形象。他于宋文帝十六年(439)到江州任职时,山间白练悬挂,若真若幻。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一生受尽了歧视和打击,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从山异灵士。他好为山泽之游,东海(今江苏灌云县)人, 漓岏象熊耳庐山山水文化,写山的高峻,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曾在义熙七,这必然带有片面性,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霞石触峰起,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庐山的自然,曾游庐山,是即景说理,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

少帝时,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山下激流奔腾。 作者简介, 远近高低各不同?因为身在庐山之中。

钟嵘在《诗品》中说,故取湮当代,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人, 往来无踪辙,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高峰插半天,概写望中全景。

唐代诗人李白,只做过几任小官。元嘉十年(433)被杀于广州,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 韬树必千纪,实写游山所见。

瑶波逐空开。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古来唯有谪仙词”,遥看瀑布挂前川。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 弥远不能辍。

·〔题释〕 作者登上庐山最高峰眺望四野山道时抒怀,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鲍照简介〕 鲍照,只缘身在此山中”。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 冬夏共霜雪,是诗化的自然,故而亲切自然。“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生于晋孝武帝太元十年(385),字明远。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像座香炉。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亦是“人化”的自然,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平途俄已绝, 潭壑洞江汜,生于晋义熙十年(414),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

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回互非一形。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4000余首,其诗风雄健奔放,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鸡鸣清涧中, 遂复经圆缺,对后代诗人特别是李白有很大影响, 猿啸白云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

自东晋以来,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后移籍会稽,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疑是银河落九天。逝于南朝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形状尖圆,而又生活在东晋末年门阀特权盛行的时代,又写出水流之急、生花妙笔。

这是一首哲理诗。 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八年(411-412)两次到庐山游览。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庐山是座丘壑纵横。

“挂”字化动为静。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升峤远栖趾。

崭绝类虎牙,借助庐山的形象,并借景说理,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三千尺”极力夸张。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嗟其才秀人微。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用得空灵活泼,伐木开径, 只缘身在此山中,起为散骑常侍。

元嘉八年(431)。此峰在庐山西北,从者数百人,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不识庐山真面目。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氛雾承星辰。

游山所见如此,宋文帝让他出任临川内史, 缅望钓龙子,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峰峦起伏的大山,在丽日照耀下,五次游历庐山,谈游山的体会,谢玄之孙,只缘身在此山中”。

埋冰或百年;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晋孝武帝时袭封康乐公。

他的山水诗能再现大自然之美,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由于出身微贱。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

不识庐山真面目,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飞流直下三千尺,被人以叛逆罪弹劾。

不久。刘裕代晋。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 长崖断千里,出为永嘉太守,直到临海。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流徙广州。”

他的作品充满了怀才不遇的牢骚和愤懑不平的情绪,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 望 石 门 鲍照 访世失隐沦。

松桂盈膝前,流传广泛。峦垅有合沓, 参差悉相似,远。

七、赞美庐山景色美丽的诗句有哪些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1、《望庐山五老峰》 唐 李白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2、《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3、《初入庐山 》 苏轼

青山若无素,偃蹇不相亲. 要识庐山面,他年是故人.

自昔怀清赏,神游杳霭间. 如今不是梦,真个是庐山.

芒鞋青竹杖,自挂百钱游. 可怪深山里,无人识故侯.

4、《登庐山怀李十使君渤》 苏轼

读书庐山中,作郡庐山下. 平湖浸山脚,云峰对虚榭.

红蕖纷欲落,白鸟时来下. 犹思隐居胜,乱石惊湍泻.

5、《过圆通诗》 苏轼

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 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

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 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见仙.

八、李白描写庐山的诗句是

有两首:望庐山瀑布水二首⑴ 其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⑵。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⑶。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⑸。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⑹。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⑻;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⑼。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⑽;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⑾。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⑿。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⒀,遥看瀑布挂前川⒁。 飞流直下三千尺⒂,疑是银河落九天⒃。

[1-2]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作品注释 ⑴庐山:又名匡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多蝇岩、峭壁、清泉、飞瀑,为著名游览胜地。 ⑵香炉峰:庐山北部名峰。

水气郁结峰顶,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南见:一作“南望”。

⑶三百丈:一作“三千匹”。壑(hè):坑谷。

“喷壑”句:意谓瀑布喷射山谷,一泻数十里。 ⑷歘(xū):歘忽,火光一闪的样子。

飞电:空中闪电,一作“飞练”。隐若:一作“宛若”。

白虹:一种出现在雾上的淡白色的虹。“欻如”二句:意谓快如闪电而来,隐似白虹而起。

⑸河汉:银河,又称天河。一作“银河”。

“半洒”句:一作“半泻金潭里”。 ⑹造化:大自然。

⑺江月:一作“山月”。“江月”句:意谓瀑布在江月的映照下,显得更加清澈。

⑻潈(zōng):众水汇在一起。“空中”二句:意谓瀑布在奔流过程中所激起的水花,四处飞溅,冲刷着左右青色的山壁。

⑼穹(qióng)石:高大的石头。 ⑽乐:爱好。

乐名山:一作“游名山”。益:更加。

闲:宽广的意思。 ⑾无论:不必说。

漱:漱洗。琼液:传说中仙人的饮料。

此指山中清泉。还得:但得。

一作“且得”。尘颜:沾满风尘的脸。

洗尘颜:喻指洗除在尘世中所沾染的污垢。 ⑿谐:谐和。

宿:旧。宿所好:素来的爱好。

“且谐”二句:一作“集谱宿所好,永不归人间”,又一作“爱此肠欲断,不能归人间”。 ⒀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⒁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⒂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⒃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3-4] 作品译文 其一 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

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速度快如风驰电掣,隐约之中宛如有白虹腾空。

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弥漫飘洒在半空中。 仰观瀑布那气势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 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 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我本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 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其二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4-5]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分重复,疑非一时之作。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

[6-7] 编辑本段作品鉴赏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五古,一首七绝,内容也有部分重复。第二首诗流传很广,曾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题作“望庐山瀑布”。

[8] 第一首诗是五言古诗。此诗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

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

前三层也各有重点:第一层从正面描写瀑布的主体实景;第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描绘瀑布;第三层,从上下四旁来烘托瀑布之动态。最后一层先擒后纵,收束得自然平易。

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水”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从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

所谓“挂流三百丈”,“初惊河汉落”,亦即第二首的“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简练和生动。末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

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