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儿童的古诗

《太阳》 太阳, 你一定是块大海绵, 要不, 小雨点咋给你吸走了呢? 《白云》 白云是条大围巾, 紧紧地绕着太阳的脖子, 不让调皮的风进去。

《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水 是鱼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树林 是鸟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土壤 是花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诗歌 是我们 生命中不可缺少的 《生命的精彩》 红花 最美丽的时刻是开放么 我觉得 红花 最美丽的时刻是凋谢 因为那时她在向人们诉说另一种完美 绿叶 最绚丽的时刻是舒展自己么 我认为 绿叶最绚丽的时刻是枯萎 因为那时他在向我们演绎 生命中最后却也是最华丽的乐章 大树 最引以为荣的是拥有无数蓬勃生机的绿叶么 我感到, 大树 最引以为荣的是秋日落叶纷飞 因为那时他心中的梦想在飞舞 生命因开始而美丽 生命也因结束而绚丽完美 《一封封捎向远方的书信》 枯黄的树叶 无人问津 只有我 轻轻走过去 捡起一片 端详着叶面上那复杂而又清晰的叶脉 上面有说不完的话,抒不尽的情 残缺的落叶 象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 动情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仔细一看 上面还有生命留下的痕迹 树叶飘飘然落在地上 被人们无情地践踏 我替他们感到惋惜 风儿把封封书信 捎向远方 我替他们感到欢欣 。

二、关于描写优美风景的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冬风御柳斜。 —–韩翎《寒食》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佚名《杂诗》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李白《春思》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李白《子夜夏歌》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萤栖玉露,早雁指银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许浑《早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之章《咏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崇惠崇春江晚景》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三、白天与夜晚儿童诗歌

金色时光悄悄溜走

消失在关闭的门后,

孩子、园子、花儿、太阳,

一切形状化为乌有。

层层黑影落了,

点点光线漏了;

夜晚的外套下,

一切都消退了。

雏菊闭上了眼睛,花园入了梦乡,

孩子睡了,躺在小床上——

萤火虫在车辙里打盹儿

小耗子睡在垃圾堆上。

一栋栋黑暗的房子里

闪烁着父母举起的烛光。

直到万籁俱寂的一刻,

卧室的门被轻轻关上。

终于,白昼再度露出脸庞

东方闪出一线微光;

开着荆豆花儿的篱笆上

小鸟儿刚刚起床。

所有淹没在黑夜的景象:

房子、树木和篱笆墙……

都渐渐浮现,还有麻雀

双双掠过窗棂的翅膀。

它们会唤醒那打哈欠的女孩

推开自己的房门——

在黎明破晓的时分

凝视花园草地上的露痕。

我的花园也又一次醒了,

描起了粉红淡绿的颜色;

正像在昨晚的窗棂后面,

它曾经把自己抹上黑墨。

正像它在夜晚的柜台

像个玩具被锁了起来,

白天我又看到它出现

在明亮天空下发出光彩。

每条小径、每寸泥土,

每一丛玫瑰树,

每朵蓝色的勿忘我,

都缀着晶莹的水珠。

“啊,”它们嚷着,“白天已经

带着溪谷间的微笑来临。

我们敲响了第一阵晨鼓,

伙伴,快,加入你自己的声音!”

四、描写夜景的古诗词

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齐己【不睡】 永夜不欲睡,虚堂闭复开。

却离灯影去,待得月光来。 落叶逢巢住,飞萤值我回。

天明拂经案,一炷白檀灰。 十五夜望月 (王 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描写夜景的诗句描写夜景的诗句。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杜牧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白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午夜江声推月上,浪花如雪寺门前(郑元祜《寄金山普衲》)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袁枚《春日杂诗》)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杆南斗斜(刘方平《月夜》) 一夜梦游千里月,五更霜落万家钟(濮淙《闻梁蘧玉己寓京口》)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明人静。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五、夜书所见描写儿童的诗句是什么

夜书所见描写儿童的诗句是(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原文:

夜书所见

宋 ·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捉蟋蟀。

赏析:

本文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旅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是秋天的突出景象。诗词中常以具有物候特征的“梧叶”,置放在风雨之夜的典型环境中,表现秋的萧索。韦应物《秋夜南宫寄沣上弟及诸生》诗:“况兹风雨夜,萧条梧叶秋。”就采用了这一艺术手法。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秋风已至,而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一个“送”字和一个“动”字,都用得十分传神,前者写“惊”秋之意,,后者抒“悲”秋之情。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客情”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这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该前后互移。诗人意绪纷繁,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遣萦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秋夜促织鸣,南邻捣衣急”(谢朓《秋夜》)。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首诗也有这个意思。暗夜中的一盏灯光,在诗人心灵的屏幕上映现出童年生活的片断:“儿时曾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张镃《满庭芳·促织儿》)。眼前之景与心中之情相遇合,使诗人陷入了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中。他以“篱落一灯”隐寓自己的“孤栖天涯”,借景物传达一片乡心,与“江上”句相关联,收束全篇,尤觉秋思洋溢,引人遐想。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中间转折,句似断而意脉贯穿。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颇耐人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