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山水的古诗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

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

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

(1)“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

“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

“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文人心态录——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主体 华夏历史悠久、一统时间长为山水田园诗提供了审美时间,美丽风光为古代诗人提供了审美空间,创作出至美的山水田园诗。西方风光也自具美的特色,为何其山水田园诗远不如中国兴盛,且其内蕴远不如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那么深远婉曲复杂有味呢?除了前文所说审美时间的限制影响了审美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审美主体的原因,即古代文人心态的原因。

爱国之情——山水田园诗的高亢主调 以名山大川为筋骨血脉,以田园为肌肉的神州大地是华夏民族获取生活资料赖以生存的源泉。山水田园哺育人,人必热爱山水田园,产生一种深沉的山河之恋、乡土之情。

这种山河之恋与乡土之情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愈益浓烈,到民族国家形成时便成为爱国主义崇高感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爱国主义最终形成。反过来,古代山水田园诗人又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之下遍游山水,饱览田园,讴歌华夏风光,创作出优美的山水颂歌,使山水田园诗获得很高的思想意义,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遥远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就有许多祭祀山川、旅游、隐逸的传说。黄帝游天下,封禅五岳;巢父、许由因自标高洁不受天下而遁迹山林;虞舜东巡狩,登南山,观河渚,南巡苍梧而死,葬于九嶷山; 《诗经·周颂·殷》歌颂武王克商,天下统一,疆域辽阔,群山环岳,百川汇河的壮美景象;魏武侯游于西河,赞叹“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孔子游缁维之林,坐杏坛之上,又出游少源之野、戎山之上,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著名观点;屈原在《招魂》中描绘楚国“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汜崇兰些”;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以故国山川美胜,光景可人,呼唤楚王之魂归来。

六朝以后山水田园诗大盛,歌颂描写山水田园以表山河之恋、故土之情的作品不胜枚举,借山水直抒爱国之情的作品也纷至沓来。高适有“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幽”之颂(《奉酬睢阳李太守》);储光羲作《游茅山诗》五首,极写茅山风光的清美与野逸的情趣,诗中“此意在观国,不言志远游”,“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意在歌颂处于鼎盛时期的大唐帝国;杜甫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叹(《春望》);陆游抒“三万。

二、描写山水的古诗句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珐阀粹合诔骨达摊惮揩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古风—-李白

三、写出描写山水的10句诗句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四、【关于描写山水的古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田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锝《竹枝词》)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野望 翁卷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江上 王士禛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白波.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古诗中描写山水四季名句 1.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2..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宋·陆游《初夏绝句》 3、秋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宋·范仲淹《苏幕遮》 4、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5、月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6、友情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8、雨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

五、描写山水的古诗和赏析

五六、楚山欲雨图

举杯风雨中,

人去楼空。

可叹茫茫楚河水,

依旧只流东。

我借天上天公笔,

写君惨淡人生。

记当时:

只有楚山客,

愤世嫉俗,

难改初衷。

欲诉万种情,

石破天惊。

天下人落天下魄,

独做寥寥寒星。

喋血黄昏空喋血,

不见旧日雄风。

看今日:

空有凌云志,

弃我而去,

何太匆匆?

五七、千里江山图

“大鹏一日乘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五千年里数骄子:

武羞霸王,

文怒苏轼。

龙飞凤舞挥巨笔,

天下第一!

忽闻天外雷声急,

生灵亿万齐欢喜。

为赴大义轻生死:

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

多少豪情在诗集?

天开地辟!

后记

诗潮澎湃

有涯沧海,无涯胸怀。

乱世诗狂,盛世英才。

历经蒙古铁骑的疯狂践踏;饱尝满清胡虏的野蛮奴役;残遭八国联军的枪炮轰击;忍受日本强盗的烧杀抢掠……压抑了几十年,几百年。今天,在华夏大地上,终于爆发出一股强大的生命力,激发出一种令天下所有炎黄子孙的心灵都为之震撼的东西——这,就是《诗词三百首》!

读了《诗词三百首》,颇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书中有雷鸣,有号角,有虎啸,有龙吟。好似惊涛骇浪,以波澜壮阔的气势,揭天掀地,席卷而来。大笔挥舞,铿锵有力,所向披靡。字字句句落地有声,振聋发聩。自然流露出处在变革时期的求索者“胸怀万里世界,放眼无限未来,阅尽千古风流,独占万世潇洒”的豪迈、奔放、乐观、旷达。

伟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高风亮节!

壮哉!《诗词三百首》。读了你,我们可以呼吸到诗人的浩然正气!

——孙培军

诗韵悠悠

天地之道,恒久不已。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

——《周易》

《诗词三百首》真真写煞,真真写绝。不能不让人们引为知己,叹为观止。与其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支前奏曲,倒不如说是炎黄子孙从此走向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

她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作者强烈感情的喷发。她不单纯是作者博古通今之后的知识发挥,而且是:作为一个平民的血与泪的痛苦结晶;作为一个战士的生与死的真实写照;作为一个学者的灵与肉的慷慨独白;作为一个游子的爱与恨的情感升华。

她叩响世纪之门,奏起时代弦律,歌唱美好生活。最贴切地道出了一个群体的心灵之声,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代人的精神风貌。

前世不忘,后世之师。读了《诗词三百首》,能够使人想起一段难忘的岁月。是为跋。

——胡庄

再版说明

诗风隽永

华夏文明,精彩纷呈。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诗词三百首》能够再版,又一次向世界证明了神州神韵的源远流长和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以及生命力量的无穷无尽,实现了多少人多少年的梦想。最终使优秀的传统得到继承,使崇高的精神得到发扬,使伟大的人格得到尊重。简而言之,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是众望所归。

通过《诗词三百首》,我们可以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艰辛;感受到“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的勇气;领略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激情。

《诗词三百首》内涵丰富,简古流畅;深入浅出,厚积薄发;易学易记,易吟易诵。曾经产生过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坚定过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今天,我们再一次读到她,除了可以尽情享受和惊叹她的大气之外,还能够找回那种久违了的自豪与欣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永远无法预见、不可估量的。 ——李正刚

六、描写山水的古诗

咏 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咏 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七、描写山水的有关诗句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嵋山月歌》 李白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4、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7、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八、描写山水景色的古诗

诗中春/夏/秋/冬/山/水/日/月/风/花/雨/雪/草/柳/树/鸟/河/江/云/别/亲情/乡情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

(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

九、关于山水的诗句古诗大全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绝句》 宋·李清照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8、《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9、《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3、《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7、《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8、《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20、《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4、《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25、《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咏 山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李白《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不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