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勃 滕王阁序诗句

滕王阁-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何以成为千古名句?

是因为它对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其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视野开阔。天上布满晚霞,天空中一只大雁飞过。秋天的水与广阔的天空相接,呈现出同一种颜色。组成了一幅天地浑然一体的波澜壮阔的画面。没有广阔的胸襟和气度的人,是断不能写出这样视野开阔的句子来的。都督阎公与其说是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这两句而赞叹,不如说是为王勃蕴涵在这简单的句子中的胸襟和气度以及才气所折服了。

二是动静搭配。天空中的晚霞即使再美,也让人感觉有点单调,少了些许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高明的作家总是设法用动静搭配的方式来补救。如杜甫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是静态展示,“月涌大江流”则是动态展现。上下句一动一静,动静一搭配,境界就出来了。王勃也深谙此道,于是在“落霞”中加进一只“孤鹜”。这一来,动态有了,生气也有了,自然也就不单调了。

三是情景交融。王勃虽然年轻,但颇有才气,然而怀才不遇,辗转漂泊。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与“落霞”齐飞的那只“孤鹜”,与其说是一只大雁,不如说是王勃自身的写照,是王勃的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在文句中的间接反映。而从“落霞”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那种人生感慨。

四是平中见奇。一开始就把文句写得很精彩,先声夺人,是一种写法;一开始写得相当平淡,经过层层铺垫之后,才推出精彩的部分来,平中见奇,也是一种写法。王勃显然采用了后面一种写法。有了前面“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和“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些平淡语句的铺垫,再推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精彩的语句,也就水到渠成的了。难怪都督阎公听了他前面写的内容,不以为然,其后才为王勃的文才所折服了。

二、有关滕王阁的诗句

滕王阁 唐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登豫章郡南楼 唐 张九龄 闭阁幸无事,登楼聊永日. 去霞千里开,洲渚万形出. 淡淡澄江漫,飞飞度鸟集. 邑人半舻舰,津树多枫橘. 感别时已屡,凭眺情非一. 远怀不我同,孤兴与谁悉. 平生本单绪,邂逅承优秩. 谬忝为邦寄,多惭理人术. 驽钝虽自勉,仓廪素非实. 陈力倘无效,谢病从芝术. 登城楼望西山作 唐 张九龄 城楼枕南浦,日夕顾西山. 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 仙井今犹在,洪崖久不在. 金编莫我授,羽驾亦难攀. 檐际千峰出,游思遍人寰. 勿复尘埃事,归来且闭关. 滕王阁 唐 杜牧 滕阁中春绮席开, 柘枝蛮鼓殷情雷. 垂楼万幕青云合, 破浪千帆阵马来. 未掘双龙牛斗气, 高悬一榻栋梁材. 连越控巴知何事, 珠翠沉檀处处催. 钟陵饯送 唐 白居易 翠幕红筵高在云, 歌声一曲万家闻. 路人指点滕王阁, 看送忠州白使君. 滕王阁秋望 唐 张 乔 创来人世殊,几度绕汀芦. 迭浪有时有,闲云无日无. 早凉先燕去,返照后帆孤. 未得营归计,菱歌满旧湖. 重登滕王阁 唐 李涉 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 半是半非君莫问,西山长在水长流. 滕王阁 宋 王安石 白浪翻江无已时, 陈蕃徐孺去何之? 愁来径上滕王阁, 覆取文公一片碑. 题滕王阁 宋 苏辙 客从筠溪来,奇侧舟一叶. 忽观章贡馀,晃荡天水接. 霜风出洲渚,草木见毫末. 气奔西山浮,声动古今业. 楼观却相倚,山川互开阖. 心惊鱼鸟会,目送凫雁灭. 遥观客帆久,更悟江流阔. 使君东鲁儒,府有徐孺榻. 高谈对宾旅,确论精到骨. 余思属洲山,登临寄遗堞. 骄王应笑滕,狂客亦怜勃. 万钱罄一饭,千金买丰碣. 毫气相凌荡,俳语终仓卒. 事往空长江,人来逐飞楫. 和篇亦无陋,抱恨费弹压. 但当倒瓶罂,一醉沧江月. 登 滕 王 阁 宋 苏轼 坐久淡无虑,悠然片月生. 疏星集渔火,繁露湿江城. 向夕横燕望,今宵习楚声. 因怜竹枝好,翻作豫章行. 滕王阁感怀 宋 王安国 滕王平日好追游,高阁魏然枕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 极目烟波吟不尽,西山重迭乱云浮. 和秀野刘丈寄示南昌诸诗 宋 朱熹 滕王阁下水初生, 闻道登临复快晴. 帝子岂知陈迹在, 长江肯趁曲池平. 山楹雨罢珠帘卷, 檐铎风惊玉配鸣. 满眼悲秋今古恨, 人生辛苦竟何成! 赋滕王阁 宋 辛弃疾 高阁临江渚, 访层城,空余旧迹,暗然怀古. 画栋珠帘当日事,不见朝云暮雨. 但遣意西山南浦. 天宇修眉浮新绿,映悠悠潭影长如故. 空有恨,奈何许! 王郎健笔夸翘楚. 到如今,落霞孤鹜,竞传佳句. 物换星移知几度?梦想珠帘歌舞. 为徙倚,阑干凝伫. 目断平芜苍波晚,快江风一瞬澄襟暑. 谁共饮?有诗侣. 长寿乐 宋 李清照 南昌生日 微寒应候. 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 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 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 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 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 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 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滕王阁 宋 文天祥 五云窗户瞰沧浪, 犹闻唐人翰墨香. 日月四时黄道阔, 江山一片画图长. 回风何处搏双雁, 冻雨谁人驾独航. 回首十年此漂泊, 阁前新柳已成行. 滕王阁次韵刘允叔 宋 戴复古 消遣客怀寻胜事,酒杯诗卷得同携. 当年杰阁栖龙子,今日空梁落燕泥. 斜照浴红秋水上,好山横碧画栏西. 几人登览皆磨灭,惟有前峰压不底. 登滕王阁 宋 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西山云涨,章江涛作. 何处征帆林杪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近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漂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着. 向黄昏,断送客魂销,城头角. 滕 王 阁 王英 连城高阁起崔嵬,帝子曾经歌舞来. 四面帘栊开晴雾,半空箫鼓隐春雷. 缑山谩说乘龙去,辽海徒闻化鹤回. 惟有三王遗刻在,年年风雨长莓苔. 滕 王 阁 宗必经 高阁连城十二栏,西风领客共跻攀. 半帘烟雨长江外,千里湖山咫尺间. 雁带秋声归别浦,莺分春色过巴山. 当年蛱蝶知谁画,一梦庄周去不还. 滕 王 阁 虞集 天寒江阁立苍茫,百尺栏杆迤夕阳. 岁久鱼龙非故物,春深蛱蝶是何王? 帆樯星斗通南极,车盖风云拥豫章. 灯火夜归湖上雨,隔邻呼酒说干将. 题 滕 王 阁 虞集 豫章城上滕王阁,不见鸣銮佩玉声. 惟有当时帘外有,夜深依旧照江城. 滕王阁 虞集 危楼百尺倚栏杆,满目江山不厌看. 空翠远凝江树小,落霞飞送酒杯宽. 千年剑气冲牛斗,半夜天香下广寒. 我欲乘鸾朝帝阙,五云深处是长安. 滕 王 阁 王慎中 前王欢赏地,栋宇已成空. 惟有西山色,还将旧日同. 夷犹临短槛,感叹对长风. 世事匆匆里,江流自向东. 滕 王 阁 李东阳 滕王高阁罢崔嵬,谁筑西江第一台! 云雨不收歌舞地,文章空叹古今才. 丰城夜气闻龙起,彭蠡秋风送雁来. 几欲乘槎问牛斗,不知平地有三台? 滕 王 。

三、王勃滕王阁序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赏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何以成为千古名句? 是因为它对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其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视野开阔.天上布满晚霞,天空中一只大雁飞过.秋天的水与广阔的天空相接,呈现出同一种颜色.组成了一幅天地浑然一体的波澜壮阔的画面.没有广阔的胸襟和气度的人,是断不能写出这样视野开阔的句子来的.都督阎公与其说是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这两句而赞叹,不如说是为王勃蕴涵在这简单的句子中的胸襟和气度以及才气所折服了. 二是动静搭配.天空中的晚霞即使再美,也让人感觉有点单调,少了些许生气.在这种情况下,高明的作家总是设法用动静搭配的方式来补救.如杜甫的诗句“星垂平野阔”是静态展示,“月涌大江流”则是动态展现.上下句一动一静,动静一搭配,境界就出来了.王勃也深谙此道,于是在“落霞”中加进一只“孤鹜”.这一来,动态有了,生气也有了,自然也就不单调了. 三是情景交融.王勃虽然年轻,但颇有才气,然而怀才不遇,辗转漂泊.一种深深的孤独感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与“落霞”齐飞的那只“孤鹜”,与其说是一只大雁,不如说是王勃自身的写照,是王勃的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在文句中的间接反映.而从“落霞”中,我们也不难体会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那种人生感慨. 四是平中见奇.一开始就把文句写得很精彩,先声夺人,是一种写法;一开始写得相当平淡,经过层层铺垫之后,才推出精彩的部分来,平中见奇,也是一种写法.王勃显然采用了后面一种写法.有了前面“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和“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这些平淡语句的铺垫,再推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精彩的语句,也就水到渠成的了.难怪都督阎公听了他前面写的内容,不以为然,其后才为王勃的文才所折服了.。

四、《腾王阁序》中的千古名句是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素称千古绝唱。它那强大的艺术魅力究竟来自何处?来自于它所赋予读者的一种五彩斑斓的美?一种美的最完美塑造? 首先是色彩美。

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鹜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鹜近乎一个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边半个天空,尚在碧空显露,碧空相对于落霞光度稍逊,但相对于孤鹜来说却较亮,它们——孤鹜、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对比——孤鹜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 孤鹜的颜色以绿、褐、紫等为主,属于冷色,而且它们之间是补色关系。

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蓝宝石色的,和晚霞的颜色也是互补色的。我们知道,当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相邻时,能构成最强的对比,在效果上,能使双方达到最大的鲜明度。

王勃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对比,使整个图案显得格外地鲜明而美丽。 其次是动态美。

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秋水虽然平静,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会死气沉沉。

微风过处,秋水上会不断地泛起涟漪,涟漪过处,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 这分明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

其三是虚实美。碧空高深无比,红霞稍低些,而孤鹜又更低,这就有了三个层次,而它们下边又有秋水。

秋天的水是宁静的,当“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天上的画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谓“天光云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个层次。 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

这就构成了实景与虚景的对比。况且微风过处,秋水泛起涟漪,平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样构成了一种虚实之美。

其四是立体空间美。 “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天边,天空和水面?地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形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立体空间的真实感。

不仅如此,“秋水共长天一色”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这是人们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 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天顶,这是人们视野中最高之处。

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立体美。

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 此句中,鸟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则是无生命的,这里,后者成了前者活动的背景,而前者则是后者中一个有情感、有意志的动点,令人想到有生和无生;晚霞长空亘古常存,而孤鹜则只是一个匆匆过客,给人一种永恒和短暂的感触;“孤”鹜与“落”霞齐飞,一只“孤”鹜,缘何而孤?飞向那里?……令人顿生情思;“秋水共长天一色”,远方水天相接之处,茫茫缈缈,那里是王勃的心绪所在?那里景色又如何?……给人以无穷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