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黄昏的诗句

如王勃《采莲曲》中“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观山路几重”,思绪绵绵,其情切切。

唐代诗人吴融《金桥感事》:“日暮长亭正愁绝,悲笳一曲戌烟中”。“长亭”本送别之地,日暮长亭真是悲愁到了极点,而笳又催逼,此时此景怎能不触怀。

李峤的《倡妇行》有“夜夜风霜苦,年年征戌频。山西常落日,塞北久无春”句,风霜苦,征戌频,落日无春,将思妇哀怨烘托而出。

金胜叹《杜诗解》卷四中总结到:唐人诗每用“愁”字,必以“暮”字对。秋乃岁之暮暮乃日之秋也,都作伤心字用。

黄昏之时,唐边塞诗人狂放不羁,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便自然流露出来,同时搀杂着焦急与黄昏的忧虑,个体人生短暂,真正遥远漫长的是实现不朽业绩的历程。 如王昌龄《从军行》中:“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夜挑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充满了胜利后的豪情,表现了报国建功之志。

岑参著名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又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句,萧索酷寒中又有绚丽烂漫,可见诗人的豪迈乐观与积极向上之精神;又有王维的《出塞作》:“居廷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际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之句把外虏喻为天骄,暮时秋日正是天高空旷,闪忽无常之时,弓马轻快,显现了杀敌之豪情。

唐边塞诗中日暮黄昏诗句还描写了边塞的荒凉,恶劣,凋敝和战争的惨烈,表现边塞之苦,军中之愁。高适《同李员外贺词野大夫破九曲之作》中:“鬼哭黄埃暮天愁白日昏。

”一幅悲凉愁苦的边塞之景;《燕歌行》中:“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的萧条与“美人帐下犹歌舞”的寻欢比较,边塞之景更加突出;耿讳《塞上曲》中:“塞鸿过尽残阳里,楼上凄凄暮角声。”塞鸿日暮,号角凄凄的悲凉之景写出边塞将士的愁苦,“也折射出国势的变化给边塞诗作投下的烙印”。

二、关于黄昏的诗句

【春怨】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从军行】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代赠二首之一】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蝶恋花】

楼外垂杨千万缕,

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

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

便作无情,莫也愁人苦。

把酒送春春不语,

黄昏却下潇潇雨。

【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三、描写黄昏的诗句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 / 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释义: 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 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 唐代:王勃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释义:打开雕花精美的阁门,俯视彩饰的屋脊,山峰平原尽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惊讶。遍地是里巷宅舍,许多钟鸣鼎食的富贵人家。

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傍晚渔舟中传出的歌声,响彻彭蠡湖滨,雁群感到寒意而发出的惊叫,鸣声到衡阳之浦为止。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释义: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酒·其五》 魏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释义: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释义: 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四、形容黄昏美景的诗词

山园小梅 【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秋夜牵情 【宋】朱淑真 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 笺素拆封还又改,酒杯慵举却重温. 灯花占断烧心事,罗袖长供挹泪痕. 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 浣溪沙 【宋】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阮郎归 【宋】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虞美人 【宋】苏轼 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日长帘暮望黄昏.及至黄昏时候、转销魂. 君还知道相思苦.怎忍抛奴去.不辞迢递过关山.只恐别郎容易、见郎难. 如梦令 【清】纳兰性德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

.。

五、形容黄昏的诗词

1、[唐] 戎昱《别离作》

原文选段:

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

黄昏掩门后,寂寞自心知。

释义:

手里拿着杏花的枝叶,没有经历过离别。黄昏关门之后,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寂寞。

2、[唐] 张祜《题海盐南馆》

原文选段:

黑夜山魈语,黄昏海燕归。

释义:

夜黑的时候山间的鬼怪在说话,黄昏的时候海燕也回巢了。

3、[清] 曹雪芹《葬花吟》

原文选段: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释义:

杜鹃泣尽血泪默默无闻,凄惨的黄昏正在降临。我扛着花锄忍痛归去,关好了深深的闺门。

4、[宋] 陆游《卜算子 咏梅》

原文选段: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释义:

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

5、[唐] 于鹄《赠王道者》

原文选段:

唯到黄昏后,溪中闻磬声。

释义:

只有到了黄昏之后,小河边才传来击磬的声音。

六、描写黄昏的诗句有哪些

描写黄昏的诗句: 《登鹳雀楼》、《清平乐·雨晴烟晚》、《使至塞上》、《乐游原 / 登乐游原》、《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等。

1、《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释义: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2、《清平乐·雨晴烟晚》 五代: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

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

译文:雨后初晴,傍晚淡烟弥漫,碧绿的春水涨满新池。双燕飞回柳树低垂的庭院,小小的阁楼里画帘高高卷起。

黄昏时独自倚着朱栏,西南天空挂着一弯如眉的新月。台阶上的落花随风飞舞,罗衣显得格外寒冷。

3、《使至塞上》 唐代: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释义: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

4、《乐游原 / 登乐游原》 唐代: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释义:傍晚时心情不快,驾着车登上古原。夕阳啊无限美好,只不过接近黄昏。

5、《虞美人·黄昏又听城头角》 清代:纳兰性德 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译文:黄昏时分又听到城头传来号角声,病中的我勉强坐起,心情不佳。药刚刚煮沸,灯烛发出青色的光焰,快要烧尽的熏香散发半缕青烟,又勾起无限伤感。

自古以来多情者总是多病,我照着镜子,叹惜自己憔悴不堪的容颜。读一句你的《弹指词》,泪水突然滑落,拜托东风不要把我在病中对你的思念诉与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