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了伏笔照应的诗句

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意境上的美,那种美,落落大方,盘根错节,长在一段日子上。是啊,“新醅酒,小火炉”,凡俗的事物,在他的笔下,生动温暖,回味无穷。

最妙的,是晚来天欲雪,为这首诗,打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押韵在能否饮上一杯?在这里,诗人巧妙地直点主题。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 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 窗残月,总是离人泪。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

峰回路转,曲折尽致,读来只觉精神飞动,情 韵无限。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丽而实已为下文转写乡愁埋 下伏笔。

二、表达陪衬的诗句

一、冷暖相衬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动静相衬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三、乐哀相衬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四、大小相衬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五、声寂相衬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王实甫《长亭送别》【一煞】)

六、收放相衬

虽然眼底人千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内成灰.(王实甫《长亭送别》【耍孩儿】)

七、正反相衬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抒怀》)

八、明暗相衬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白居易《琵琶行》)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

九、虚实相衬

实,正面写,直接写,写眼前所见所闻;虚,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所思所想.

李煜《虞美人》中,实景虚景交相辉映.一面写眼前之景,“春花秋月”“小楼昨夜又东风”;一面又沉入对往事的回忆,“故国不堪回首”“雕栏玉砌”“朱颜”,对照之下,让人顿生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集中到一个“愁”字上,真实而又深沉!

柳永《雨霖铃》中,上片写的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已经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而又不得不别的心情;下片是对别后生活的设想,着意描绘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全是虚写.读完下片再看上片,便会理解实景实事的深刻内涵了,“都门帐饮无绪”“无语凝噎”,意在表现词人在分别时对心爱的人的深厚的感情,难舍难分.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实景和虚景相互映衬.赤壁的险要形势是实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词人亲眼所见;火烧曹营是虚景,“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是词人的想象.二者相互衬托,是谓虚实相济.

姜夔《扬州慢》中,上片“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写的是词人想象中的扬州昔日繁华的图景,是虚景.“尽荠麦青青”写的是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景,两幅虚实相济、对比鲜明的图景中自然寄予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下片则虚写杜牧的“重到须惊”“难赋深情”,而实写扬州著名的景点二十四桥,返照出今日扬州是何等的凄清、荒凉.综观全词,有虚有实,有景有情,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颇有身临其境之感.

十、以景衬境

李白《蜀道难》写蜀道的难行,第一段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西游何时还?”句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切的境界.“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山空.”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这里诗人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的烘托了蜀道之难.

十一、以景衬情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端正好】)

四色山围中,一鞭残照里.(王实甫《长亭送别》【收尾】)

张生远去,莺莺含情凝望,夕阳里偶尔又见征马,随即又隐没,只留下一片寂静,烘托出莺莺怅然若失的心境.

十二、侧面烘托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登高》)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诗人到了京城,不去结交权势贵族,却独自呆在官邸里以“闲作草”“戏分茶”消磨时光 ,似乎在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从侧面揭露出当时政治的腐败、黑暗,诗人对官场感到厌倦.

三、阶下囚帝王的诗句

《相见欢》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当作于公元975年(北宋太祖开宝八年)李煜被俘之后。南唐灭亡,李煜被俘北上,留居汴京(今河南开封)二年多。待罪被囚的生活使他感到极大的痛苦。他给金陵(今江苏南京)旧宫人的信说“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王铚《默记》卷下)。此词即写于作者身为阶下囚时期。

《虞美人》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四、枕上偶成中写了出处的诗句

枕上偶成中写了出处的诗句是”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枕上偶成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放臣不复望修门”,起句突兀,愤然不平。其实这对陆游来说,是蓄之也久,其发也烈。因为他当年离开临安时就已经痛下了这个决心,既然“不复望修门”,那么此身何以寄托。这不寻常的起句,如高山落石,势不可遏,所以接着便顶上一句:那江畔遍地黄叶的村庄便是我的托身之所。“黄叶村”,既点出寄身出处,也于景色之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