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陌上桑》的句子解释

陌上桑.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

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

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

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

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

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

(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

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

2. 陌上桑这首诗表达的感情基调

《陌上桑》是一篇乐府叙事诗。

它讲述的是一位美貌女子名叫罗敷,一日在采桑路上恰巧被一个太守遇上,太守为罗敷美色所动,问她愿不愿意跟随自己回家。太守原以为凭借自己的权势,这位民间女子一定会爽然允诺。

想不到罗敷非但不领情,还把他着实奚落了一番,使这位堂堂太守碰了一鼻子灰,无趣之极。 这一内容与秋胡戏妻的记载有某种相似,或者可以认为《陌上桑》的创作曾经受到了秋胡故事的某些启发。

据《列女传》和《西京杂记》所说:秋胡新婚方三月,即辞家游宦。三年后锦衣还乡,路上遇一采桑女,见而悦之,进行调戏,遭拒绝。

回到家里,方知刚才那位女子原来是自己妻子。其妻也明白了真相,对丈夫的不良品性十分怨恨,于是赴沂水而死。

与秋胡故事相比,《陌上桑》内容有两处显著不同,一是罗敷乐观、机智的性格,二是作品故事喜剧式的结局,因此,尽管它与秋胡戏妻故事有一定联系,但它又完全是一首独创的作品。后来有人把两本牵合在一起,如王筠《陌上桑》云:“秋胡始停马,罗敷未满箱。”

作为一种新的创作未尝不可。又有人用秋胡故事的模式来解说《陌上桑》,认为“罗敷即使君之妻,使君即罗敷之夫”(朱熹)。

但这一结论难以从《陌上桑》作品本身得到验证。理解《陌上桑》应该从作品的实际出发。

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

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

第三解从“东方千余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 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

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一个人,总是先识其外貌,然后再洞达其心灵。《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

罗敷刚出现,还只是笼统地给人一个“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开,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好女”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逐渐变得具体和彰明。第二、三解,诗人的笔墨从摹写容貌转为表现性情,通过罗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受侵害。当然这只是大致的概括,事实上,作品在这方面也不乏灵活的安排。

如第一解虽然主要写容貌,“罗敷喜蚕桑”则又表现出她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第二、三解虽然主要揭示她内心情感,但第二解使君立马踟蹰不前,分明又暗中映显出罗敷美貌丽态的魅力,第三解罗敷夸扬丈夫姿容,与一解总述罗敷美好“遥对”(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不正可以见到罗敷本人的倩影吗?诗人笔下的罗敷品貌俱美,从而赋予这一艺术形象更高的审美价值。读完全诗,人们对罗敷的喜爱比起诗中那些忘乎所以的观望者的态度来更加深厚真挚,因为他们还仅仅是为罗敷的容貌所吸引,读者却又对罗敷的品格投以敬佩。

从这一意义上说,《陌上桑》与《诗经·硕人》在摹绘美人的形象方面,其区别不仅在于具体手法的不同(这一点下面还会谈到),还在于它由比较单纯地刻画人物的容貌之美进而达到表现性情之美,这后面一点显然在文学形象的创造史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

如第一解写罗敷之美,不用《硕人》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先写罗敷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的铺叙中映现出来。

前人评汉乐府《江南》诗句“莲叶何田田”,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

这话也可以被运用来说明本篇上述诗句的艺术特点。更奇妙的是,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为敏感,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深深吸引,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激动不宁的心情和从她身上获得的审美满足。

借助于他们的目光,读者似乎也亲眼饱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

这是《陌上桑》为描写文学形象提供的新鲜经验。 除了从侧面摹写形象外,本篇还善于从侧面表达意图,这主要是指第三解罗敷夸夫的内容。

对这段内容,人们有两。

3. 陌上桑

这个文言文出自《乐府诗集》。

一名“艳歌罗敷行”,乐府诗,是汉代著名民间敍事诗。它敍述了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子罗敷而遭到严词斥责的故事,被选入教材。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语译. 太阳高挂在东南方,照到了我秦氏的楼房。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

罗敷喜欢养蚕和采桑,采桑来到了城南。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绳络,用桂枝做篮子上的提柄。

头上梳著倭堕髻,耳上挂著明月珠。杏黄的绫罗做下裙,紫色的绫罗制短袄。

当路上行人看到了罗敷,就放下担子抚摩髭须。当少年看到了罗敷,就脱下帽子整理发巾。

使耕田的忘了犁耙,使锄地的忘了锄头。 回家都抱怨妻子丑陋,只因为多看了罗敷一眼。

太守从南方过来,五匹马都停下了脚步。太守派个小吏前往,请问是谁家的女子?秦家有位姣好的女郎,本名叫罗敷。

请问罗敷今年几岁?二十还不足,十五却有余。太守请问罗敷,能和我同生一车走吗?罗敷亲自上前回答:太守怎麽这麽傻!太守有自己的妻子,罗敷有自己的丈夫。

东方出现了一千多车骑,我的夫婿就在最前头。用什麽来辨识我的丈夫,那骑著白马有黑马跟随的。

马尾上系著青丝绳,马头上罩著黄金络。腰中佩著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岁做了府中的小吏,二十岁在朝为大夫。三十岁官拜侍中郎,四十岁做了一城的太守。

他有洁白的皮肤,脸上略长一些髭须。 在公所中迈著方步,在府衙里慢慢走踱。

在座有几千人,都说我的丈夫特殊。 .赏析. 这是一首流传民间的故事诗。

叙述秦罗敷美艳动人,众人为她倾倒。连太守也想追求她,但因罗敷有夫,而予以拒绝了。

它最早著录於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 据宋书的原注说:「三解。

前有艳词曲,后有趋。」(按:解是乐歌的段落。

一解犹言一章。艳词曲犹前奏,趋犹尾声。)

玉台新咏辑录时,题为《日出东南隅行》。而乐府诗集则又题为《陌上桑》。

据崔豹古今注:「陌上桑者,出秦氐女子。秦氐邯郸人,有女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

王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於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

罗敷巧弹筝,乃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不过,我们看崔豹的本事和原诗的内容也不甚符合,恐怕是后来衍生的传说。

全诗分成三解(段),第一段夸饰罗敷的发型、衣饰以及罗敷采桑时所用的篮子之洁美。 以致引起众人对她的喜爱。

诗中首二句「日出东南称,照我秦氐楼」恐怕是歌者对於听众的开场白,所以用第一人称的口吻,藉以引起下文,这是民间歌谣特有常用的风格。这首诗大概也是用讲唱的方式予以表现出来。

至於诗中的主角秦罗敷也是民谣中惯用的美女姓名。如古诗焦仲卿妻有「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又汉书昌邑哀王传:「严延年……女罗紨,前为故王妻」。周寿昌汉书注校补:「罗紨即罗敷,古美人名,故汉女子多取为名。

」倭堕也作 鬌、逶迤。萧子显的《日出东南隅行》中有「逶迤梁家髻」的句子,他用「梁家髻」来诠释「倭堕髻」。

按;后汉书梁冀传:「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 」李贤注引风俗通说:「堕马髻者,侧在一边……始自冀家所为,京师翕然皆放效之。

」崔豹古今注别说:「倭堕髻,一云堕马之余形也。」照这样看来,倭堕髻有些类似现代女人的发式,马尾型,只是略偏一旁而已。

明月是珠宝名。楚辞九章沙江:「被明月兮佩宝璐」之句。

从「青丝为笼系」以下六句,都在夸饰秦罗敷的衣饰之华美以及发型与手持物件等。之所以如此安排,用意在以此烘托主人公的突出。

这也是民歌中惯用的手法。如《羽林郎》的描写胡姬,《焦仲卿妻》的刻划刘兰芝等皆是。

谢谢请给我一个好评。

4. 陌上桑翻译

陌上桑

汉乐府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5. 美人诗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 卫风 硕人》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其始来也,耀乎若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战国 楚 宋玉《神女赋》 美人既醉,朱颜酡些。战国 楚 宋玉《招魂》 体若游龙,袖如素霓。

汉 傅毅《舞赋》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汉 李延年《歌一首》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唐 王维《洛阳女儿行》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唐 王昌龄《西宫秋怨》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 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唐 李白《西施》 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镜湖水如月,耶溪女如雪。

新妆荡新波,光景两奇绝。唐 李白《越女词五首》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唐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唐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唐 白居易《长恨歌》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唐 杜甫《丽人行》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唐 杜牧《赠别二首》 过雨樱桃血满枝,弄色奇花红间紫。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红楼梦》第六十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