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敬亭山的古诗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游敬亭山诗 【南齐】谢朓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

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

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

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

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

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 《由宣城泛湖东下》 陈毅 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

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游敬亭山记.(明)王思任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赏心也。

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丽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

望敬亭绛雰浮山急,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 既束带竣谒事,乃以青蛙走眺之。

一径千绕,绿霞翳染,不知几千万竹树,党结寒阴,使人骨面之血,皆为蒏碧,而向之所谓鸟鸣莺啭者,但有茫然,竟不知声在何处?厨人尾我,以一觞劳之留云阁上。至此而又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往还”造句之精也。

朓乎白乎!归来乎!吾与尔凌丹梯以接天语也。 日暮景收,峰涛沸乱,饮猿出啼,予栗然不能止,归卧舟中,梦登一大亭,有古柏一本,可五六人围,高百余丈,世眼未睹,世相不及,峭崿斗突,逼嵌其中,榜曰:“敬亭”,又与予所者异。

嗟乎!昼夜相半,牛山短而蕉鹿长,回视霭空间,梦何在乎?游亦何在乎?又焉知予向者游之非梦,而梦之非游也,止可以壬寅四月记之尔。

二、请问描写敬亭山的诗句有什么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游敬亭山诗 【南齐】谢朓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

游敬亭山记.(明)王思任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之赏心也。姑孰据江之上游,山魁而水怒,从青山讨宛,则曲曲镜湾,吐云蒸媚,山水秀丽清矣。曾过响潭,鸟语入流,两壁互答。望敬亭绛雰浮山急,令我杳然生翼,而吏卒守之,不得动。

三、古诗独坐敬亭山诗意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四、赞美敬亭山的诗句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游敬亭山诗 【南齐】谢朓

兹山亘百里,合沓与云齐。隐沦既已托,灵异居然栖。

上干蔽白日,下属带回溪。交藤荒且蔓,樛枝耸复低。

独鹤方朝唳,饥鼯此夜啼。渫云已漫漫,夕雨亦凄凄。

我行虽纡组,兼得寻幽蹊。缘源殊未极,归径窅如迷。

要欲追奇趣,即此陵丹梯。皇恩竟已矣,兹理庶无暌。

五、独坐敬亭山的诗句词意思

一、要理解《独坐敬亭山》标题的意思,首先要理解“坐”的意思,此处,为“坐”的本意,那么,即解释为:独自一人坐在敬亭山上。另外,也可联系诗句或诗意来揣测标题意思。

关于“坐”的解释:

1. 古人双膝跪地,把臀部靠在脚后跟上,这是其本义,后泛指以臀部着物而止息:席地而~。~待。~垫。~骨。~化(佛教指和尚盘膝坐着死去)。~禅。~功。~骑。

2. 乘,搭:~车。~船。

3. 坚守,引申为常驻,不动:“楚人~其北门,而覆诸山下”。~庄。

4. 建筑物的位置或背对着某一方向:~落。~北朝南。

5. 把锅、壶等放在火上:~锅。

6. 物体向后施压力:房顶往后~。

7. 介词,因,由于,为着:“停车~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8. 副词(a.空,徒然,如“胡为~自苦,吞悲仍抚膺”;b.无故,自然而然,如“如若此,则盐必~长十倍”;c.遂,即将,如“寒英~销落,何用慰远客”;d.深,如“感此伤妾心,~愁红颜老”;e.正,恰好,如“西村渡口人烟晚,~见渔舟两两归”)。

9. 定罪:连~。反~。~赃(犯贪赃罪)。

10. 瓜果等植物结实:~瓜。~果。

11. 同“座”。

标题《独坐敬亭山》中的“坐”当取这里的第一个解释。

二、原文赏析

独坐敬亭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白话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作者李白: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