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森林和沙漠的句子

森林与环境: 覆盖在大地上的郁郁葱葱的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又最可珍贵的“绿色财富” 人类的祖先最初就是生活在森林里的。

他们靠采集野果、捕捉鸟兽为食,用树叶、兽皮做衣,在树枝上架巢做屋。森林是人类的老家,人类是从这里起源和发展起来的。

直到今天,森林仍然为我们提供着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资料。估计世界上有3亿人以森林为家,靠森林谋生。

森林提供包括果子、种子、坚果、根茎、块茎、菌类等各种食物,泰国的某些林业地区,60%的粮食取自森林。森林灌木丛中的动物还给人们提供肉食和动物蛋白。

木材的用途很广,造房子,开矿山,修铁路,架桥梁,造纸,做家具……森林为数百万人提供了就业机会。其他的林产品也丰富多彩,松脂、烤胶、虫蜡、香料等等,都是轻工业的原料。

我国和印度使用药用植物已有5000年的历史,今天世界上大多数的药材仍旧依靠植物和森林取得。在发达国家,1/4药品中的活性配料来自药用植物。

薪柴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燃料。世界上约有20亿人靠木柴和木炭做饭。

像布隆迪、不丹等一些国家,90%以上的能源靠森林提供。森林的更大价值,还在于它保护和改善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不妨说,森林就像大自然的“调度师”,它调节着自然界中空气和水的循环,影响着气候的变化,保护着土壤不受风雨的侵犯,减轻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森林不愧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一棵椴树一天能吸收16公斤二氧化碳,150公顷杨、柳、槐等阔叶林一天可产生100吨氧气。

城市居民如果平均每人占有10平方米树木或25平方米草地,他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就有了去处,所需要的氧气也有了来源。森林能涵养水源,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青山常在,碧水长流”,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降水的雨水,一部分被树冠截留,大部分落到树下的枯枝败叶和疏松多孔的林地土壤里被蓄留起来,有的被林中植物根系吸收,有的通过蒸发返回大气。

1公顷森林一年能蒸发8000吨水,使林区空气湿润,降水增加,冬暖夏凉,这样它又起到了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制止水土流失。

狂风吹来,它用树身树冠挡住去路,降低风速,树根又长又密,抓住土壤,不让大风吹走。大雨降落到森林里,渗入土壤深层和岩石缝隙,以地下水的形式缓缓流出,冲不走土壤。

据非洲肯尼亚的记录,当年降雨量为500毫米时,农垦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100倍,放牧地的泥沙流失量是林区的3000倍。我们不是要制止沙漠化和水土流失吗?最有效的帮手就是森林。

森林还是改善环境、抗击污染的“主将” 樟树、夹竹桃、丁香、枫树、刺槐、臭椿、桧柏、女贞、橡树、红柳、木槿、榆树、马尾松、法国梧桐等都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硫、氯气、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的能力。这些气体通过绿化林带,通常有1/4可以得到净化。

树叶通过其上面的绒毛、分泌的粘液和油脂等,对尘粒有很强的吸附和过滤作用。每公顷森林每年能吸附50~80吨粉尘,城市绿化地带空气的含尘量一般要比非绿化地带少一半以上。

许多树木能分泌杀菌素,如松树分泌的杀菌素就能杀死白喉、痢疾、结核病的病原微生物。闹市区空气里的细菌含量,要比绿化地区多85%。

林木还能吸收噪声。一条40米宽的林带,可以降低噪声10~15分贝。

你看,森林既能提供食物、药材、燃料、原料,又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促进退化土地复兴,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是人类和自然持续发展的保证。你看,树木既能美化环境,改善小气候,又有吸尘、消音、除污、防疫,制造新鲜空气,城市居民如能生活在一个绿树成荫、繁花似锦的绿化环境里,实在是一大幸运。

森林是如此重要,以致联合国粮农组织把“森林”与生命”定为1991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不是以植树本身为目标,而是要表明森林如何能帮助人类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要强调森林有持久生产力的作用,即在为后代保存资源基础的同时,满足现在生产不断发展的需求;要提醒人们认识森林不仅能提供粮食、燃料,而且具有最根本的保护环境的价值。如果没有森林,陆地上绝大多数的生物会灭绝,绝大多数的水会流入海洋;大气中氧气会减少、二氧化碳会增加;气温会显著升高,水旱灾害会经常发生…… 一句话,没有森林就没有生命 可是,很多人却似乎不懂得这一点,他们不仅不知道如何爱惜森林,相反地尽在无情地摧残它们。

请看:“几百台拖拉机、推土机隆隆作响,难以数计的林木倒在地上,动物吓跑了,土地被推平。接着火焰四起,浓烟弥漫,鸟儿哀鸣,猴子嚎叫……” 这是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热带森林被破坏的一个场景。

据说,这里每天有上百万棵大树被毁掉。森林被毁并非自今日始,也不仅仅发生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森林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人类,给人类提供了吃、穿、住的条件,但自从人类掌握了取火、用火的技术以后,就开始回过头来向自己的“老家”进攻了。从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发展粗放牧畜和进行刀耕火种时起,森林便遭到了巨大的破坏。

以后更是变本加厉,日益严重。四五千年前,欧洲森林面积。

2.要一段 关于 沙漠化的主持词 跪求啊

班会主题: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班会内容(过程):甲:晶莹的蓝天和深沉的黄土地孕育出清新透亮的绿,乙:绿色这是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生命之色。

甲: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唯一家园。乙:地球是一个极可爱又容易破碎的星球,但是,随着现代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家园正在遭受破坏,地球上的空气、水、土壤等等正在受到严重的污染,这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出示图片)为了共建我们的绿色家园,让我们人人关注环保,甲:曾经,我被一部有关动物的电视记录片深深地吸引。并不是因为难得见到这些凶猛的大型野生动物的新鲜感,而是那在莽原旷野中,驰骋天地间的自由与彪悍,是那捍卫生命、繁衍生息的勇猛搏斗和艰辛觅食的生命意志。

想必你们也曾被美丽的藏羚羊深深吸引,被憨太可鞠的大熊猫逗的开怀大笑.然而,他们已不同往日.贪婪的人们剥夺了他们赖一生存的环境:人们大量填湖造房,群体鲸鱼搁浅在沙滩上;在电锯声中,一颗颗大树奄奄一息,小鸟无家可归;在所谓的动物世界的背后,一些可恶的人们贩卖着藏羚羊大熊猫等珍贵动物的皮毛……我们能熟视无睹吗?不.我们不能,所以,让我们拉开环境保护的神秘面纱,还动物门一个美丽得世界合:二(5)班环保主题班会现在开始!乙:首先,让我们观看两段视频。(视频略)看了视频,我们可以知道环保已经越来越重要。

(二、环保知识竞赛:)甲:污染已越来越严重(出示图片),环保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浙江、我们学校曾开展了很多环保活动。请同学们说说看,你知道哪些活动?乙:大家对环保的了解还有待加强!为了考察大家对环保知识的了解情况,我们特地准备了一些环保方面的知识竞赛题,请看题(题目略)甲:大自然良好的环境哺育着人类及万物,然而人类却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践踏着自然,所以人类也遭到了大自然的严惩。

甲:确实,在高科技日益发展之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保问题:(出示)光化学烟雾、有毒化合物、核污染、石油泄露等等。目前,全球有15%的土地因人类的活动而遭致退化。

目前,世界陆地面积的1/4已经沙漠化。这些问题已引起了全人类的关注。

乙:水是生命之源,然而,水正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目前,全世界有70%左右的人饮用不安全的食用水,平均每天有2.5万人死于因水污染引起的种种疾病。

甲: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首都召开的环境大会上就提出了“救救地球,保护环境”的口号。(出示图片)下面有请周露怡,郭露摇,李光耀进行朗诵。

绿色奥运:(出示图片)甲:今年北京奥运会也突出了环保的主题,倡导“绿色奥运”,出示资料:1.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的三个主题,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将引领着北京奥运会筹办和组织的全过程与全方位,节能环保是主题。乙:2.围绕节能环保的奥运理念,整个奥运村全部采用了太阳能生活热水系统,夏季每天能供应热水600吨,可以满足1.6万名运动员洗浴用水需要。

光这一项就可年节电550万千瓦时,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吨。甲:“筹备奥运会期间,按‘绿色’方式办事,减少筹备奥运对环境的影响;促进城市的环保,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奥组委副主席刘敬民对绿色奥运的理解,深入浅出。7年前北京向世界郑重承诺,“绿色奥运”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将贯穿赛前、赛中与赛后。

乙: 承办奥运会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在成功赢得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的主办权之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以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绿色奥运的承诺。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北京奥组委与温哥华冬季奥运会组委会、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三方负责人共同签署了《2007“少开一天车” ――六五环境日倡议书》,并于今年世界环境日在北京、温哥华两地共同发起的2007年“少开一天车”活动。

《倡议书》发出“用减排温室气体遏止全球变暖,用点滴努力共保环境友好”的倡议:在没有紧要事情的情况下,放弃开车,采取乘坐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图片) 甲:6月底,50辆服务奥运的节能、环保电动公交车由北京公交集团在长安街区域试运行。奥运会期间,这批车辆将在奥运村、北部赛区、媒体村的内部环线上服务。

试运行的奥运电动公交车使用锂离子电池为动力,具有零污染、零排放、能量密度高、体积小和循环使用寿命长等优点。除此之外,它们还有一个环保亮点,即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纳米领域技术“光触媒”,在出厂前进行了车内自清洁除味喷涂。

据北京公交集团科技处相关人士介绍,经过喷涂的车辆一次性通过了权威部门的检测,车内甲醛、氨、苯、甲苯、二甲苯等有害含量均低于0.01毫克/立方米。我们能为环保所做的事很多,让我们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从小事做起吧。

我想,如果人人都这样做,那么我们的生活环境就会减少一些污染。乙: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后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环境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甲:你看——水变清了,天变蓝了,大地一片春光。乙:你听——森林里笑声不断,大小动物喜笑颜开。

甲: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空间会更洁净,我们的地球妈妈会更年轻。

3.10句关于自然灾害的句子,加一句感受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是渺小的,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大自然所带来的灾难而哭泣,这何尝不是地球母亲的哭泣,我们一次次的伤害他,她只是在提醒我们错了,现在环保低碳都是在爱我们自己的母亲,今天你低碳了吗?

4.求关于描写土地荒漠化的好段落,要求描写时侧重于土地荒漠化使地球

荒漠化是指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是指年降雪量与潜在蒸发散量之比在0.05—0.65之间的地区,不包括极区与亚极区。“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一种作用或数种作用结合导致的干旱区、半干旱区和亚湿润干旱地区雨浇地、水浇地或草原、牧场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的降低或丧失。

其中包括:风蚀和水蚀所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或经济特性的退化;自然植被的长期丧失。地球陆地表面极薄的一层物质就是土壤层,它对于人类和陆生动植物生存极为关键。

没有土壤层,地球上就不可能生长任何草木、谷物,不可能有动物和人类的生存。荒漠化,就是土壤层土质恶化,有机物质下降乃至消失,造成表面沙化或板结从而成为不毛之地。

荒漠化不仅造成贫困,而且迫使人们离开故土,造成严重可怕的移民浪潮。荒漠化被视为人类在环境领域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

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

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

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沙漠化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和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发生流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区。广义荒漠化则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1994年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中,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arid)、半干旱(semi-arid )和亚湿润干旱(dry subhumid)地区的土地退化。该定义明确了3个问题:①“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②“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指年降水量与可能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之比在0.05至0.65之间的地区,但不包括极区和副极区),这就给出了荒漠化产生的背景条件和分布范围;③“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将荒漠化置于宽广的全球土地退化的框架内,从而界定了其区域范围。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造成空前灾难,使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全球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名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

据联合国资料,目前全球1/5人口,1/3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影响。1992年6月世界环境和发展会议上,已把防治荒漠化列为国际社会优先发展和采取行动的领域,并于1993年开始了《联合国关于发生严重干旱或荒漠化国家(特别是非洲)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政府间谈判。

1994年6月17日公约文本正式通过。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向群众进行宣传。

我国是《公约》的缔约国之一。 什么叫荒漠化?过去我们常理解为“沙漠不断扩大,把沙漠里的沙子扩散到越来越广的肥沃土地上去”,这是不准确的。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定义是“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也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都称为荒漠化。

我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