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典战役(影响中国历史的十大经典战役)

左传》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释义:刘康公说:“国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

战争是一个组织或国家互相使用暴力、杀戮的行为,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

由于触发战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军人,因此战争也被视为政治和外交的极端手段。

古往今来,每一次重要的战争都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今天就让我们来细数影响历史走向的十大经典战役.

1、涿鹿之战(文明时代建立之战)

涿鹿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战争”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涿鹿之战,距今大约4600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涿鹿之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远古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重大的影响。

涿鹿大战是中华民族形成的源头之战,涿鹿战争后,华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部族首领黄帝,从此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并被逐步神化。

从这时起,世界上第一个中央有共主的国家建立起来了。

2、牧野之战 (决定中华文明走向的战争)

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附近)进行的一次大决战。

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牧野之战周武王统率兵车300乘,虎贲3000人,甲士4万5千人,战胜了商纣王的17万大军,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先发制人的著名战例。此役终止了商王朝六百年的统治历史,确立了西周王朝的统治。

牧野之战是决定中华文明走向的一场战役,周朝取代了商朝,创建分封制,嫡长子制,同姓不婚制,我们道德准则、价值观的树立,都是从周朝开始延续下来的。

3、长平之战(古代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

长平之战,发生在周赧王53年至55年,秦国名将战神白起,率军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秦军获胜后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也被称为上古最惨烈的一场战争。

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大决战。

赵王判断为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了秦国的离间计,放弃使用老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白起针对赵括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国经此一战大伤元气,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长平之战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惨烈的围歼战。

4、巨鹿之战(奠定汉朝统一的战争)

秦朝末期,诸侯混战。公元前208年,赵王被秦军20万大军围困在巨鹿,被迫派使者向楚怀王求助。当时秦军实力强大,无人敢应战。项羽为报秦军杀父之仇主动请缨,楚怀王便封项羽为上将军,率领五万大军以解巨鹿之困。

项羽破釜沉舟,楚军士气振奋,以一当十,奋勇死战,以三万之众带三天的口粮,九战九捷,大败秦将章酣率领的三十万大军。

正所谓:“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项羽经此一战,也成就了“霸王”之威名.

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战争所取得的一场巨大胜利。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经此一战,秦朝已名存实亡,为汉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5、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东汉末年,腐朽不堪的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名存实亡。在连年征战中的背景下,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前200年),曹操与袁绍两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曹操以两万之众击败袁绍十万大军,集中体现曹操卓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奠定了曹操统一整个北方的基础.

6、赤壁之战 (奠定三国鼎立的战争)

赤壁之战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是以少胜多、运用火攻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曹操率二十万大军顺江而下。东吴的左右督周瑜、程普各自督领一万五千精兵,与刘备军一起逆江而上,与曹军相遇在赤壁。

黄盖提出了火攻敌船之计,于是,孙刘联军大破曹军,烧毁了大量的曹军舟船,曹军又将剩余的曹军舟船都予以烧毁,然后撤退,因为士卒饥疫而死者大半。

此战之后,孙权、刘备各自夺取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7、漠北之战(结束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

漠北之战发生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汉军远离中原,首次远征大漠,是最艰巨的战役。

河南、漠南之战后,匈奴单于虽然率部远徙漠北,但仍不断攻掠汉朝北部边郡,企图诱汉军越过大漠,以逸待劳,击灭汉军。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春,汉武帝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5万骑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并组织步兵数十万、马数万匹以保障作战。漠北之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役,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标志着西汉王朝的鼎盛和匈奴的衰弱。

8、野狐岭之战(影响中国历史的走势与格局)

野狐岭之战是发生于1211年(大金大安三年,大蒙古国成吉思汗六年)八月,在野狐岭(今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这场战役对蒙、金双方的命运起到决定性作用。

在这次战役中,成吉思汗指挥十万大军,集中打击近五十万金国大军的中路十万精锐军队,再趁胜扩大战果,蒙军大胜。金国伤亡二十余万,余众逃散,从此再也没有能力抵抗蒙古铁骑。

在这场大型会战及之后1213年(金贞祐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八年)的怀来战役中,金国连连挫败,导致金国内部发生弑君政变,加速了金国的灭亡。

这场战役不仅决定了蒙金交战双方政权的命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此后中国历史的走势与格局。

9、崖山之战(崖山之后无中华)

崖山海战发生在公元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是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崖山之战标志着元朝对中国的统一。

10、萨尔浒之战(影响满清入关的战争)

萨尔浒之战发生于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在明朝与后金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今辽宁抚顺东大伙房水库附近),大败明军四路进攻的反击战,是明朝与后金辽东战争中的战略决战。

萨尔浒之战中,明军集结全国精锐20万和朝鲜等军队,号称47万大军,向辽东发起进攻,兵分四路进军。

后金方面,努尔哈赤“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就是集中兵力进攻一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5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约5万人,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明军除行动迟缓的李如柏一路败退幸存外,其余几路被后金全歼。萨尔浒大战以后金军全胜、明军大败而结束。

此战役是明清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明清兴亡史上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

后金军此战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乘势攻占开原、铁岭,征服了叶赫部,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明朝则一蹶不振,对后金变为消极妥协,直至清兵叩关而入,明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