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乐山上一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下一句)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释义:

知:晓得,了解。《易·干》:“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乐:喜欢。《周易·系辞上》: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译文:

孔子说:“见闻广博的人喜欢水,有仁心的人喜爱山。见闻广博的人(的特点是)动,有仁心的人(的特点是)静。见闻广博的人(的特点是)快乐,有仁心的人(的特点是)活得长久。”

解读:

这句话主要就是说“知者”“仁者”。现代很多解释,包括教科书上都把知解释为“智”,我是不认同的。我们可以看见,上一句话樊迟才问了“知”“仁”,这句话就说“知者”“仁者”难道没有关系?他们是具有承接关系的。而上一句中的“知”根据我的解释又是和前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一样的意思。

我觉得有必要分清一下“知”和“智”。《易·干》中有“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可见“知”在当时是可以单独用的,不一定就是通“智”。我前文解读了“知”是施行“仁”的第一步,因为你只有知晓、明白了仁,才可能进行开始实践。

“知”是明晓的意思,那么“智”呢?“智”就是人在“知”的基础上对已知内容的把玩和升华。这个过程中就有实践和总结,我们称之为人生经验。如果只知道“知”,和复读机没区别,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称呼的“书呆子”。没有经过大脑,这些“知”对人来说吸引力不大。以前,一位小姑娘对博学的师兄很崇拜,因为这位师兄说话都是引经据典。假如,换成是你和这样的师兄待着会怎么样呢?刚开始也确实佩服,可是久了之后,你就会厌烦,他说的都是名人名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思考,是复述别人的,这个过程中他忘记了自己。我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对待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复读机。所以,那位小姑娘也慢慢地不喜欢师兄了。这就是“知”和“智”的区别。

根据上面乐的解释可知,当时“乐”字也是有喜欢的意思的。所以,市面上有一种断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是不恰当的。我认为应该连起来。而且我在前文也分析了,“乐”字有一层把玩的含义。

至于后面的“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就是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进一步解读。为什么要喜欢水或者山。水是动态的,欢乐也是一种动态,他们具有共同性。山是静态的,长久的,寿也是长久的。比如恒星的寿命来一个人的寿命来比较,那么恒星就是永恒,相对来说就是静止的。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共同性,这里才拿来作一类比。又正是这一类比的方法,又引出了下一句文化或者说文明的变化之道。

关注我爱多嘴,看更多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