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式太极拳(扬一式二十四太极拳)

《太极拳说十要》是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笔录的影响广泛的文献。

从其中的十个要点,明显地反映出斯时、斯人、斯拳架内劲运用的境界,以及由此内劲练法衍生的拳架架构、拳术思想的底层逻辑。

《太极拳说十要》的记录顺序是有条理的,有秩序的,透露出此时的杨式太极拳练法由上向下、由浅到深的过程

《十要》分别是:1)虚灵顶劲、2)含胸拔背、3)松腰、4)分虚实、5)沉肩坠肘、6)用意不用力、7)上下相随、8)内外相合、9)相连不断、10)动中求静。

请看,前七个要点都是从上到下的松沉劲顺序,只有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三个要点是讲总体上的由浅入深的练功过程。

从练阴、练阳、练太极的三种内劲境界看,可以断定《太极拳说十要》为练阴劲之功

《太极拳谱》云,“先识阴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则修练太极拳的过程不离练阴、练阳、练太极三种内劲境界。

练阴就是由天入地的松沉劲;

练阳就是由地升天的升腾劲;

练太极就是阴阳相济的浑圆劲、中和一气,“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也就是老子的《常清静经》要义。

从上面的分析可见,《十要》只是练“阴劲、松沉劲”之功,只是太极拳的入门基本功。

此时《太极拳说十要》虽未言“实腿转身的练法”,但杨澄甫晚期的实腿转身的练法也正是“练阴劲、松沉劲”的脚下生根练法

现在的杨式太极拳的主流就是实腿转身的练法,就是脚下生根的练法,就是松沉劲的练法。

实腿转身的练法,也是杨式太极的宗师杨澄甫晚期的定型练法,这种专求脚下生根的松沉劲,也反证了《十要》的精神大意。

《太极拳说十要》主体就是练松沉劲、阴劲,就是劲起于手、起于心意,收敛入骨,松沉入脚入大地。还没有涉及劲起于脚跟、劲起于腰间的练法,尚须努力,尚须努力

在《十要》中,看到的只有以心运气、用意不用力、内劲从上到下的松沉,而没有“劲起于脚跟”的上升劲,更没有“以腰为轴,手脚为轮,手脚空空”的太极轻灵劲。

所以《太极拳说十要》就是入门级的引路手册和基本要点,对于太极拳的整体修炼指导意义不大,与《郝为真练拳三境界》这样的系统性练拳要点不可同日而语。

太极拳的全部修炼过程,经历练阴的松沉劲、练阳的升腾劲、练太极的圆满浑圆劲,《十要》的主体就是练了一个松沉劲、阴劲,还有阳劲、太极劲没有摸到边,尚须努力,尚须努力。

《太极拳说十要》,在后世的太极拳传人中广泛传播,影响力甚大,但是隐藏在《十要》背后的太极拳内功精义、拳学思想却少有人辨析,只是人云亦云、囫囵吞枣,这样的话,后世的太极拳永远笼罩在《十要》的光环之下。

连《十要》这样低级的境界都打不破、跳不出来,难怪一百年来的太极拳江河日下,拳将不拳,太极将不像太极了,一百年来的太极拳研究、改编就是一场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