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打金枝(河北梆子王少华打金枝全剧)

百年梨园春秋之晋剧《打金枝》

刘文峰 周传家

晋剧,又名中路梆子,因兴起于晋中、太原等地而得名,是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渊源于蒲州梆子。清咸丰、同治年间,晋中一带商号创办的梆子班艺人对梆子戏的伴奏乐器和唱腔进行了改革。改革后的梆子戏曲调委婉柔和,受到观众的欢迎,遂有中路梆子之称。光绪年间,中路梆子在晋商的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民国初年,中路梆子出现繁荣局面其流布地区扩大到内蒙古、陕北、张家口、京津等地。民国年间,北京的一些报刊上将入京的山西梆子统称为晋剧,新中国成立后,晋剧多指中路梆子。晋剧的唱腔主要为梆子腔,另辅以一部分腔儿和曲子唱腔音乐结构为板式变化体。脚色行当主要有“三大门”(须生、正旦、大花脸)、“三小门”(小生、小旦、小花脸)。表演注重两人以上的对唱及运用特技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晋剧的传统剧目有五百多个,其中《金沙滩》、《下河东》、《蝴蝶杯》、《法门寺》《明公断》等有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打金枝》负有盛誉。近百年涌现出一大批著名演员,如清末民国初年的高文翰、王步云、孟珍卿、乔国瑞等;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等;六七十年代的王爱爱、田桂兰、马玉楼、郭彩萍、高翠英等,八九十年代的宋转转、史佳花、栗桂莲等。

《打金枝》又名《满床笏》,故事见赵璘《因话录》及《隋唐演义》第九十九回。唐代宗时,汾阳王郭子仪诞辰,众子媳都来拜寿,唯独三儿媳升平公主自恃金枝玉叶,不肯来拜寿。席间,三子郭暧遭到众人戏谑,回宫怒责公主。升平公主不容,进宫向代宗和沈后哭诉委屈。郭子仪闻讯,将郭暧捆绑亲自上殿谢罪。代宗念及郭家父子保国平乱的功绩,以国事为重,不仅没有责怪郭暧,反而废除了驸马对公主的礼法,给郭暧加官进爵。最后,在沈后的调解下,郭暧和公主夫妻和好。剧中既描写了代宗和沈后的大度,又刻画了公主的矫情和郭暧的急躁,以平常人的心态和伦理道德化解了一场君臣危机。此剧小生、小旦、须生、青衣、花脸、小丑行当齐全,唱、做并重,服装讲究,历来成为衡量戏班演员阵容、服装行头好坏的必演剧目,故常演不衰。1948年春,毛泽东主席曾在山西兴县北坡村观看了晋绥边区人民剧社演出的《打金枝》,称赞此剧是君臣团结,人民之福;教育子女,顾全大局,教育干部的好戏。1952年,山西省代表团,以此剧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获集体演出二等奖,扮演唐代宗的张美琴获演员二等奖,扮演沈后的牛桂英获演员二等奖、扮演郭暧的郭凤英、扮演升平公主的刘仙玲获演员三等奖。

丁果仙是最负盛名的晋剧表演艺术家,她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束鹿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4岁时因家乡遭灾被卖到山西太原丁家。7 岁拜梆子演员孙竹林为师学艺,初工旦脚,后改学须生。13岁正式登台,15 岁在太原唱红,观众赠艺名“果子红”曾多次随班到张家口、绥远、北京、天津、上海演出名震长城内外。1936年百代公司为其灌制了唱片,被誉为“晋剧须生大王”1952。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扮演《蝴蝶杯》中的田云山,《捉放曹》中的陈宫,获演员一等奖。她的嗓音宽厚洪亮,吐字清晰纯正,唱腔明快流畅,擅用【介板】【流水】【滚白】等散板抒发人物的感情。在表演上擅长通过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结合唱、念塑造人物性格。她所扮演的《双罗衫》中的徐达、《卖画劈门)中的白茂林、《打金枝》中的唐代宗、《四进士》中的宋士杰、《空城计》中的诸葛亮、《走雪山)中的曹福、《八件衣》中的杨知县《清风亭》中的张元秀、《蝴蝶杯》中的田云山、《丰收之后》的赵五婶等,个个性格鲜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曾任山西省晋剧院院长、山西省戏曲学校校长。她的表演艺术影响深远,50年代以来著名的晋剧须生演员大都出至她的门下。

丁果仙在剧中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唐代宗潇洒飘逸、胸襟豁达、宽容大度的帝王风采。她的行腔多变,音色甘畅,节奏鲜明,声情并茂。当唱到“孤坐江山非容易”一句时,充分发挥了晋剧【慢板】长于抒情,曲调委婉,韵味浓厚的艺术特色。牛桂英扮演的沈后,扮相端庄大方,表演稳重自然,念白清晰入耳,唱腔婉转甜润。在“劝宫”一场中,当唱到“在金殿我领了万岁的旨意,下殿来劝一劝驸马爱婿”一段时,采用大段长于叙事的(跺板],腔调时而如涓涓流水,时而如暴风骤雨,把沈后对女儿、女婿又爱又怨的复杂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老本中的这一段唱,比较短,说理不够充分,唱词也比较“水”。1947 年牛桂英在北平演出《打金枝》,剧作家吴幻荪看了后很感兴趣,他来到后台,对正在卸妆的牛桂英说:“这本戏满有人情味,有看头,有嚼头,还可以给沈后增加一些戏,在《劝宫》中多讲一些道理。”牛桂英邀请吴幻荪到她家里叙谈。第二天,吴幻荪和晋剧名家李子健一起来到牛桂英家里。吴幻荪让牛桂英把《劝宫》中沈后的唱词念了一遍,他记录在稿纸上,和李子健一起细细推敲,加以增补润色,形成了后来牛桂英演唱的这段长达42句的著名唱腔。修改后的唱词,不仅增加了文学色彩,雅俗共赏,而且使沈后的艺术形象更为生动丰满。《劝宫》中升平公主的唱过去也只有:“走上前来扯龙衣,再叫父王听仔细;斩坏驸马还罢了,留下孩儿是个寡居”四句,限制了演员表演才能的发挥。李子健给升平公主重新编了有14句唱词的唱腔,由晋剧名伶“水上漂”王玉山首演,流传开来。李子健新编的唱词,既充分揭示了升平公主的内心活动,又开阔了演员施展表演艺术才华的天地,刘仙玲、冀美莲、冀萍、田桂兰扮演的升平公主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位金枝玉叶的骄气、稚气、羞涩、憨态,给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55 年,剧本由寒声、张万一、张焕、王易风整理加工,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舞台艺术片,剧中的主要角色,除升平公主改由冀萍扮演外,其余都是原班人马。1985年,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团重排此剧,晋京演出。重排本在剧本的思想内容上进一步通过郭(子仪)李(唐代宗)两家儿女纠纷,突出了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主题;音乐唱腔上,在以独唱、对唱为主的传统演唱方式中增加了齐唱、重唱、轮唱等形式,在传统伴奏乐器中加进了电子乐器,丰富了晋剧音乐的表现力;在表演方面,为显示汾阳王府的富丽堂皇,在第一场增加了拜寿的歌舞,在第三场增加了红灯舞,起到了调节气氛、增强喜剧色彩的艺术效果;在舞美方面也作了较大的改革,增强了布景和服装的历史感。青年团的演出,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在观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