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大佛山(我国四大佛山)

佛山市位于广东珠三角地区,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城区祖庙街道曾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清刘献廷的《广阳杂记》中记载:“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是清朝时期的“天下四聚”之一。

关于佛山之名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在东晋时期,罽宾国(今天的克什米尔)的一位僧人带着两尊铜佛像来到此地,并在塔坡岗上建了一座佛寺作为专门的传教场所,讲经传教,不过在僧人回国后,寺庙坍塌不再。直到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某天,人们发现塔坡岗上有异光传来,以为祥瑞,奔走相告,众人在塔坡岗上挖掘,竟然找到了三尊佛像和石碣,搬开佛像还有清泉涌出。石碣上篆刻着“塔坡寺佛”和“胜地骤开,一千年前,青山我是佛;莲花极顶,五百载后,说法起何人”的字样。从此,这里便被人们认定为“佛教之山”,将此地定名为“佛山”。

本期老照片就带大家走近佛山这座历史名城,寻一寻历史的踪迹。

建筑街景

三十年代的汾江边,船只静静地停靠在岸边,等待出江的船夫。

1954年的红星戏院,那个年代剧院还是很少的。

1958年的“洛水涌”,河道清澈,两岸的柳树垂下绿丝绦。

1959年的仁寿寺,于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初建,是佛山清朝时期的佛教四大丛林之一。

1959年,祖庙公园里的龟蛇池,祖庙便是最早的“佛山”,龟蛇池因池内有蛇盘绕在龟背上的石雕而得名,取消灾避害之意。

1959年中山路

1959年,秀丽湖的十一孔桥,位于今天的中山公园内,因有十一个孔径渐变对称的桥拱而得名。

1959年,汾江上的中山桥,虽几经重修,但依然伫立,见证了一代代佛山人的成长。

福禄路的望火楼,是老佛山最高的建筑,因为旧时附近多爆竹店为了安全而建,今已拆除。

1975年的澜石大桥,于2016年8月9日早六点爆破,电光火石间,一座老桥成为了历史。

1985年建成通车的佛山大桥,方便了更多人的出行。

1962年建成的华侨大厦,以接待华侨和港澳台同胞为主。

俯瞰汾江两岸,作为佛山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代佛山人,城市不断变迁升级,而它永远静静地流淌着。

石湾和平路,那时有一辆自行车已经很奢侈了。

石湾医院苏家荣门诊大楼奠基典礼现场。

石湾医院的旧貌,如今也大变样了。

西樵山地质公园的自行车上山大军。

八十年代庆五一的华盖路,已经有了今天商业闹市区的模样了。

1985年的元甲学校,那时已有60年历史了,听名字就不难发现是为了纪念武术大师霍元甲而建。

佛山人民广播电台,天线高耸入云,为千家万户带来各种各样的电视电台节目。

祖庙,始建于北宋年间,光绪年间大修形成了如今的建筑群样貌,那时门口还有一座大喷泉呢。

雕梁画栋的祖庙,十分壮丽。

1985年建成的佛山科学馆,成了多少90后孩子那时的课外活动基地。

金城大酒店,老佛山的地标性大楼,高度和建筑设计都能让人一眼注意到。

九十年代的双层巴士,十分复古,右后方是修复后的仁寿寺。

垂虹公园,好像变化不大。

八十年代的江湾路,道路宽阔,车水马龙。

佛山大学,现在的

还在设计建设中的高明大桥,1991年竣工。

竣工通车仪式现场,人头攒动,车水马龙,十分热闹。

社会生活

1958年东华里的居民响应“除四害讲卫生”的号召在大扫除。

升平路送知青上山下乡的人群。

吃早茶的老一辈,广东的早茶文化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

公路口的杂货商店,蔬菜烟酒鸡蛋零食啥都卖,两个小孩在柜台前不知道是看中了什么呢。

昔日的石湾美术厂,作为陶艺之乡的佛山,石湾公仔在明清时期就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名。

八九十年代的西南耕牛市场,农业还没有机械化的年代,犁地还要靠水牛和黄牛。

游泳中心是夏天孩子们的天堂,谁没有滑过这个彩虹滑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