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使用安全知识(液化气使用安全常识及注意事项,如何检测漏气,漏气了怎么办)



1.液化气使用安全常识及注意事项,如何检测漏气,漏气了怎么办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1、液化气瓶不得储藏在住人的房间和公共场所,防止在高温和烈日下暴晒,所处环境不得超过35℃;

2、换装气前,仔细检查减压阀前端的密封圈是否完好端正,如丢失、破裂或歪斜,要配好密封圈再用,气罐和灶具之间要留出1-1.5米的距离,胶管不能穿过楼板或墙壁;

3、使用液化气瓶的场所空气要流通,严禁液化气钢瓶和电炉、蜂窝煤共同混合使用;

4、要经常检查液化气钢瓶的减压器阀门,防止泄漏,禁止靠近热源;

5、禁止在室内自流导瓶,导瓶容易产生静电,溢出的气体遇明火后要产生燃烧爆炸,禁止将液化气的残余物倒入地沟和厕所等;

6、在运输过程防止撞击以免引起爆炸,液化气瓶使用一段时间后要进行压力检测;

7、把肥皂水刷在气罐阀门接口、胶管和灶具开关上,如冒气泡就说明此处漏气,如发现泄漏,不得用明火检测;

8、老人病残和精神病人最好不要使用液化气,使用液化气钢瓶要遵循先点火后开气的原则;

9、液化气钢瓶发生燃烧爆炸后,应先关气后灭火,也可用打湿的麻袋和棉被覆盖明火,或使用灭火器灭火。

2.有关液化石油气的安全知识

一、液化石油气基本知识 液化石油气是从石油加工过程中得来的较轻组分,是饱和和不饱和的烃类混合物.液化石油气属易燃易爆品,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泄漏,并保持燃气具使用场所空气流通. (一)液化气组份 液化气主要成分为丙烷、丙烯、正异丁烷、正异丁烯等烃类,另外还含有少量的戊烷及硫化物等杂质,从不同生产过程中得到的液化石油气,其组成有所差异. (二)液化气的主要特性 (1)易燃易爆.比汽油等油类、天然气有更大的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液化气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即使在寒冷地区,遇到静电或金属撞击时发出的细小火花,都能迅速引起燃烧.液化气加空气混合浓度2–10%,就会引发爆炸. (2)气液态体积比值大、易挥发:在常温常压下,液态液化气迅速气化为250–350倍体积的液化气气体. (3)液态比重比水轻.像油类一样,浮于水面,约相当于水比重的一半. (4)气态比重比空气重,约为空气比重的1.5一一2倍,所以液化石油气泄漏,极易沉积在低洼处,引发燃烧爆炸事故. (5)体积膨张系数大.液化石油气的体积膨胀系数大约是同温度水的体积膨胀系数的10~16倍,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体积会不断膨胀,气态压力也不断增加,温度每升高摄氏1度,体积膨胀0.3~0.4%,气压增加0.2~0.3MPa . (6)沸点低.一般沸点在0℃以下,在我国,尤其是南方,即使是冬季最冷的气温条件下,也能自然气化. (7)闪点低.低于28℃,形成挥发性混合气体的最低燃烧温度叫闪点,闪点易发生的燃烧只出现瞬间火苗或闪光,闪点是火灾的先兆. (8)腐蚀性:液化气中的腐蚀性,主要是少量的硫化物,对钢材设备有微量的腐蚀性,对橡胶有溶化作用. (9)可嗅性:液化气无特殊气味,为了易于察觉泄漏,在液化石油气中加乙硫醇等添加剂加臭. (10)毒害性和窒息性:液化石油气有低毒性,当空气中的液化石油气浓度超过1%时,就会使人呕吐,感到头痛;达到10%时,二分钟就能使人麻醉,人体吸入高浓度的液化石油气时,就会发生窒息死亡. 二、购买液化石油气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一)成都市的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钢瓶上应有钢号、角阀上应有封口胶套(封口胶套有气瓶充装单位编号).通过钢号及封口胶套上的编号可查找供气单位.用户如购买无封口胶套的重瓶,其合法权益将无法得到保护. (二)液化石油气充装重量规定(GB11627-98): 充装重量 总重量 5 Kg钢瓶 4.8±0.2Kg; ≥10.6 Kg 15 Kg钢瓶 14.5±0.5Kg; ≥29.8 Kg 50 Kg钢瓶 49.0±1.0Kg. ≥93.0 Kg (三)用户购买液化石油气,只需付给供应单位气费(首次使用应付钢瓶押金,不继续使用凭收据供应单位全额退还用户),供应单位不得收取开户费、集资费、钢瓶磨损费、钢瓶检测费等不合理收费. 三、使用液化石油气的有关问题 1、为什么液化石油气气瓶、灶具不能安装在卧室内? 将液化石油气气瓶、灶具安装在卧室内,如果发生漏气容易造成使人窒息或火灾、爆炸事故. 2、怎样防止灶具和气瓶上开关损坏漏气? 要正确掌握开关的使用方法,经常注意和教育孩子不要去玩弄开关.因为弄坏开关或忘记关闭,容 易造成漏气,引起火灾或其它事故. 3、使用液化石油气时为什么要有人照管? 使用液化石气时要随时注意燃烧情况,调节火焰大小和火焰颜色,保持正常燃烧.避免汤水沸溢出来浇灭火焰,或者使用小火时火焰被风吹灭、开关未关而使大量液化气泄漏出来,遇明火会造成火灾或爆炸事故. 4、有哪些原因容易造成漏气? (1) 气瓶上的开关没有关好或手轮下面的压盖螺帽没有拧紧; (2) 耐油胶管老化、开裂、烧损或套接松动; (3) 灶具上的旋塞开关不严密; (4) 减压阀的手轮没有拧紧或橡皮垫圈遗失损坏、变形、脱落. 5、怎样识别液化石油气气瓶、灶具的漏气? 每次更换气瓶后或嗅到一种特殊的臭气时,或发现封口胶套破损,用户可用肥皂水涂抹各连接处 ,如有气泡出现 ,说明漏气.严禁用明火检查漏气. 6、发现漏气怎么办? (1) 如果发现漏气,首先要立即关闭角阀开关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严禁各种火种靠近,亦不要 开关电灯或其他电气设备,请供应单位专业人员处理. (2)如果发生大量漏气,而角阀开关失灵,首先要严格防止各种火种靠近,亦不要开关电灯、或其 他电器设备、除应立即报警外,要尽快设法用塑料布等物强制捆扎阻漏,并请供应单位专业人员处理. 7、发生火险怎么办? (1) 如果发生灶具连接处、胶管、减压阀部位漏气着火不大的,只需把气瓶角阀开关关闭,一般会 自行熄火,如果火大可用大块湿布扑灭; (2)如果是气瓶与角阀连接处着火,或火太大无法关角阀、或因火大使角阀开关失灵了,一方面要 用水浇瓶降温、迅速用棉被、毛毯浸水后去扑灭火焰,再设法包扎阻漏,尽快并请供应单位专业人员 处理.送往供应站处理; (3)如果室内发生火灾,不要惊慌、要迅速关紧角阀开关,拧下减压阀或剪断胶管,把气瓶移到室 外安全空旷的地方,如瓶温高,要用冷水浇淋降温,并通知供应单位处理. 8、气瓶里有残液怎么处理? 因受液化石油气的质量和气温的影响,气瓶里剩有少量残液是正常的,用户切不可自行处理.因为残液倒出后容易挥发,遇有火种。

3.使用液化器罐的安全常识有哪些

使用液化气罐,每次换罐时,要注意检查液化气罐的橡胶密封圈,以防老化漏气。

对连接炉具和液化气罐胶皮管的两个接头处应经常用浓肥皂水涂抹,检查有无漏气观象,如出现肥皂泡,说明有漏气,应及时到液化气站检修。

特别提醒用户,要随时保持灶具软管离灶面10厘米以上,避免因烤焦引发的火灾。使用时不要长时间远离厨房,以免沸汤溢出或风将灶火熄灭后燃气泄漏而发生危险。

每次换气后安装减压阀一定要拧紧,以免发生液化气泄漏。液化气钢瓶在使用中不要用力摇晃和倾倒、摔砸。一些家庭在液化气将用完时,会将气罐倒置或平躺,以便燃气充分燃烧,消防专家表示此种方法万万要不得。这种行为违反了国家安全使用液化石油气的有关规定,用户千万不能将液化气罐倒置、用火烤、加热等方法,那样液化气液体会进入调压阀,容易发生事故。

应急处理方法:

1.开关漏气。如果是橡皮管与灶具的进气口处漏气,可能是橡皮管插得太浅,或是橡皮管老化,可用一段细铁丝箍紧,或更换新的橡皮管。如果是灶具上的开关不严密而漏气,可能是开关柄上的小螺母松动,或是螺母压紧小弹簧断裂失灵所致,可用钳子把螺母拧紧,或更换新的压紧弹簧。

2.开关堵塞。关闭角阀开关,将燃烧器取下,把灶具开关转到通气位置,用一根细铁丝来回疏通喷嘴即可。如果采取此方法处理后,堵塞出小火现象仍没有解决,则可能是调压器堵塞了,应拧下调压器,拿到供气站去修理。

3.液化气瓶着火。用湿毛巾裹住手,按顺时针方向将气瓶角阀关闭,切断气源,火就会自行熄灭,此时千万不要用水泼洒或用棉被捂盖,更不能弄倒气瓶,以免液体流出。同时尽快把气瓶搬出失火现场。如火势较大,难以控制,应尽快报119火警,并迅速搬开周围容易着火的物件

4.安全使用液化气的方法

液化气罐使用安全

1、家庭在配置液化气罐及其配件时,必须购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产品。

2、必须使用取得充装许可证的充装单位提供的气罐。

3、气罐应放在阴凉处,避免潮湿,与炉盘、暖气相隔不少于1米以上,严禁火烤或拿热水浸泡、日晒或倒放使用,移动气罐应关闭角阀,搬运时应严禁撞击、叠放和滚动。

4、液化气罐绝对不能横放、自行倒残液、剧烈摇晃。

5、点火前应注意室内是否有液化石油气味,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有漏气现象,如果液化气有泄漏现象,可用肥皂水涂沫液化气罐各连接处,不要用明火查漏。

6、随时检查减压阀是否失灵,不要自行调节液化气罐的减压阀,要经常教育小孩不要玩弄钢瓶角阀和灶具开关。

扩展资料:

液化气的危险特性

(1)液化石油气的易爆特性

液化石油气第一个特点也是最大的特点就是液化石油气的易爆性。一般当发生液化石油气安全事故的时候都会出现爆炸的情况,而且在燃烧之前爆炸。

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液化石油气的热值比较高,单单从热值来进行比较液化石油气要比普通的煤气的热值要高出好几倍,所以当液化石油气出现安全事故时就会出现爆炸的情况。在爆炸之后就会出现燃烧现象,液化石油气的燃烧也与爆炸的威力相似,破坏性大。

(2)液化石油气的易燃特性

液化石油气具有石油的主要成分,这些成分包括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成分都是典型的烃类化合物,也具备烃类化合物最大的特点就是易燃性。而且液化石油气成分中包含的这些烃类化合物的闪点和自燃点都是非常低的,很容易引起燃烧。

(3)液化石油气的毒性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有毒性的气体,但是这种毒性的挥发是有一定条件的。只有当液化石油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超过了10%时才会挥发出让人体出现反应的毒性。当人体接触到这样的毒性之后就会出现呕吐、恶心甚至昏迷的情况,给人体带来极大的伤害。

(4)液化石油气的易流性

液化石油气是非常容易流淌的,一旦出现泄漏的情况液化石油气就会从储存器里流淌出来。而且一般情况下1升的液化石油气在流淌出来后就会挥发成350升左右的气体,这些气体在遇到电的时候就会产生燃烧的现象,造成严重的火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安全生产角·安全常识】安全使用燃气 防患未然

5.煤气的安全使用常识

1. 一旦发生煤气意外泄漏,千万不要启动任何电器设备,包括开灯、排风扇、抽油烟机、电视、收音机,打电话等,要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并迅速报告燃气公司。

2. 煤气用具要选用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不能贪图一时便宜,而埋下事故隐患。 3. 安装煤气热水器,一定要请专业队伍进行规范安装,使用热水器时,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4. 使用煤气时,一定要有人在灶前看管。每天临出门、临睡前要检查一下煤气阀门是否关好。

5. 在进行室内装修时,不能移动煤气设施,不要将煤气表、煤气管等装在橱内,更不能将煤气阀门密封起来。 6. 煤气灶具不能放在煤气表的正下方,必须错开煤气表的正下方30厘米以上,不能使煤气表受热、受潮。

6.液化气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孙国廷

安全使用液化气应注意的事项

一、使用常识1液化石油气钢瓶必须是经过国家认可的厂家检验合格,不可随意使用其他钢瓶:2使用前应首先检查钢瓶总阀是否漏气和是否关闭确定无误后,然后打开接口处封膜与调压阀连接:3钢瓶应直立使用不允许卧式或倒置使用,调压阀连接钢瓶时调压阀应正面朝上保持水平位置;4调压阀、三通器、导管、炉具等连接应用管卡或抱箍进行,必须上紧禁止漏气;5导管应布设在防刮、碰、撞、压等地点并做防腐处理,连接多项导管的三通必须平铺不能上翘倾斜;6每次更换新钢瓶要认真检查角阀、调压阀及各个接口,确认不存在漏气再行使用;7炉具使用时不能有红火或回火现象;8调压阀接口和角阀封闭圈有无损坏、脱落、老化现象;9严禁用火、蒸气、热水加热钢瓶;10残液必须密闭回收,禁止向江、河倾倒,或向地沟、下水道任意排放;11严禁私自维修角阀、调压阀;12严禁私自充装、倒换储气钢瓶、灌;13进入厨房首先闻是否有异味,不得开灯;14钢瓶与炉具应保持0.5米以上安全距离,不应使用胶管穿越楼板或隔墙;15加强液化气使用管理过程中的监护,发现炉具燃烧异常或导管、接口漏气和脱落,应立即关闭上游的角阀并同时做好通风和疏散人员工作,处理过程中严禁打开或关闭任何电器开关;

7.煤气安全知识

使用煤气的注意事项

1.使用燃气后,务必同时关闭灶具开关和燃气管道阀门;

2.经常检查胶管连接处是否用卡子固定及胶管是否老化、开裂;

3.发现异味,立即敞开门窗,并及时拨打燃气公司电话报漏;

4.长时间使用燃气必须通风换气;

5.请仔细阅读燃气购气发票背面的燃气安全宣传内容;

6.一定要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具,严禁使用红外线灶具。

扩展资料:

除了厨房燃气泄漏以外,卫生间也是燃气中毒事件常发区域,尤其是冬季。这些燃气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出租屋内,因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屋内,且没有通风装置,天气一冷,门窗被关紧使煤气燃烧不充分,从而产生大量一氧化碳,导致中毒。

专家建议,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勿关闭门窗,缺氧对人的危害很大,大脑缺氧会导致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坏死,出现痴呆、反应迟钝等后遗症,严重的甚至中毒死亡。

参考资料:人民网 -燃气使用需谨慎 你必须熟知的六条原则

8.使用液化气的安全须知有哪些

罐式液化气的全称是罐装液化天然气,是将提纯过后的天然气通过加压浓缩液化的技术手段填装在密封的罐体中。

使用时通过上方安装的阀门按照人们的需要为其中装载的液化天然气进行减压还原为可以正常燃烧的气态,作为生活中烹饪烤煮的火源使用。在没有接人煤气或天然气管道的地区,这是一种可移动的方便能源单位。

但是因为其中装载的物质具有高可燃性,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一些安全事项。生活中,有些人为了方便或牟利而私自灌装液化气,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单位进行灌填。

在冬天,液化气体不易挥发时,不得用明火烘烤钢瓶,以免发生火灾,可以通过在底部用热水坐浴的方式,促使钢瓶内的气体快速挥发。 万一液化气失火,要用湿毛巾裹住手部将气瓶角的阀门关闭,尽快把气瓶挪移出失火场地,以免引起瓶体爆炸,加重火势蔓延。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经常检查液化气的胶管是否有老化的现象,胶管与灶具的连接是否牢靠。一旦发生漏气,要加强室内的通风,不准用明火,也不要开关屋内的任何电器。

每次为液化气换完气后,必须放上接头处的小橡皮垫,否则会出现漏气的现象,容易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