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待句中的色彩令我们回味无穷有什么

1、色彩鲜明。调动视觉效果,写出事物的色彩美,令人想象无穷。例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里面几种色彩各有特点,春天的美跃然纸上。

2、对比鲜明。写出色彩,而且让色彩形成对比,这样的色彩就更有冲击力,例如,杜甫《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黑暗之中一点光亮,这就把纯夜的静谧生动地展示出来。

3、映衬鲜明。不但写了色彩,而且还强调色彩的映衬效果,上面第一例也有这个特色,再看一个,陆游《好事近》: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白、红、绿相互辉映,写出了景色的喜人。

二、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转自南京市08中考试题 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两个黄鹂呜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采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弗1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

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淡黄深黄相互对衬,蝴蝶和花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⑧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天、草原、牛羊,这些具有不同色彩的形象构成了一幅苍茫的画面。

⑨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

从色彩荚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13.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3分 14.说说④小节中“着色的情感”的含义。(2分) 答: 15.④、⑤两小节都是介绍运用色彩的对比表现画意美,能否调换它们的顺序?为什么?(3分) 答: 16.结合本文,请你也从色彩美的角度,对下面的诗句作一点赏析。

(3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答: 17.不仅诗歌讲究色彩的画意美,园林设计常常也着眼于此。

下面《苏州园林》中的一段文字,与本文在巧用色彩创造美感方面,有哪些道理是相通的?(3分) 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

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村。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

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限。

答: 参考答案: 13.(3分)(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 (2)全篇用色 (3)多色组合 14.(2分)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15.(3分)不能。

因为前者明显,直观,后者需稍加玩味。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意思对即可) 16.(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

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意思对即可) 17.(3分)①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②运用多种色彩的组合 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意思对即可)。

三、感受古诗词的美

体现颜色的词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欣赏时,要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

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光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四、《古诗词中的色彩美》的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1.(3分)(1)单一色调的变化之美 (2)全篇用色 (3)多色组合

2.(2分)诗歌中表达色彩的词语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3.(3分)不能。因为前者明显,直观,后者需稍加玩味。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的认知习惯。 (意思对即可)

4.(3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美。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橘红色的夕阳辉映着闪着白光的河水,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意思对即可)

5.(3分)①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②运用多种色彩的组合 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意思对即可)

五、古诗词中含有花朵色彩的诗句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六、诗中颜色的诗句

这些诗不错:《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刘梦得在《竹枝词》中写道“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梁书》卷七中《八关斋夜赋四城门第一赋韵》说道,“已同白驹去,复类红花热”;庾信在《奉和赵王〈隐士〉》中说,“野鸟繁弦啭,山花焰火然”。 林东美诗《西湖亭》如此形容,“避人幽鸟声如剪,隔岸奇花色欲燃”。

根据“红”色这一特点,杜牧在《山行》中曾诗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一个“红”字,意境俱出。

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细玩诗味,虽不静穆清淡,但落日余辉,洋溢着诗人胸臆的豪气。 用“红”字最好的,莫过于刘梦得的《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花因“红”而“易衰”;情过激而易冷。只用一“红”字,便将心理状态揭示入微,不能不说是色彩用到了家。

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杜甫的名诗《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在他的笔下,各诗句色彩缤纷,然而又各自独立,如何成画,就看我们怎么想象。《春夜喜雨》“……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黑黝黝的云雾,橙黄色的渔火,再涂上一层想象中的“红”色,这样的景象,你能领会吗?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高骈《山亭夏日》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王安石《初夏即事》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

——赵师秀《有约》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 。——陆游《初夏绝句》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杜甫《春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

——张籍《春别曲》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杜牧《怅诗》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

——王涯《春游曲》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

——丘为《题农父庐舍》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夜月》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绝句》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

——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

——范云《别诗》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

——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

——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杜甫《秋野五首》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鹤鹊楼》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 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

——白居易《司马宅》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一夜绿荷霜剪破,赚他秋雨不成珠。——来鹄《偶题二首》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九日次韵王巩》 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 王士祯《江上》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李白《冬日归旧山》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骈《对雪》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七、古诗的色彩美 第1段中对色彩的反映指的是什么

1“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2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荚。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3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4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5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荚。

6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阅。

7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荚。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

8还有的诗不用直接表示色彩的词语,各种景物巧妙组合,形成色调之荚。

9诗歌中的色彩饱蘸着感情,在诗人笔下可以产生神奇的魅力。它已经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从色彩荚的角度来欣赏诗歌,我们对诗歌的荚便有了更深层的认识。

10在古诗词中,很多色彩都是以背景形式作为铺垫来描写作者的心情,起到借景抒情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