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在我国为传统节日中秋节,其起源于我国古代拜月以及秋祀的习俗,且中秋与丰收有关。最早在《礼记》中便有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文中的“夕月”指的就是拜月。过中秋在我国两汉时期便已出现,在唐朝时,中秋赏月的习俗形成,并将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中国古代是农耕社会,生活与时令密切相关,土地的丰歉对人们来说十分重要。“冬耕春种,夏耘秋获”,时序到了秋天,就到了丰收的季节。气候凉爽,而物质丰富,尤其令人愉悦。此时,人们分配享用各种食物,全心全意地准备新粮、时令瓜果,进行各种祭祀,以示庆贺,也感谢恩赐,祈求来年好收成。

  其他记载中秋的文献

  欧阳詹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