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每年,当金秋来临时,我们就迎来了盛大隆重的国庆节。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和城市的主要街道都被装饰得花团锦簇;在地方,很多地标性建筑会亮起彩灯,而不少城市(香港的维多利亚湾)上空还会燃放起绚丽的烟花。

我们国家自1998年起推行国庆“黄金周”假期,即国庆法定休假3天,再将前后两个周末调整在一起休假,共计七天。中国大陆地区的海外机构及企业则休假3-7天;澳门特别行政区为两天,香港特别行政区为一天。

在国庆节的假日里,人们经常会举家出游,品美食,赏风景,开开心心地度过假期。不用上学的孩子们,可以尽情的enjoy假期生活,想想就特别激动。

可是,你知道国庆节是如何产生的吗?

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典,那激动人心的画面让一个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他,就是我国著名学者马叙伦。马叙伦心想,如此鼓舞人心的庆典能不能以节日的形式传承下去呢?于是于是一个想法在他的头脑中产生了。

马叙伦决定提交一份“确立新中国国庆节”的提案。但是到底选择哪一天作为国庆节更为合适呢?是9月21日即全国政协第一届大会开幕的日子,还是9月30日即全国政协对各项新议程全部审议完毕的日子?又或是10月1日即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日子呢?

经过慎重考虑,他最终选取了10月1日,因为这一天影响最大,波及最广,那庄严的宣告不仅使全国上下一片欢腾,也传遍了全世界。

1949年10月9日,在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上,许广平代表马叙伦递交提案,之后经过讨论和审议获得通过。于是,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就成为各族人民共同欢度的国庆节了。

那么,古代有国庆节吗?国庆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吗?

传统节日,是在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形成的。而国庆节,是为了纪念新中国建立而专门设置的。

“国庆”这个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出现于西晋。西晋文学家陆机的《五等诸侯论》一文中就出现了“国庆”这个词。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时期,国家喜庆之事通常为新帝登基、帝后诞辰等庆典,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庆”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我们现在所谓“国庆节”,是指开国纪念日。

所以,小编告诉童鞋们,国庆节并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而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一定要记住呦,不要犯这种常识性错误。

不过,国庆这种特殊纪念方式一旦成为全民族的节日,就承载了国家凝聚、民族团结的功能。每逢五、十周年,国家都会举行不同规模的庆典和阅兵。

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今,国家一共举行了十五次国庆阅兵。这其中影响较大且具有代表意义的是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十周年、三十五周年、五十周年、六十周年和七十周年的七次大阅兵。

在国庆日举行的阅兵和庆典活动,向世界展示了我们国家的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全中国人和全世界炎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