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诗诗句分类

描写春天景色的佳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唐)孟浩然《春晓》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宋)苏轼《惠崇》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

——(宋)徐俯《春游湖》 描写夏天景色的佳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宋)晏殊《寓意》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处净慈寺送林子方》 水光涟漪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望湖楼醉书》 描写秋天景色的佳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唐)刘禹锡《望洞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描写冬天景色的佳句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高适《别董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唐)柳宗元《江雪》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 描写月亮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唐)李白《静夜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唐)李白《古朗月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月下独酌》 含有各种颜色的佳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唐)王维《相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成一行。

——(唐)白居易《寄水部张籍员外》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 描写山水风光的佳句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唐)王维《汉江临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白居易《忆江南》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宋)翁卷《野望》 描写四季花卉的佳句 荷花: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李商隐《赠荷花》 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榴花: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唐)李商隐《题榴花》 梨花: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唐)刘方平《春怨》 麦花: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芦花: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宋)戴复古《江村晚眺》 水仙: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盈盈步微月。

——(宋)黄庭坚《水仙花》 菜花:儿童疾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宋)杨万里《宿新书徐公店》 杜鹃: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

——(唐)施肩吾《杜鹃花词》 稻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桃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葵花: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 ——(宋)司马光《客中初夏》 桂花: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兰花: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朱德《咏兰》 海棠:海棠不惜胭脂泪,独立蒙蒙细雨中。

——(宋)陈与义《春寒》 杏花: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梅花: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美坡《雪梅》 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唐)刘禹锡《赏牡丹》 描写祖国名山的佳句 泰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

——(唐)杜甫《望岳》 华山:只有山再上,更无山与齐。 ——(宋)寇仲《咏华山》 衡山:东南倚盖卑,维岳资柱石。

——(唐)刘禹锡《望衡山》 恒山:岩峦叠万里,诡怪浩难测。 ——(唐)贾岛《北岳庙》 榆柳萧疏楼阁月,月明直见嵩山雪。

——(唐)孟郊《洛桥晚望》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唐)李白《峨眉山月歌》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明)徐霞客 描写湖海的佳句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唐)李贺《梦天》 春江潮水连海平,。

二、古诗的分类

古诗分类 古体诗 乐府 律诗 绝句

古诗分类-古体诗-乐府-律诗-绝句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七言。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古体和近体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唐初开始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一种格律诗,就是我们所说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同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唐代以及其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古体诗分为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 近体诗分为绝句、律诗。

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乐府。魏晋和唐 代以及其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例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都是乐府诗。乐府产生於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於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於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像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

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于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

绝句又叫”截句”。绝句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但是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则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的要求。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三、古诗词的分类

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⑴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

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⑵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⑶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⑷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⑴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⑵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⑶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⑷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⑸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

四、古诗词分类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

(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诗中秋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诗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 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

(董思恭:《守岁》) 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

(陈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

(陆游:《秋日郊居》) 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杜甫:《小至》)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

(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9.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杨万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1.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汉乐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3.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杜甫:《绝句》) 4.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 9.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五、古诗词的分类

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⑴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

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⑵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⑶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⑷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⑴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⑵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⑶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⑷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⑸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

六、诗歌分类及其标准是什么

1、古代诗歌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从上到下,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

七、古诗的分类

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

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

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讽刺 2爱情 3哲理 4送别 5风景 6抱负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八、古诗诗句分类

一、与“地名”有关的诗句 1、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宋·林升《题临安邸》 2、青海长云晴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唐·王昌龄《从军行》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4、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5、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唐·张继《枫桥夜泊》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张继《枫桥夜泊》8、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宋·王安石《夜泊瓜洲》9、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1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崔颢《黄鹤楼》1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3.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唐·杜甫《石壕吏》14.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南园》1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6.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宋·范仲淹《渔家傲》18.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王维《汉江临眺》1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0.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江歌》21.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

唐·刘克庄《莺梭》22.故人昔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3.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唐·李白《早发白帝城》24.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25.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26.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8.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29.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0.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唐·杜牧《过华清宫》 二、与“动物”有关的诗句 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3.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4.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5.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宋·范仲淹《江上渔者》6.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宋·曾几《三衢道中》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8.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唐·胡令能《小儿垂钓》9.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歌子》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苏轼《惠崇》1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1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宋·李清照《如梦令》1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辛弃疾《西江月》16.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唐·王维《使至塞上》17.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宋·王安石《登飞来峰》1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20.山下兰溪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宋·苏轼《黄鹤楼》 21.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宋·苏轼《浣溪沙》2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23.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东汉·曹操《龟虽寿》2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东汉·曹操《龟虽寿》25.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晋·陶渊明《饮酒》2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沙》2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29.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诗经·君子于役》30.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诗经·君子于役》3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3.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4.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宋·陆游《游山西村》3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 李商隐《无题》3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唐· 李商隐《无题》3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8.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东汉·曹操《苦寒行》3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朝民歌《敕勒歌》40.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唐·刘禹锡《秋词》4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