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头发的古诗句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辞)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迟(古诗源)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从古至今,无论线条粗细的女子,对于与“情思”谐音的满头青丝,总有太多割舍不下的牵挂吧。单是看看那些描写梳头的动词:绾、结、挽,还有那些花样繁多的发髻:盘螺髻,秋蝉髻,倭堕髻,拂云髻,飞凤髻……这么多美丽的名字,记载了多少纷纷扰扰的心情。难怪古代文人会在“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的情调里进退回环。即使英武如花木兰,在代父从军立下赫赫功勋的十二年之后,回到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何况是那些温婉可人的女子呢?她们在良人离别时,会小心地剪下一绺头发,珍重地请他带在身边。而且,自君别后,她们是那样率性地放弃着自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悦己的人不在身边,连头发都乱蓬蓬的懒于梳理了
二、形容头发的诗句
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
2.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
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前一句句你可能用得着)
4.鬓似乌云发委地,手如尖笋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疑似夭桃初发蕊。
5.罗裾有长短,翠鬓无低斜。 长眉横玉脸,皓腕卷轻纱。
6.鬓挽乌云,眉弯新月;肌凝瑞雪,脸衬朝霞。
7.眼波横秀。乍睡起、茸窗倦绣。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8.云鬓轻梳蝉翼,蛾眉淡拂春山。
9.鬓挽青云欺靛染,眉分新月似刀裁。
10.眉扫初春嫩柳;香肌扑簌瑶台月,翠鬓笼松楚岫云。
11.倒晕连眉秀岭浮,双鸦画鬓香云委。
三、描写最长的头发的诗句z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的~我以前看到过 今天上网时恰好看到楼主提问了 真巧~后面不是我写的了啊: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 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 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 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说是每根 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 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 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 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 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 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连无情 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自已 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四、描写最长的头发的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的~我以前看到过 今天上网时恰好看到楼主提问了 真巧~后面不是我写的了啊: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
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
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
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说是每根
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
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
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
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
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
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连无情
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
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自已
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
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五、形容头发的诗句要诗句,作者可有可无,有了最好
无题 李商隐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经古行宫 杜牧 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长恨歌 白居易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恃宠 曹邺 三十六宫女,髻鬟各如鸦.河湟 杜牧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赠溪翁 王建 应得丹砂力,春来黑发新.伤春 陈与义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北来人 刘克庄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南歌子 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菩萨蛮 冯延巳 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菩萨蛮 冯延巳 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江上.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山坡羊 王实甫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香闺一觉伤春睡.。
六、形容最长的头发的诗句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释义: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思像这样长。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秋浦歌》。
古诗全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释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
扩展资料
诗句赏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
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不仅理想得不到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所以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白发三千丈
七、描写最长的头发的诗句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情理。
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
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
如果说是每根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
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
“个长”,就是这么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
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
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
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
连无情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
自已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还 有 其它唐诗宋词之最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 《早发白帝城》 ) 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虞美人》 )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 《醉花阴》 )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蝶恋花》 )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青玉案》 ) 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赠汪伦》 ) 最高的楼—-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 《夜宿山寺》 ) 最美的笑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白居易 《卖炭翁》 ) 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 (苏小妹戏苏东坡句) 白的最快的头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 《将进酒》 ) 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 《秋浦歌》 ) 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李白 《望庐山瀑布》 ) 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 《北风行》 ) 最壮观的登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望岳》 ) 最大的柏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杜甫 《古柏行》 ) 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白居易 《琵琶行》 ) 最难寻的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亮的灯—-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钱起 《送僧归日本》 ) 最让人感动的音乐—-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李颀 《古意》 ) 最长的桥—-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 杜甫 《野望》 ) 最长的一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 《遣怀》 ) 从征时间最长的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 《出塞》 ) 最不值钱的诗赋—-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 最有威力的剑—-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王维 《老将行》 ) 最长的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长恨歌》 ) 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 《春望》 ) 能采纳吗。
八、有没有描写头发的诗句呢
李白诗《秋浦歌十七首·白发三千丈(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这是一首抒愤诗。诗人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自我”的形象,把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宣泄出来,发挥了强烈感人的艺术力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怎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九、形容“头发”的诗句有哪些
形容“头发”的诗句有:1. 《秋浦歌》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2.《南歌子·倭堕低梳髻》唐 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3.佚名 鬓似乌云发委发,手如尖笋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凝似夭桃初发蕊。
4.《月夜》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5.《念奴娇·赤壁怀古》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 《秋浦歌》翻译:白发长长的,因为愁苦的心情。不知道镜子里,白发苍苍的到底是谁?赏析: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
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
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始终不泯。
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2.《南歌子·倭堕低梳髻》翻译:女主人公于此之时,自然倍加强烈地思念情人,难怪乎她要“为君憔悴尽”了。“憔悴尽”的女子容貌,一经词人以“百花时”相映衬,便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女子美貌姣好的容貌被相思煎熬得日益消瘦憔悴,生命的花朵渐渐枯萎欲凋,自然界的花朵则满山遍野烂漫盛开,传递出热闹的春意。
赏析:这首闺情词,写闺中女子对情郎刻骨铭心的思念。词为短制小令,然而女子深沉挚著而丰富细腻的爱情却表现得极其深刻,扣人心弦。
3.佚名 翻译:鬓似乌云发委发,手如尖笋肉凝脂,分明豆蔻尚含香,凝似夭桃初发蕊。鬓似乌云发委发,手如尖笋肉凝脂,明确“豆蔻”还含香,凝似桃花蕊初发。
赏析:全诗以美好的基调描述了女子头发、手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爱人至深的爱慕之情。
4.《月夜》翻译: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遥想闺中妻子,只能独自观赏。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蒙蒙雾气,或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何时才能团圆相见,倚靠薄帷共赏明月。那是一定月色依旧,就让月光默默照干我们的泪痕。
赏析: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托了对战乱平息后幸福团聚的渴望。5.《念奴娇·赤壁怀古》翻译: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赏析: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据俞文豹《吹剑录》记载,当时有人认为此词须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进行演唱,虽然他们囿于传统观念,对东坡词新风不免微带讥消,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首词的出现,对于仍然盛行缠绵悱恻之调的北宋词坛,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一、形容头发的诗句
无题 李商隐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经古行宫 杜牧 先皇一去无回驾,红粉云环空断肠。长恨歌 白居易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恃宠 曹邺 三十六宫女,髻鬟各如鸦。河湟 杜牧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赠溪翁 王建 应得丹砂力,春来黑发新。
伤春 陈与义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北来人 刘克庄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
南歌子 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菩萨蛮 冯延巳 玉筝弹未彻,凤髻鸾钗脱。
菩萨蛮 冯延巳 欹鬟堕髻摇双桨,采莲晚出清江上。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山坡羊 王实甫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香闺一觉伤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