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实施,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家长的精神负担。但作为孩子的父母,减轻负担并不意味着减轻肩上的责任。反而考验家长的责任心。好的父母不是靠学历或教育,而是靠责任感。

作为父母,我们永远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为此,教育部发文指出,家长要有意识,有角色,有行动。家长作为最了解孩子的人,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上,与老师携手,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既然没有课外培训,那就要利用孩子多出来的时间,由家长陪伴,合理规划安排。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一个好的父母不在于他们给孩子报了多少班,而在于他们是否真正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

“双减”教育新政出台后,社会好评如潮。在叫好的同时,很多家庭隐隐有些担忧。作业和校外培训工作量减少后,质量会“低”吗?至于如何减负不降质,未来当然会有学校层面的提供延时服务、提高课堂效率、精准布置作业等措施。在我看来,已经患上“教育焦虑症”的家长,最不能容忍孩子的“闲散”。他们可能自己想办法给孩子“加餐”;没有家长家庭教育行为的矫正,“双减”出台后很难达到孩子高质量成长的预期效果。

“双降”后,家长应该重点关注什么?

一:增进与伴侣的亲密关系。

学习就是对话。高质量的对话需要密切的伙伴关系。孩子的学习伙伴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成年人,包括父母、老师、长辈;第二,身边的同学和玩伴。

父母是孩子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伙伴。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孩子学的东西没有办法帮。他们怎么陪着说话?家长与孩子学习的对话,不在于如何回答某个问题,如何掌握某个知识点,而在于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展示孩子的学习状态。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不是监督者,不是纠错老师,而是领导者。我们要做的是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做一个成长中的父母,让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拔节的榜样行动影响孩子、改变孩子、成就孩子!

高质量的陪伴要求父母:

1.不要让陪伴的时间缩水——重视陪伴,用心交流。

没有陪伴,父母无法读懂孩子的心,更无法带领孩子健康成长。陪伴孩子的投资是有价值的投资,亲子关系是需要时间来维持的。如果一个家庭的父母没有时间陪孩子,就不要指望孩子优秀。

“双减”后,迫切需要喜欢在无效沟通领域徘徊的家长回归家庭。一个人的成长,没有导师的指导,连人生的方向都认不清,更谈不上踏实的思考和行动。

在孩子没有目标的时候,家长要做好方向引导,帮助孩子胸怀大志,把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孩子找到成长的内生动力。

需要家长的耐心、监督和及时的巩固,才能在坚持不懈的磨合中形成真正有价值的、适合孩子的习惯。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辛苦”,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多和孩子沟通。

2.不要给孩子不好的示范。

如果父母总是把手机放在家里,追剧,甚至打牌上瘾,这样的示范“中毒”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可能有些家长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孩子的任务是学习,家长的任务是休闲。只知道回家享受闲暇的父母,是无法陪伴辛苦的孩子的。要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我发现能力,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孩子的兴趣,发展成成人的梦想。

二:多陪孩子读书培养习惯,全面发展。

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这个过程离不开外力,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让孩子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长久之计。家长坚持陪伴孩子阅读,循序渐进,做好引导,保持孩子对阅读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让孩子在阅读中不断进步。孩子的学习情况,多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制定学习和成长计划,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理想。苏姆林斯基提出:无限相信阅读的力量。孩子读的书多了,眼里自然会有光,生活的气息也就不一样了。同时,真正拉大孩子之间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从小养成的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双减”后,家长要懂得如何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来填补学生额外的课余时间。做题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有局限性;循序渐进的营养阅读可以积累应对未来甚至终身的素养。根据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一份研究报告,阅读素养是所有学生在现在的教育和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成功所需的核心技能。

读书是父母帮助孩子成长,帮助孩子自己成长的最廉价、最便捷、最有效的方式。所以,为了让孩子成为成年人,家长要抽出时间陪孩子学习,养成习惯陪孩子坚持。

3.体验日常生活。有时候,我们需要思考一个根本问题:人的教育目的是什么?最简单的回答:上好学校,找好工作,收入不错。仔细想想,个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现在和将来有更好的生活。因此,新教育提倡“过快乐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如果我们的孩子享受不到多彩生活的乐趣,教育能算成功吗?让孩子学会生活,主要责任不在学校,而在家庭。孩子成长中的很多问题都与家校责任边界模糊、混乱、颠倒有关。优质的家庭教育需要在育人目标上回归生活本位。

“双减”实施后,家长要帮助孩子真正进入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门,全面融入其中。

鼓励利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修养,把周末的时间还给孩子,提高音乐、体育、美术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双减”后,成绩将不再是判断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等待他们的是另一条全新的跑道。所谓“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背后是孩子接受的教育。除了课本上的知识,更多的来自家庭和社会。同时,无疑对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要尽快转变观念,全力配合学校,更深入地了解孩子,让孩子未来有方向。最后,家长可以通过思考,了解和理解以下表格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