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虽然福州CuCuCuCuCuO的知名度比福建土楼和闽南红砖CuO要好,但从中可以读出属于福州的历史文化基因。

2021年3月17日,福州三坊七巷文化街古树(蒋摄)

在福州话中,“咕咕错”是指房屋,而“咕错”是泛指古代建筑,包括不同功能的建筑,如城墙、炮台、寺庙、祠堂等。

福州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建筑,大部分房子都是用最上等的石材和能工巧匠建造的。这一点在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的散文《道馆》中可见一斑:“山脚下树多,能工巧匠多,人以其室宏伟为荣。虽然穷,但会住在家里,而佛祖和老子的弟子则特别富裕。”

福州古民居的独特魅力,往往隐藏在平凡的烟火里。福州古厝的知名度虽然不如福建土楼、闽南红砖厝,但却能读出独属于福州的历史文化基因。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

福州市区的三坊七巷是最具代表性的弄堂建筑。作为福州古宅的名片,这里的白墙灰瓦、古榕小巷成为游客来福州的打卡地。

三坊七巷建于晋代。到了唐朝末年,当时的“子城”已经容纳不下不断增加的人口,于是福建王在子城外围建了雒城。位于罗城西南的三坊七巷也被纳入“城”的范围,从此成为文人雅士的居所。

俗话说“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林则徐、严复、林觉民、冰心等人都曾在此居住。它是南后街三坊七巷的中轴线,上面写着“南后街”字样的牌坊正对着美食街大明路,网上名人餐厅云集,所以是福州节假日最拥挤的路口之一。

林觉民冰心故居就在这个路口的西南侧。虽然身处闹市,但三晋大院自有一番宁静。1911年4月24日,黄花岗起义前三天,25岁的林觉民在香港用一条白色方巾给妻子陈意映写了一封信。整封信1200多字,都表达了他对妻子深深的思念和对祖国深深的爱。林觉民对妻子的思念绝非泛泛而谈,而是在信中回忆了三四件小事来表达对妻子的感情。

“我真的不能忘记你!回想后街的房子,进门的走廊,前后的厅堂,三四折,有一个小厅,厅旁边的一个房间,就是你我两个人住的地方。初婚后三四个月,冬日前后,窗外月影散尽,隐隐隐去。”林觉民在信中写道,在他们南后街的家中,有月亮,有梅子,有你,有我,两人肩并肩携手,互相诉说着自己的感受。

然而这样的场景只空留下了回忆。在国家危难之际,林觉民毅然投身革命。革命必然有牺牲,他有一种生死离别的预感。就像家书开头说的,“我就拿这本书跟你说再见吧!”4月27日下午5时30分,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起第10次武装起义。叛军浴血奋战,但因寡不敌众,不幸战败。林觉民、方胜东受伤被捕,几天后平静离世,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林觉民死后,他的父亲林小英为了逃避清兵的追捕,卖掉了房子,领着家人躲在福州远郊。南后街的这个院子被冰心的爷爷买下,成了冰心童年的乐园。

与林觉民对这栋房子浪漫而又辛酸的回忆不同,冰心在老家说:“那时候我们家就住在福州南后街洋桥拐角的万兴桶石店后面。”这个地址现在对我来说非常熟悉和亲切…这个房子很大,我们大家庭有四个人。我爷爷和我们住在大厅两边的这个房间里,在我们这边的前后屋。我们六个人住在我爷爷的前后屋。只有他一个人,一屋子的书,成了我的天堂。我一上空,就钻进去翻翻书。“在冰心的笔下,福州的这个家温暖而美好,不仅仅是因为有书架的书,更重要的是有一个很爱她的爷爷。

这座位于洋桥东路17号的院落,如今已成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以前的大厅改成了革命史实陈列室,卧室恢复了林觉民居住的卧室原貌。2020年底,福州开展了新一轮古民居保护提升、普查登记和保护利用专项行动,林觉民冰心故居也进行了展陈改造,将大量历史信息浓缩为现代化的展陈手段,为故居留下了足够的欣赏空间空,让观众在感受名人故事的同时,也能注意到古民居作为建筑的魅力。

游客在福州三坊七巷参观严复故居(张国军摄)

社区博物馆收集集体记忆。

三坊七巷除了是“福建名人故居”,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没有被提及:国家文物局授予的全国首批社区博物馆,由1个中心博物馆、37个专题博物馆和24个展场组成。

社区博物馆是博物馆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建于1967年的阿纳卡斯蒂亚美国社区博物馆是第一个以“社区”命名的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地理空的有机融合,通过三坊七巷的格局和名人故居得到印证。因此,在2010年的《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规划》中,形成了以“地域+传统+记忆+民居”为特征的社区博物馆雏形。

建立社区博物馆的原因是为了收集和保护社区的历史和集体记忆,加强社区居民对社区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的重视,促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传递非物质的社区理念、信仰和规范,促进社区价值观的培养。利用巷内众多的文保单位和历史名人故居,保护和展示三坊七巷具有地方特色和集体记忆的文化空室,体现活的、民俗的、真实的、传统的文化内涵。

刘佳大院是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的中心。位于福建最大的古民居光禄坊,总面积4532平方米,是上世纪初福州首富刘的故居,著名作家郁达夫曾在此居住。如今有三坊七巷的集中展示,也成为了博物馆的信息中心,参观者可以在这里查询社区博物馆的相关信息。

刘佳庭院朝北,规模宏大,布局整齐,工艺精湛。其建筑规模和用料也令人惊叹:前后檐下的轩石又长又宽,梁、柱等结构构件巨大,天井中的石勒脚多为大青石,充分体现了南方建筑灵动通透的特点,同时又显稳重大气,展现了刘佳家族的繁华与气派,见证了福州商业的辉煌发展。

当老房子遇上文创

除了三坊七巷这样的明星住宅,福州还有很多明清村落的住宅,比如永泰的龙口住宅、连江的三落厝住宅等。这些房子和土楼一样,都是封闭式的房子。

龙口古厝创建于宋代,由龙口祖厝、叶禾厝、颜葵厝和八魁厝组成。总共有200多栋房子,其中“鹤道”是它最有趣的地方。按照五行八卦的要求,鹤道是形似鹤的巷道,寓意富贵长寿。巷道的一头是入口处的书房,另一头是龙口祖厝。中间蜿蜒的“鹤颈”长约150米,两边的墙壁用鹅卵石铺成,意思是给鹤吃的米。关于这条路有很多神奇的传说。说到底,也和家里重学崇文有关。

历经千年风雨,古宅并没有成为历史的“化石”,却依然在发挥着它原本的功能。无论是永泰古宅、连江古宅,还是三坊七巷,都是人们世代生活的“家”。明清时期的石板和排水孔仍在正常使用。

然而,古厝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修复的问题。20多年前,古宅的修缮大多依靠村民的自发集资,村民的集资来自于他们对古宅不可分割的归属感。但这样的集资毕竟有限,所以近年来社会资本也逐渐进入古民居的修缮保护。其中最著名的是廉江三罗厝:在旧如旧、保护优先的基础上,引入三罗厝进行商业开发。400年的老房子改造成文创酒店,保留了古宅的痕迹,同时注入了现代的设计,让古宅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9年8月,三罗厝作为福州乡村振兴、古民居改造的经典范例,亮相央视纪录片《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福建篇》。它的改造不仅仅是针对单一的度假酒店,还包括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舞台、街区、村落等场所的系统升级空。传统的村落和建筑不再是人们印象中破旧的样子,而是变成了艺术、休闲、娱乐的空房间。

2019年改造升级的三罗厝,短短几个月就接待了20万游客。以前被遗忘的村庄聚集了人气。村民卖自制土特产赚了钱,参与古宅改造的设计团队赢得了名气,真正实现了双赢。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2021年6月至7月在福州举行。这是继2004年在苏州举办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后,时隔16年在中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作为主办城市,福州应该抓住世界遗产大会的机遇。一方面要突出福州本土元素,集中宣传“福州古民居”,另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城市品质的提升。比如朱子坊、上杭、冶山春秋园、烟台山等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了保护和提升。

但归根结底,人间烟火才是福州古民居的精神实质。如何充分利用古民居,使居住其中的居民有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是改造和修缮的最终目的。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作者:关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