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转型的主流和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自然成为了重要执行者。目前来看,包括、互联网、物流、电商等领域在内的相关企业,都在向着“碳中和”的目标努力。

但实际上,在人类的高碳排放活动中,排在最前面的是能源与交通行业。IEA研究认为,全球几乎四分之三的碳排放来自于能源的消耗。基于这一行业巨大的碳排放规模,如果能够降低行业碳排放量,确实可以成为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一环。

而与能源息息相关的采矿业,同样具有碳排放量高的特点。据麦肯锡数据显示,采矿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量的28%。事实上,这也从侧面表明了采矿业是一个既有高排放量又有希望解决高排放量问题的行业。

尤其是当自动驾驶、新能源等新兴技术在矿区、采矿业上的运用,比如希迪智驾、踏歌智行、易控智驾

等这类科技企业已经开始为行业带来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之后,在未来整个行业变革的进程中,采矿业或将率先在科技公司的助力下为碳中和目标做出巨大贡献。

破解矿区安全、智能化难题,无人驾驶或成最优解

在无人矿卡以及相关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落地之前,安全生产问题始终贯穿在矿区的整个作业过程中。

受制于矿区分布、自然条件等影响,矿区工作环境艰苦单一,粉尘、高温、高湿等危险因素,成为引发矿区安全事故的诱因。

加上露天矿山道路路况相对较为复杂、坡多、弯急,路面大多是碎石铺成,灰尘大、车辆损坏快,矿卡负载重,不仅加大了矿卡维修保养量,也提高了矿卡运输的安全风险。

而恶劣的工作环境也导致了矿区工作人员的流动性增大。有数据显示,矿区一线工人、司机的平均转岗年龄为3年,尤其是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的新一代年轻人,在矿区工作的从业意愿低。矿区运输车辆驾驶员和维修工大多专业训练不足,技术水平较低,导致驾驶员容易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危及生命安全。

在国家矿山安监局新闻发布会公布的《2022年国内矿山安全事故数据》中,2022年,矿山事故全国共发生434起,死亡人数达到573人。

为治理矿区工作环境及降低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我国在政策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自2016年起,有关部门就在不断推进矿山智能化、绿色化进程。加之,露天矿区相对封闭的场景,本身也为自动驾驶、新能源等新兴技术的落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叠加多方利好因素,不少自动驾驶企业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无人矿卡、矿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就此诞生。随着包括自动驾驶领域在内的众多企业对矿区生产过程少人化、无人化的不断推动,暂且不论别的,至少在降低矿区安全风险系数上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根据《计算机-行业智能矿山专题报告:行业景气度上行,步入成长快车道》》数据显示,我国煤矿死亡人数从2016年的538人下降到2022年的178人,百万吨死亡率也从0.156下降到0.044。这也是为何当下矿区对无人驾驶、新能源等新兴技术有着迫切需求的主要原因之一。

从1980年首个无人矿卡研发的提出,到如今国内外无人矿卡企业在技术、研发、硬件等难题上的逐一攻破,无人驾驶技术在矿区的运用渐有成效。截至2022年底,国外的小松和卡特彼勒已陆续向智利、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等国矿山,总共投放约300台大型无人矿卡,累计运输矿石超过40亿吨;国内无人矿卡头部企业,希迪智驾也与句容市台泥水泥矿山合作,实现有人驾驶矿车与无人驾驶混编生产运输。

但不论是从国外还是国内市场来看,针对矿区开采、运输存在的安全性、稳定性等难题所研发的无人矿卡及相关自动驾驶解决方案,都是在推动矿区开采、运输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当矿区运输实现转型升级后,它与“碳中和”的联系也变得更为紧密。

助力碳中和,赋能矿区的科技公司扮演了什么角色?

“碳中和”的本质是从资源依赖走向技术依赖的发展转型。

而无人矿卡的零尾气排放就已经在降碳上占据了优势,叠加本身又是自动驾驶、云计算等新型技术的集合体,可以根据场景或路线,精准计算出每条路线的最佳运行路线,达到识别场景、躲避障碍、选择运输路径的效果。理论上来讲,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能减少碳排放,助力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