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在发展过程中,肯定受到传统燃油车企业的压力,不论是市场规模还是交付量,以及盈利上,从数据上的竞争看,重点还是全球范围内的汽车势力的重新排布,不仅仅是头部车企的组合,还有头部的零部件企业的转换。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头部化的车企还是占据有利的位置,比如大众和丰田等,但是随着电动化的渗透率提升以及全球化的缺芯浪潮,对于整体的产量和销量都有一定的影响,不仅仅是欧美发达区域,也包括中国市场。

在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中,自主车企和合资车企在一定的时间段里,成为竞争的主要力量,两者之间的市场占比起起伏伏,但是从趋势上看,合资势力还是占有一定优势,毕竟世界性的汽车车企和品牌还是有一定的号召力,但是随着自主品牌在一定的程度上崛起,重点是在中低端的产品和服务上,争取了大多数的中国本土用户的认同,比如早期的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等等,还有就是现在的长安,上汽乘用车,广汽乘用车,一汽红旗等等,都是在技术换市场的时间线里,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从汽车技术发展的积累里,汽车技术人才和科技都有着一定的成长空间。

在环保和排放的整车升级下,不同汽车领域的技术都有一定的发展,以碳中和和碳达峰为重要指标的样式,都是汽车行业转变的开始,以新能源为最主要动力源的汽车产业转型,从早期的柴油机到天然气到氢能到动力电池,都是一种技术区域上不同发展路线,从转型的彻底程度上,可以区分为纯电产品平台和油改电产品,还有就是新能源新势力的崛起,比如特斯拉的发展,在中国市场的传统燃油车自主品牌的转型,如比亚迪,奇瑞,北汽等等,还有新能源新造车势力的公司和品牌,如蔚来,理想,小鹏,哪吒,零跑等等。

从市场数据发展程度上看,两极化的数据维度,以入门级为主要产品的上汽通用五菱,以中高端的产品为主要特征的特斯拉和比亚迪,还有就是新造车势力里的蔚来,理想,小鹏,哪吒,零跑等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引导了不同的产业规模,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比肩特斯拉的比亚迪,应该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上的坚定者。

其采用的发展路线,有别于其他汽车企业,比亚迪以电池起家,其坚定的磷酸铁锂电池的不断突破,在客车领域的电动化转型,以及乘用车市场的电动化转型,其创造性的混动技术,也是应对排放升级后的双积分限制,其坚定地转型新能源的举措就是提前停止燃油车的生产,彻底转型成为新能源公司,和特斯拉的发展路线相同。

中国汽车产业化发展的过程,总会有车企和品牌成为自主一哥,从早先的华晨到奇瑞到吉利到比亚迪到吉利,产销规模以及产品的先进性,进军全球化市场的决心和动力,也成了车企和品牌成长了世界性集团的必要手段,不仅仅是规模,更重要是技术和影响力。

技术发展需要市场规模的支持,升级换代需要资源和资本的投入,良性循环是汽车产业周期性的必要形态,已经成为世界车企和品牌的,都是经历着蜕变与成长,中国车企也不例外,随着比亚迪市值超越大众,成为世界第三大,但是其内核和基础,比肩世界性还有差距,比如特斯拉的技术,丰田的成本和效率管控,大众的规模,都是一种标杆的存在。

中国汽车产业集团,需要突破固有市场局限,立足国内,看待全球化,进军全球化。